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燃燒器及應用其的燃氣灶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9:42:42 1

本實用新型涉及燃具領域,具體地,是一種燃燒器以及應用其的燃氣灶。
背景技術:
目前,燃燒器大多採用兩種類型,一種為上進風類型,一種為下進風類型。上進風燃氣灶多採用單噴嘴結構,引射器為垂直式引射管,該種結構引射管與噴嘴距離較近,影響了燃氣與空氣的引射能力和預混能力,導致燃氣燃燒不充分。還有一種燃氣灶採用橫式引射器,引射器置於杯底外,這種結構的燃燒器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由於引射器在杯底外,使得整個燃燒器體積大,佔用空間多;第二,燃燒器的一次空氣需要從燃氣灶底殼進入引射器補給,對於嵌入式燃氣灶需要在櫥櫃開孔或在灶具面板開孔來解決一次空氣補給,這樣給灶具的整體設計和廚房的整體設計造成麻煩,造型和外觀均不美觀;第三,此類燃氣灶為了防水,通常會在面板上安置盛液盤或類似盛液盤功能的結構,從而導致結構複雜,不易於清潔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解決以上技術問題,設計了一種上進風燃氣灶,本實用新型是採用如下方案實現的:
一種燃燒器,包括火蓋、引射管、燃氣環及燃燒器殼體,所述火蓋覆蓋於所述燃氣環的頂部,引射管的輸出端與所述燃氣環相連接,所述的火蓋、引射管及燃氣環裝設在所述的燃燒器殼體內;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有燃燒器固定座及鍋支架,所述的燃燒器殼體一端裝設在鍋支架上;所述的燃燒器殼體的端部與所述的燃燒器固定座活動連接,且其可繞所述的燃燒器固定座轉動。
優選地,所述的鍋支架放置在面板上,其可隨所述的燃燒器殼體一起轉 動以離開面板。
優選地,所述的燃燒器固定座上設有一軸,所述的燃燒器殼體的端部套設在所述的軸上,可繞所述的軸的軸心線轉動。
更優選地,所述的燃燒器殼體轉動的角度小於等於90度。
優選地,所述引射管的輸出端與所述引射管的輸入端處於同一水平面。
優選地,所述引射管的輸入端設置有風門調節裝置。
優選地,所述引射管設置為至少兩個,所述兩個引射管並列設置;所述火蓋對應設置為內火蓋和外火蓋。
優選地,所述燃燒器殼體與所述燃氣環一體成型。
一種燃氣灶,包括以上任一所述的燃燒器,還包括進氣通道、面板、噴氣嘴,所述進氣通道與噴氣嘴相連接,所述噴氣嘴與所述引射管管體的輸入端具有設定間距相對應設置,所述噴氣嘴用於向引射管供氣。
採用本實用新型的上進風燃燒器,燃燒器與燃燒器固定座可以繞軸旋轉,燃燒器繞軸旋轉時脫離面板便於面板的清潔,並且取消了盛液盤的結構,簡化結構,增加了美觀;並且鍋支架不僅能夠支撐鍋,而且鍋支架與燃燒器固定座同時支撐燃燒器,使得燃燒器的爐頭不用固定於面板上;引射管水平並列排布,提高了二次空氣補給量,風門調節裝置進一步提高了空氣預混能力。
附圖說明
圖1本實用新型燃氣灶的立體示意圖;
圖2本實用新型燃燒器的拆解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燃燒器的立體分解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及優點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 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如圖1所示,一種燃氣灶,包括底殼1,面板2,鍋支架3,燃燒器4。燃燒器4放置於面板2上方,通過穿設於面板2的燃燒器固定座5固定。
如圖2圖3所示,燃燒器4的一端與燃燒器固定座5通過軸51連接,燃燒器殼體的端部套設在軸51上,燃燒器4可與燃燒器固定座5繞軸51相對轉動,轉動的角度小於等於90°,鍋支架3設置有拐腳31,鍋支架3底部用於支撐燃燒器4的另一端。需要對面板2清潔時,將燃燒器4的一端抬起,燃燒器4與燃燒器固定座5發生相對旋轉,清潔完畢,再把燃燒器4放回原來的位置,鍋支架3底部設置有墊腳,墊腳用軟質材料職稱,避免金屬的鍋支架3與面板2震動發出巨大的響聲。
圖3中,燃燒器4包括上殼41、下殼42,外火蓋43,燃氣環44,內火蓋45,點火感應針46,外火引射管47,內火引射管48,風門調節裝置49,其中,燃氣環分為內燃氣環441和外燃氣環442,內火蓋45覆蓋於內燃氣環441上方,外火蓋43覆蓋於外燃氣環442上方,內燃氣環441、外燃氣環442與上殼41一體成型,上殼41和下殼42包覆於引射管外側。
外火蓋43為圓環形,與外燃氣環442形成外燃氣通道60,繞環形外火蓋43外周有孔,火焰從各個孔發出形成外火。外火引射管47水平設置,外火引射管47的輸出端與外燃氣通道60相連通,外火引射管47的輸出端的底部與外燃氣環442的底部處於同一水平面,外火引射管47水平設置,外火引射管47輸出端的中線與外火引射管47輸入端的中線處於同一水平面。
在外火蓋43的外側設置有導風板61,導風板61使得火焰聚攏一起,提高了燃氣燃燒效率,導風板61上具有橫狀條形孔611,形成上進氣通道。
內火蓋45覆蓋於內燃氣環441上方,內火蓋45與內燃氣環形441成內燃氣通道62,繞內火蓋45周圍為可以使火焰發出的孔。內火引射管48與外火引射管47平行同為水平設置,內火引射管48的輸出端與內燃氣通道62相連通,內火引射管48的輸出端的中線與內火引射管48輸入端的中線處於 同一水平面。
點火感應針46設置於內火蓋45與外火蓋43之間。
還設置有分別向外火引射管47和內火引射管48供燃氣的噴氣嘴52,噴氣嘴52設置於燃燒器固定座5上,噴氣嘴52與進氣管道連接,噴氣嘴52與內、外火引射管具有一定間距,該間距形成下進氣通道。並且在燃燒器4的下殼42設置有凹口421,該凹口421與下進氣通道相對應,空氣可通過凹口421進入下進氣通道。
在外火引射管47及內火引射管48的輸入端分別設置有風門調節裝置49,通過調節風門調節裝置49與噴氣嘴52的距離,可調節下進氣通道進入空氣的量。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較佳的具體實施方式,但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並不局限於此,任何熟悉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揭露的技術範圍內,可輕易想到的變化或替換,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因此,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應該以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為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