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7:41:01
專利名稱: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儲油罐,特別涉及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
背景技術:
傳統的儲油罐為單層鐵製油罐,容易受到化學腐蝕和電化學腐蝕,並且由於油品質量的不同,內部沉積將嚴重影響儲油罐的使用壽命,安全性具有極大的不足。上述儲油罐除了具有較大的安全隱患之外,重量大、不環 保也是其不足之處。通過對材料的改進,鋼製油罐成為市場主體,主要是通過金屬鋼焊接而成,而這種材料的儲油罐雖然具有較高的安全性,但是起重量相當龐大,在運輸和安裝方面極為不便。現有的部分儲油罐選擇使用輕質碳鋼,碳鋼的硬度較大,具有相同容積的儲油罐一般體積仍然較大,所以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吊裝、運輸、安裝方面的困難。現有的儲油罐除了對於材質的不斷改進,對於密封性能要求也越來越高,由於油品洩露將造成重大事故,油罐產品必須滿足國家制定的各項標準,包括耐油、耐腐蝕、防爆等。密封性能的改進可以通過結構的變化實現,其具體的尺寸比例、內部結構設計、與本體材料的配合、製備方法等,都將影響儲油罐的密封性。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通過材料、結構、製備方法的同時改進,提高儲油罐密封性,同時提高其安全性能。這種改進方式在現有的專利和文獻中,並未見報導。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改進了油罐本體材料,添加防腐和防靜電成分,並且根據材料性質選擇新型結構設計,從而提高儲油罐密封性、耐腐蝕性和降低檢修次數。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的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包括臥式圓柱油罐本體,所述油罐本體由內罐、外罐和雙層間隙構成,所述內罐罐體內設置若干緊附於其壁上的加強圈;所述內罐和外罐之間具有雙層間隙,還包括一個滲漏檢測管,所述滲漏檢測管設在罐體頂部,並與雙層間隙貫通,滲漏檢測管內設有液體傳感器,並與洩漏檢測儀連接。所述外罐罐體的厚度大於6mm,內罐罐體的厚度大於5mm,雙層間隙的厚度為3mm。所述雙層間隙是玻璃纖維3D增強材料,成型後使雙層間隙的厚度為3mm。玻璃纖維3D增強材料一般為市售材料,可以進行膨脹,成型後形成厚度為3_雙層間隙。所述加強圈的截面呈「 L」型。所述雙層間隙貫穿整個油罐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為I、具有雙層玻璃鋼結構,從根源上杜絕安全隱患,內部無汙染,達到完全密封狀態,材料耐腐蝕、防靜電;2、降低檢修次數,材料與現有的金屬、鋼、碳鋼等的油罐材料相比,更加不易出現異常現象,即使檢測到洩露等事故,也可以通過小面積修補,大大降低成本。
圖I是本實用新型玻璃纖維雙層油罐的剖面結構圖I-外罐,2-雙層間隙,3-內罐,4-洩漏檢測管,5-液體傳感器,6-洩漏檢測儀,7-加強圈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說明。如圖1,是本實用新型玻璃纖維雙層油罐的剖面結構圖,由剖面圖可以看出,所述油罐本體由外罐I、內罐3和雙層間隙2構成,雙層間隙2位於外罐I和內罐3之間,並與滲漏檢測管4連接,整個雙層間隙2必須是密封的,並保持貫通。洩漏檢測管4內部設有液體傳感器5,並與洩漏檢測儀6連接。加強圈7設置在內罐。在本實用新型中要求外罐罐體厚度大於6mm,內罐罐體厚度大於5mm,間隙層的厚度為3mm。內罐設置若干緊附於其內壁上的加強圈7。加強圈7的截面呈「L」形狀,並設置豎直端於內壁連接。這種截面形狀如「L」的加強圈具有更佳的支撐效果。本實用新型的雙層間隙覆蓋整個罐體,在油罐罐體頂部設有洩漏檢測管4,並與雙層間隙連接並貫通。洩漏檢測管4內部設有液體傳感器5,並與洩漏檢測儀6連接。
權利要求1.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包括臥式圓柱油罐本體,所述油罐本體由內罐、外罐和雙層間隙構成,所述內罐罐體內設置若干緊附於其壁上的加強圈;其特徵在於所述內罐和外罐之間具有雙層間隙,還包括一個滲漏檢測管,所述滲漏檢測管設在罐體頂部,並與雙層間隙貫通,滲漏檢測管內設有液體傳感器,並與洩漏檢測儀連接。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其特徵在於所述外罐罐體的厚度大於.6mm,內罐罐體的厚度大於5mm,雙層間隙的厚度為3mm。
3.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其特徵在於所述加強圈的截面呈「L」型。
4.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其特徵在於所述雙層間隙貫穿整個油罐體。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玻璃纖維雙層油罐,包括臥式圓柱油罐本體,所述油罐本體由內罐、外罐和雙層間隙構成,所述內罐罐體內設置若干緊附於其壁上的加強圈;另外,油罐本體的內外兩層本體壁均採用玻璃纖維製成,製備時採用特殊防靜電樹脂與玻璃纖維噴射紗一次噴射成型。本實用新型通過材料、尺寸和本體壁間隙的調控,得到完全密封性的雙層油罐產品,並可通過多重正負氣壓檢測和正水壓檢測,具有良好的耐腐蝕性,降低維護成本。
文檔編號B65D90/50GK202575105SQ20122019025
公開日2012年12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4月27日 優先權日2012年4月27日
發明者袁仁偉, 袁君偉, 徐東成, 錢志宇, 殷曉東, 陽一鳴, 鄒慧, 尹霞 申請人:江陰市富仁高科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