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鹽環境下的滷蟲養殖方法
2023-05-22 10:30:26 1
一種高鹽環境下的滷蟲養殖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滷蟲養殖領域,特別是涉及一種高鹽環境下的滷蟲養殖方法。
【背景技術】
[0002]齒蟲(Art emi a )屬於節肢動物門(Phy I um Ar thropoda ),甲殼綱(Cl as sCrustacea),鮑足亞綱(Subclass Branch1poda),無甲目(Order Anostraca),|xf 蟲科(Family Artemidae),廣泛分布於內陸鹽湖和日曬鹽場蒸發池中,是高鹽水域中的主要生物種群,具有卵生和卵胎生兩種產後代方式。滷蟲既是中、高鹽度鹽田生態系統中的主要消費者和生態調節者,又是水產苗種極佳的鮮活餌料。隨著水產育苗業的快速發展,滷蟲卵的需求量逐年上升,初步估算2010年全球滷蟲卵成品需求量已達3000噸。
[0003]生物絮團是由以菌膠團、絲狀細菌為核心,附著微生物胞外產物胞外聚合體和包內產物聚-β-羥基丁酸酯、多聚磷酸鹽、多糖類等以及二價的陽離子、附聚的異養菌、消化菌、脫氮細菌、藻類、真菌、原生動物等相混合經過複雜的生物化學過程而形成的團聚物,主要成分為異養細菌。生物絮團技術是結合了水質處理與餌料蛋白供給的新型水產養殖技術。它通過向養殖系統中投放額外碳源或者直接投放高含碳量的餌料來調節系統中碳與氮的比例,促進系統中微生物吸收和轉化養殖動物排洩物及殘餌,減少養殖水體氨氮含量,並將其轉化成微生物蛋白供養殖動物二次攝食,使餌料得以循環利用,從而實現在有限土地資源條件下的集約式養殖,避免頻繁交換養殖用水,節約水資源、降低能耗,同時能夠有效防止疫病的傳播。
[0004]滷蟲作為非選擇性濾食性動物,主要以濾食單胞藻和有機碎肩為食(一般顆粒小於50μπι),攝食量大。但在高鹽條件下,藻類生長受到限制,滷蟲經常處於食物匱乏狀態。人們通常在鹽田汪子中潑灑雞糞刺激藻類生長,但由於受鹽度限制,鹽田水體交換很難實現,容易對水質造成破壞。將生物絮團技術應用於鹽田生態調控和滷蟲人工養殖,充分利用滷蟲非選擇性濾食的特點,通過適量施肥、添加碳源和調節碳氮比(C/N),不僅對微藻的生長起到促進作用,而且刺激異養細菌的繁殖,使微生物直接利用無機氮源,從而達到淨化水體和為滷蟲提供良好餌料蛋白的目的,一舉多得。
[0005]然而,目前有關生物絮團的應用技術基本局限於淡水、半鹹水和普通海水系統,在滷蟲養殖技術方面,也沒有建立起針對高鹽環境下利用生物絮團進行滷蟲高密度養殖的成熟技術。
【發明內容】
[0006]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基於生物絮團技術的滷蟲養殖方法,可實現高鹽水體環境下滷蟲的高密度養殖。
[0007]本發明的技術方案通過如下步驟實現:
[0008]I)向養殖池中注入鹽度為80-1 OOg/1的滷水,滷水pH為7.8-8.2,水體深度為50-1OOcm;
[0009]2)定期向養殖池中投放有機糞肥、尿素以及磷酸氫二銨,待池水中的單細胞藻類密度達到每毫升50-100萬個時,向池中接種滷蟲無節幼體,接種密度為:每升水體100-120隻;
[0010]3)滷蟲接種後,每周檢測水體中的總氮水平,並按照碳氮比(C/N)為10:1的比例投加碳源;養殖過程中不斷收集水體中出現的滷蟲卵。
[0011]在上述步驟3)中,用於向養殖池投加的碳源優選木薯粉、糖蜜或玉米粉。另外,為了在養殖過程中準確掌握滷蟲的性成熟程度,可以定期對滷蟲的發育狀況進行顯微觀察。針對養殖過程中水體鹽度的不斷變化,可通過隨時補充不同鹽度的滷水以維持養殖水體鹽度的穩定。
[0012]較佳地,步驟I)中向養殖池中注入的滷水可以是經過Imm和200μπι篩網過濾處理後的滷水。其中,Imm篩網可以有效過濾魚、蝦和大型浮遊動物;200μπι篩網可以防止滷蟲幼體和小型浮遊動物的進入。
