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液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00:50:56 1
專利名稱:配液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醫學臨床應用的配液器。
背景技術:
臨床靜脈輸液時常常需要將藥物溶解於鹽水或葡萄糖溶液中,俗稱「配液」。現在臨床配液大多採用注射器加藥法,即用注射器將溶液抽出,注入藥物瓶中使藥物溶解,再用注射器抽出加到溶液中,則完成一次藥物溶解。如有多瓶藥物溶解,則需重複上述過程。按上述方法操作不但麻煩,工作強度大,且造成了配液時的交叉汙染。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臨床上操作簡單、成本較低、無汙染的配液器。
本實用新型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配液器,它由回液針頭、放氣針頭、針頭固定座、吸液針頭、過濾器、導液管、導氣管組成,所述回液針頭及放氣針頭均穿過針頭固定座且與針頭固定座緊密配合,所述回液針頭的後端經導液管與吸液針頭連通,所述放氣針頭的後端經導氣管與過濾器相連。
所述回液針頭和吸液針頭均為標準12號針頭,所述放氣針頭為標準7號針頭。
本實用新型取得的技術進步是本實用新型採用回液針頭及吸液針頭相結合,同時配備放氣針頭的構造,利用重力、空氣壓力定律及流體力學原理,使溶液在輸液袋和藥物瓶中流動,從而達到溶藥的目的。本實用新型簡化了配液操作,降低了成本,操作性強,省去注射器,防止了配液時的藥物汙染。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的描述。
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
圖1所示,本配液器由回液針頭4、放氣針頭5、針頭固定座3、吸液針頭1、過濾器6、導液管2、導氣管7組成,回液針頭4及放氣針頭5均穿過針頭固定座3且與針頭固定座3緊密配合,回液針頭4的後端經導液管2與吸液針頭1連通,放氣針頭5的後端經導氣管7與過濾器6相連。根據需要,回液針頭4和吸液針頭1均為標準12號針頭,放氣針頭5為標準7號針頭;導液管為塑料軟管,連接輸液袋和藥物瓶,其材質和現用輸液器相同,內壁光滑,可減小流動阻力。長度定為250mm,因長度小則減少高差,降低流動動力;長度過長則增大液體流程,增加液體回流時間。經流體力學計算,確定此長度。回液針頭用於連接藥物瓶,其直徑同標準12號針頭,以使液體流動管路一致。針頭長度為5mm,其確定依據為藥物瓶橡膠塞厚度。回液針頭1插入藥物瓶剛好露出,則可防止汙染和藥液殘留。放氣針頭用於排放或注入空氣。其長度為7mm,可使液體液面低於針頭時仍有液體流動,空氣可將針頭內的殘留液體頂出,以免造成浪費。放氣針頭直徑的大小經過數次試驗,過大,會造成液體殘留;過小則影響進氣量。同時應使放氣針頭的進氣量和過濾器相匹配,最終選擇其直徑同標準7號針頭。過濾器的目的是防止外界空氣進入時的汙染。連接針頭和過濾器的導液管為塑料軟管,材質同現用輸液器。其長度為100mm。因長度過長則增加空氣流程;過短則在加壓且針頭內有殘留液體時,殘留液體無流動餘地,直接被排出,造成浪費。針頭固定座為硬質塑料構成,主要起固定作用,且使操作人員可輕鬆完成將兩針頭插入藥物瓶的操作。
溶液時,首先將吸液針頭連接輸液袋將放氣針頭與回液針頭與胺瓶連接好,將胺瓶正放,輸液袋提高,用手輕輕擠壓輸液袋,使液體在重力及壓力作用下流入胺瓶,到溶藥物所需量時停止,輕搖胺瓶將藥物溶解。之後將胺瓶提高,使溶解後的藥物流回輸液袋完成一次溶藥過程。輸液量較大時,可使用輔助設備,製作簡單的輸液架同時進行多組配液。
權利要求1.配液器,其特徵在於它由回液針頭、放氣針頭、針頭固定座、吸液針頭、過濾器、導液管、導氣管組成,所述回液針頭及放氣針頭均穿過針頭固定座且與針頭固定座緊密配合,所述回液針頭的後端經導液管與吸液針頭連通,所述放氣針頭的後端經導氣管與過濾器相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配液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回液針頭和吸液針頭均為標準12號針頭,所述放氣針頭為標準7號針頭。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配液器,它由回液針頭、放氣針頭、針頭固定座、吸液針頭、過濾器、導液管、導氣管組成,回液針頭及放氣針頭均穿過針頭固定座且與針頭固定座緊密配合,回液針頭的後端經導液管與吸液針頭連通,所述放氣針頭的後端經導氣管與過濾器相連。本實用新型簡化了配液操作,降低了成本,操作性強,防止了配液時的藥物汙染。
文檔編號A61M5/00GK2730384SQ20042001678
公開日2005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04年9月13日 優先權日2004年9月13日
發明者劉巍, 李依雲, 李志勇 申請人:劉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