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架橋排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4-29 10:48:46 3
專利名稱:高架橋排水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排水裝置,特別涉及一種高架橋排水裝置。
背景技術:
為了緩解城市交通壓力,很多城市都在興建高架快速道路,即高架橋,在雨季,高架橋的橋面上容易出現積水,影響高架橋的使用壽命,所以在高架橋上設有排水系統,現有的排水系統一般都是一體式的筒體,安裝在橋梁預製件預設的安裝孔中,在生產橋梁預製件時,預留安裝孔,然後在橋梁安裝現場將一體式的排水裝置即排水管插設在安裝孔中,再製作防水結構。預製件上的安裝孔與洩水管體的匹配性較差,可能大於排水的外徑,也有可能小於洩水管體的外徑,大於排水管外徑時,做防水結構很困難,小於排水管外徑時,則既安裝困難,也使做防水結構困難,造成施工不便,同時影響高架橋的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在於提供一種施工方便,防水性能好的高架橋排水裝置,能有效解決上述存在的問題。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這樣的:本實用新型的高架橋排水裝置,包括排水管和過濾端蓋,過濾端蓋上開有過濾孔,還包括數個倒圓臺形的連接管,連接管從上至下依次變小並連接,最上端的連接管與過濾端蓋連接,過濾端蓋頂部沿外邊沿設有環形凸起,最下端的連接管與排水管上端連接,排水管下端部設有內螺紋。作為優選,相鄰的兩連接管之間和過濾端蓋與連接管之間以及連接管與排水管之間均設有密封圈。作為優選,所述環形凸起與過濾端蓋一體成型。作為優選,數個連接管通過螺紋依次連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在於: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根據橋梁預製件的預留孔大小選擇連接管的個數,施工方便,過濾端蓋上設有環形凸起,施工時,可將高架橋的防水層延伸至過濾端蓋上,防止排水裝置與防水層發生開裂的現象,排水裝置與防水層之間不能滲水,只能順著防水層流入排水管內,達到了疏導層間水的排出和排水管周圍不漏水的目的;相鄰的兩連接管之間和過濾端蓋與連接管之間以及連接管與排水管之間均設有密封圈,防止排水裝置出現漏水的狀況,排水管下端部設有內螺紋,便於與排水管道連接,提高工作效率。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0011]參見圖1,本實用新型的高架橋排水裝置,包括排水管I和過濾端蓋3,過濾端蓋3上開有過濾孔4,還包括數個倒圓臺形的連接管2,連接管2從上至下依次變小並連接,最上端的連接管2與過濾端蓋3連接,過濾端蓋3頂部沿外邊沿設有環形凸起5,最下端的連接管2與排水管I上端連接,排水管I下端部設有內螺紋6,相鄰的兩連接管2之間和過濾端蓋3與連接管2之間以及連接管2與排水管I之間均設有密封圈7,所述環形凸起5與過濾端蓋3 —體成型,數個連接管2通過螺紋依次連接。排水管I與過濾端蓋3之間設有數個連接管2,施工時,可根據橋梁預製件的預留孔大小選擇連接管2的個數,施工方便,過濾端蓋3上設有環形凸起5,施工時,可將高架橋的防水層延伸至過濾端蓋3上,防止排水裝置與防水層發生開裂的現象,排水裝置與防水層之間不能滲水,只能順著防水層流入排水管I內,達到了疏導層間水的排出和排水管I周圍不漏水的目的;相鄰的兩連接管2之間和過濾端蓋3與連接管2之間以及連接管2與排水管I之間均設有密封圈7,防止排水裝置出現漏水的狀況,排水管I下端部設有內螺紋6,便於與排水管I道連接,提高工作效率。
權利要求1.一種高架橋排水裝置,包括排水管和過濾端蓋,過濾端蓋上開有過濾孔,其特徵在於:還包括數個倒圓臺形的連接管,連接管從上至下依次變小並連接,最上端的連接管與過濾端蓋連接,過濾端蓋頂部沿外邊沿設有環形凸起,最下端的連接管與排水管上端連接,排水管下端部設有內螺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橋排水裝置,其特徵在於:相鄰的兩連接管之間和過濾端蓋與連接管之間以及連接管與排水管之間均設有密封圈。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橋排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形凸起與過濾端蓋一體成型。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高架橋排水裝置,其特徵在於:數個連接管通過螺紋依次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高架橋排水裝置,包括排水管和過濾端蓋,過濾端蓋上開有過濾孔,還包括數個倒圓臺形的連接管,連接管從上至下依次變小並連接,最上端的連接管與過濾端蓋連接,過濾端蓋頂部沿外邊沿設有環形凸起,最下端的連接管與排水管上端連接,排水管下端部設有內螺紋。本實用新型結構新穎,根據橋梁預製件的預留孔大小選擇連接管的個數,施工方便,施工時,可將高架橋的防水層延伸至過濾端蓋上,防止排水裝置與防水層發生開裂的現象,排水裝置與防水層之間不能滲水,只能順著防水層流入排水管內,達到了疏導層間水的排出和排水管周圍不漏水的目的。
文檔編號E01D19/08GK203007829SQ20122059959
公開日2013年6月19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14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14日
發明者李建國 申請人:李建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