[0013]優選地,上述步驟2)中的有機糞肥優選雞糞或豬糞。有機糞肥、尿素以及磷酸氫二銨向養殖池中的添加方式為:每公頃養殖面積每周投放有機糞肥200-300kg,尿素100-120kg,磷酸氫二銨30-40kg,肥料袋可放置於養殖池的池邊位置,以利於肥料緩慢施加到水中。
[0014]優選地,上述步驟2)中用於向養殖池接種的滷蟲無節幼體由標準條件下孵化獲得,孵化條件如下:水體鹽度35g/L,滷蟲卵密度2g/L,光照強度lOOOlux,溫度25-28°C,孵化時間24h。
[0015]在進行上述步驟I)之前,可先進行養殖池的清理處理步驟,以殺死魚、魚卵等生物,為滷蟲提供更佳的生長環境。優選地,養殖池的清理處理步驟為:將原有池水排乾後進行乾燥及曝曬,處理時間為至少一周。
[0016]通過本發明技術方案,可實現高鹽水體環境下滷蟲的高密度養殖,滷蟲接種6周後每公頃養殖面積的滷蟲卵產量(溼重)可達1kg以上,且整個養殖過程中無需更換養殖用水,有效節約了水資源、降低了能耗,同時減少了環境汙染。
【具體實施方式】
[0017]以下通過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技術方案及效果做進一步說明。實施養殖的地點位於山東埕口鹽場,養殖池面積為I公頃,養殖時間為7-8月份,具體養殖步驟如下:
[0018]I)進行養殖池的清理處理:將原有池水排乾後進行為期一周的乾燥及曝曬。以殺死魚、魚卵等生物,為滷蟲提供更佳的生長環境。
[0019]2)向養殖池中注入鹽度為100g/L滷水,滷水pH為8.0,水體深度為50cm ;注入的滷水提前此經過Imm和200μπι篩網過濾處理。其中,Imm篩網有效濾除魚、蝦和大型浮遊動物;200μπι篩網濾除滷蟲幼體和小型浮遊動物。
[0020]3)定期向養殖池中投放雞糞、尿素以及磷酸氫二銨,即每公頃養殖面積每周投放雞糞250kg,尿素120kg,磷酸氫二銨40kg,投放時將肥料袋放置於養殖池的池邊位置,以利於肥料緩慢施加到水中。待池水中的單細胞藻類(主要為硅藻門和綠藻門的單細胞藻類,包括牟氏角毛藻、三角褐指藻、杜氏鹽藻等)密度達到每毫升50-100萬個時(池水通常呈現黃褐色或黃綠色),向池中接種滷蟲無節幼體,接種密度為:每升水體120隻。用於向養殖池接種的滷蟲無節幼體通過如下標準條件下孵化獲得:在鹽度為35g/L的水體中,以2g/L的滷蟲卵密度,於光照強度為lOOOlux、溫度為25°C條件下進行孵化,24h後收集初孵滷蟲幼體。向養殖池中接種滷蟲無節幼體時,選取順風向將滷蟲潑灑於鹽池中,以保證滷蟲幼體在池中分布均勻。
[0021]4)滷蟲接種後,每周檢測水體中總氮水平,並按照碳氮比(C/N)為10:1的比例投加碳源,碳源為糖蜜。接種之後的1-2周後即有滷蟲卵出現,對滷蟲卵進行收集,每天收集一次;同時每天抽取滷蟲樣本進行發育狀況的顯微觀察,2周後即觀察到雌蟲卵囊內有休眠卵或幼體胚胎出現,表明達到性成熟(性成熟的時間通常是在接種之後的2-4周後),相應地,水體表面會漂浮大量由雌蟲釋放的滷蟲卵以及已孵化的滷蟲幼體,繼續收集滷蟲卵,至接種後的第六周,每公頃養殖面積的滷蟲卵的總產量達到15kg(溼重)。在整個養殖過程中,養殖水體的鹽度通常會不斷發生變化,例如水體鹽度會隨水分蒸發而有所上升,或由於降雨導致鹽度降低,針對上述情況,當養殖水體鹽度上升時,可補充鹽度較低的滷水或海水,當養殖水體鹽度下降時,可補充較高濃度的滷水,以此維持養殖水體鹽度的穩定。
[0022]另外,步驟4)養殖過程中的水質指標檢測結果表明:水體的總氮水平為15_50mg/L,總顆粒懸浮物(TSS)水平為200-800mg/L,揮發性懸浮物(VSS)水平為50-300mg/L,水質適宜進行滷蟲的持續養殖而無需更換養殖用水。此外,整個養殖過程中無需曝氣,養殖水體中的溶解氧始終保持在3-10mg/L之間。
【主權項】
