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08:54:56 2
本實用新型涉及建築工程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
背景技術:
民用建築水暖施工的套管,一般不直接安裝套管,因為套管安裝時樓層之間的垂直度要求精確,位置準確性也要求高,施工難度大,施工時間長。根據施工現場情況,水暖套管施工時不安裝套管,而事先在建築物的牆體上開設供管道進出的孔洞,管道的孔洞是安裝管道的重要環節,孔洞的質量直接影響到管道的安裝質量和使用壽命。
目前,建築行業中常用的預留孔洞的方法大多是在混凝土澆筑前在預留位置設置孔洞模具,常用的模具有以下幾種,一種是泡沫模具,易安裝、成本低,但是泡沫質脆,在混凝土澆築的過程中容易發生偏移,產生誤差,在後期拆模時,將泡沫直接搗碎、衝出,容易對牆體造成衝擊和損壞;一種是木質模具,施工周期長,不可重複利用,澆築時易移位、變形,使用材料不環保;一種是波紋管模具,使用方便,但是一次性使用,不可重複利用;一種是鋼鐵類直筒式模具,可重複使用,但是目前的此類模具大多需要專門的裝置來實現模具的固定,使用鋼筋或這鐵絲刺穿混凝土澆築模板,不僅加固不牢,而且拆模後,會在模板上留下孔洞,容易造成混凝土的側漏,造成模板的消耗,減少模板的使用壽命,降低工程質量,同時不利於模具的取出或取出時會造成結構的破壞等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安裝固定方便快捷,對模板損傷小,加工簡單,施工成本低的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包括套筒、蓋板、定位結構和緊固裝置,所述套筒為一上下開口的空心圓柱體;所述定位結構包括上定位條和下定位條,上定位條與下定位條位於套筒內穿過套筒軸心位置水平設置,上定位條和下定位條的軸心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套筒頂端設蓋板,蓋板中心開設有第三通孔,第三通孔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垂直對應;所述緊固裝置包括連接杆,連接杆依次穿過第三通孔、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連接杆頂端設有提手,連接杆中間部分設有水平的上位檔杆和下位檔杆,上位檔杆位於蓋板上方,下位檔杆位於連接杆下部,連接杆底端為自攻絲。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進一步的,所述上定位條與下定位條的兩端分別與套筒內壁焊接固定。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進一步的,所述上定位條和下定位條均為扁鐵。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進一步的,所述上位檔杆和下位檔杆的間隔距離為套筒的高度。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集套筒的固定、密封、定位、限位等功能與一體,自攻絲位於套筒軸心位置,伸出套筒,可精確定位,避免套筒位置的偏移;旋轉提手,自攻絲進入模板內一定程度,下位檔杆壓緊模板,停止旋轉,避免自攻絲進入模板不足或過深,實現結構限位,避免了人工誤差,使得操作更加簡便;旋緊自攻絲後,上位檔杆壓緊在蓋板上,不僅實現了蓋板對套筒的密封,防止了混凝土澆築時混凝土可能會進入套筒內,而且實現了套筒的固定,無需額外的設備對模具進行固定,安裝更加方便;混凝土澆筑後,旋出自攻絲,拉住提手取出一體化模具,拆卸方便,模具可重複使用;自攻絲所留痕跡並不是固定鋼筋等所留下的直通孔洞,對模板損傷較小,不會影響模板的再次使用。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作進一步說明。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套筒;2-蓋板;31-上定位條;32-下定位條;41-第二通孔;42-第三通孔;5-提手;6-連接杆;71-上位檔杆;72-下位檔杆;8-自攻絲。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包括套筒1、蓋板2、定位結構和緊固裝置,套筒1為一上下開口的空心圓柱體;定位結構包括上定位條31和下定位條32,上定位條31與下定位條32位於套筒1內,穿過套筒1軸心位置水平設置,上定位條31位於套筒1頂面,下定位條32位於套筒1下部、高於套筒1底面,上定位條31與下定位條32的兩端分別與套筒1內壁焊接固定,上定位條31和下定位條32的軸心位置分別開設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41,上定位條31和下定位條32均為扁鐵;套筒1頂端設蓋板2,蓋板2中心開設有第三通孔42,第三通孔42與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41垂直對應,緊固裝置包括連接杆6,連接杆6依次穿過第三通孔42、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41,連接杆6頂端設有提手5,連接杆6中間部分設有水平的上位檔杆71和下位檔杆72,上位檔杆71位於蓋板2上方,下位檔杆72位於連接杆6下部,上位檔杆71和下位檔杆72的間隔距離為套筒1的高度,連接杆6底端為自攻絲8。
本實用新型水暖預留孔洞的一體化模具的使用方法具體如下:
在混凝土澆筑前,將一體化模具置於模板的預留孔洞的位置上,旋轉提手5,使得自攻絲8進入模板,通過旋轉沒入,下位檔杆72壓緊模板,停止旋轉,上位檔杆71壓緊蓋板2及套管,實現一體化模具的固定,然後進行混凝土澆築,澆築完成,當混凝土達到一定強度後,旋轉提手5,鬆開自攻絲8,上提提手5,取出一體化模具,實現模具與混凝土結構的分離,清理模具表面後可重複使用。
以上所述的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進行描述,並非對本實用新型的範圍進行限定,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設計精神的前提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對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作出的各種變形和改進,均應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書確定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