一種滾刀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23:28: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機械加工刀具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滾刀。
背景技術:
滾刀的形狀和種類非常多,應用領域廣泛,齒輪滾刀是滾刀中的一種,它是依照螺旋齒輪副嚙合原理,用展成法切削齒輪的刀具,齒輪滾刀相當於小齒輪,被切齒輪相當於一個大齒輪。以往的滾刀寬度是固定的,不能根據需要調整,適用範圍小,生產效率較低。
現有技術中,如專利號為201620023854.6,申請日為2016.01.12《一種滾刀》,該實用新型耐高溫,使用壽命長,精度高。但是該實用新型結構複雜,滾刀寬度不可調,適用範圍小,有待於進一步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上述現有技術的現狀,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結構簡單、滾刀寬度可調且調節方便、連接牢固、生產成本低的滾刀。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滾刀,包括自鎖螺紋套、第一鍵、第一滾刀片、第二鍵、第二滾刀片和滾刀座,其特徵在於:所述滾刀座的一端設置有軸套,所述軸套的中心處設置有第一貫穿孔,所述第一貫穿孔的內部側面開設有第一鍵槽;所述軸套的外部側面開設有第二鍵槽和螺紋;所述第一滾刀片的外側邊緣設置有第一刀鋒,所述第一滾刀片的中心處開設有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二貫穿孔的內部側面設置有第三鍵槽;所述第二滾刀片的外側邊緣設置有第二刀鋒,所述第二滾刀片的中心處開設有第三貫穿孔,所述第三貫穿孔的內部側面設置有第四鍵槽;所述滾刀座上的軸套依次穿過第二滾刀片上的第三貫穿孔和第一滾刀片上的第二貫穿孔,所述第二鍵和第一鍵分別插入到第四鍵槽和第三鍵槽中;所述軸套上的螺紋上旋入有自鎖螺紋套,防止第一滾刀片和第二滾刀片脫離滾刀座。
進一步的,所述滾刀座的另一端外側還設置有第三刀鋒,所述第三刀鋒與第二滾刀片上的第二刀鋒的間距、高度和角度均相同,所述第二滾刀片上的第二刀鋒與第一滾刀片上的第一刀鋒的間距、高度和角度也均相同。
進一步的,所述第三刀鋒與第二刀鋒和第一刀鋒連貫成一體。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通過加裝滾刀片的數量,使滾刀寬度能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加大,拆裝方便,固定牢固,適用範圍廣,生產成本低,適合大面積推廣。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滾刀座的後視結構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滾刀,包括自鎖螺紋套1、第一鍵2、第一滾刀片3、第二鍵4、第二滾刀片5和滾刀座6;滾刀座6的一端設置有軸套61,軸套61的中心處設置有第一貫穿孔62,第一貫穿孔62的內部側面開設有第一鍵槽63;軸套61的外部側面開設有第二鍵槽64和螺紋65;第一滾刀片3的外側邊緣設置有第一刀鋒33,第一滾刀片3的中心處開設有第二貫穿孔31,第二貫穿孔31的內部側面設置有第三鍵槽32;第二滾刀片5的外側邊緣設置有第二刀鋒53,第二滾刀片5的中心處開設有第三貫穿孔51,第三貫穿孔51的內部側面設置有第四鍵槽52;滾刀座6的另一端外側還設置有第三刀鋒66,滾刀座6上的第三刀鋒66與第二滾刀片5上的第二刀鋒53的間距、高度和角度均相同,第二滾刀片5上的第二刀鋒53與第一滾刀片3上的第一刀鋒33的間距、高度和角度也均相同;滾刀座6上的軸套61依次穿過第二滾刀片5上的第三貫穿孔51和第一滾刀片3上的第二貫穿孔31,並在第四鍵槽52和第三鍵槽32中分別插入第二鍵4和第一鍵2,使得第一滾刀片3和第二滾刀片5固定在滾刀座6上,並使得滾刀座6上的第三刀鋒66與第二滾刀片5上的第二刀鋒53和第一滾刀片3上的第一刀鋒33連貫成一體;軸套61上的螺紋65上旋入有自鎖螺紋套1,防止第一滾刀片3和第二滾刀片5脫離滾刀座6。
最後應說明的是:以上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而非對其限制;儘管參照前述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了詳細的說明,本領域的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其依然可以對前述各實施例所記載的技術方案進行修改,或者對其中部分技術特徵進行同等替換;而這些修改或者替換,並不使相應技術方案的本質脫離本實用新型各實施例技術方案的精神與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