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17 16:24: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筒狀構件,尤其是涉及一種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
背景技術:
現有的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在許多情況下要用於需要冷卻。目前鋁筒體本體上設置在冷卻管路的結構主要包括軸向直管路和環繞螺旋管路,其冷卻效果相對都比較好。但針對冷卻要求特別高而鋁筒體本體的體積又無法擴大的情況,以及液壓回油冷卻時油量較大的情況,上述的結構無法圓滿解決。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流量大,能夠滿足冷卻要求特別高而鋁筒體本體的體積又無法擴大的情況以及液壓回油冷卻時油量較大的情況的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一種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包括鋁筒體本體,所述的鋁筒體本體上設置有冷卻管路,所述的冷卻管路由多組設置在所述的鋁筒體本體上的冷卻分管路組成,所述的冷卻分管路設置有分管路進口和分管路出口。
所述的冷卻分管路可以由多個軸向設置在所述的鋁筒體本體上的通孔頭尾相連構成,使所述的冷卻分管路呈S型連續分布。
所述的冷卻分管路也可以由繞所述的鋁筒體本體的軸連續螺旋設置在所述的鋁筒體本體上的通孔構成。
所有所述的分管路進口匯聚後與所述的冷卻管路的總進口連通,所有所述的分管路出口匯聚後與所述的冷卻管路的總出口連通。
所述的冷卻管路由通常情況下可以由兩組所述的冷卻分管路組成。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通過在鋁筒體本體上設置多組冷卻分管路組成冷卻管路,並且冷卻分管路設置有分管路進口和分管路出口,可以通過使冷卻液在各個冷卻分管路上同進同出,大大提高冷卻液的流量,解決了一些場合冷卻要求特別高而鋁筒體本體的體積又無法擴大的問題,以及液壓回油冷卻時油量較大的問題。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端面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一的筒體展開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二的外部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細描述。
實施例一:如圖1和圖2所示,一種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包括鋁筒體本體1,鋁筒體本體1上設置有冷卻管路2,冷卻管路2設置有總進口3和總出口4,冷卻管路2由兩組設置在鋁筒體本體上的冷卻分管路21組成,冷卻分管路21由多個軸向設置在鋁筒體本體1上的通孔22頭尾相連構成,使冷卻分管路21呈S型連續分布,冷卻分管路21設置有分管路進口211和分管路出口212,兩個分管路進口211匯聚後與冷卻管路2的總進口3連通,兩個分管路出口212匯聚後與冷卻管路2的總出口4連通。
實施例二:如圖3和圖4所示,一種用於電機殼體的筒狀構件,包括鋁筒體本體1,鋁筒體本體1上設置有冷卻管路2,冷卻管路2設置有總進口3和總出口4,冷卻管路2由兩組設置在鋁筒體本體上的冷卻分管路21組成,冷卻分管路21由繞鋁筒體本體1的軸連續螺旋設置在鋁筒體本體1上的通孔22a構成,冷卻分管路21設置有分管路進口211a和分管路出口212a,兩個分管路進口211a匯聚後與冷卻管路2的總進口3連通,兩個分管路出口212a匯聚後與冷卻管路2的總出口4連通。
上述實施例中,冷卻管路2也可以由兩組以上的冷卻分管路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