1.一種滷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1)向養殖池中注入鹽度為80-100g/L的滷水,滷水pH為7.8-8.2,水體深度為50_100cm; 2)定期向養殖池中投放有機糞肥、尿素以及磷酸氫二銨,待池水中的單細胞藻類密度達到每毫升50-100萬個時,向池中接種滷蟲無節幼體,接種密度為:每升水體100-120隻; 3)滷蟲接種後,每周檢測水體中的總氮水平,並按照碳氮比為10:1的比例投加碳源;養殖過程中不斷收集水體中出現的滷蟲卵。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滷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中用於向養殖池投加的碳源為木薯粉、糖蜜或玉米粉。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滷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I)中向養殖池中注入的滷水是經過Imm和200μηι篩網過濾處理後的滷水。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滷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2)中的有機糞肥為雞糞或豬糞;所述有機糞肥、尿素以及磷酸氫二銨向養殖池中的添加方式為:每公頃養殖面積每周投放有機糞肥200-300kg,尿素100-120kg,磷酸氫二銨30_40kg。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滷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2)中用於向養殖池接種的滷蟲無節幼體由標準條件下孵化獲得,孵化條件如下:水體鹽度35g/L,滷蟲卵密度2g/L,光照強度100lux,溫度25-28°C,孵化時間24h。6.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齒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在所述步驟I)之前先進行養殖池的清理處理步驟,所述清理處理步驟為:將原有池水排乾後進行乾燥及曝曬,處理時間為至少一周。7.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滷蟲養殖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步驟3)中還進行如下操作:定期對滷蟲的發育狀況進行顯微觀察;針對養殖過程中水體鹽度的不斷變化,隨時補充不同鹽度的滷水以維持養殖水體鹽度的穩定。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高鹽環境下的滷蟲養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驟:1)向養殖池中注入鹽度為80?100g/L的滷水,滷水pH為7.8?8.2,水體深度為50?100cm;2)定期向養殖池中投放有機糞肥、尿素以及磷酸氫二銨,待池水中的單細胞藻類密度達到每毫升50?100萬個時,向池中接種滷蟲無節幼體,接種密度為:每升水體100?120隻;3)滷蟲接種後,每周檢測水體中的總氮水平,並按照碳氮比(C/N)為10:1的比例投加碳源;養殖過程中不斷收集水體中出現的滷蟲卵。通過本發明技術方案,滷蟲接種6周後每公頃養殖面積的滷蟲卵產量溼重可達10kg以上,整個養殖過程中無需更換養殖用水,節約了水資源、降低了能耗,減少了環境汙染。
【IPC分類】A01K67/033
【公開號】CN105707016
【申請號】CN201610128346
【發明人】隋麗英, 鄧元告, 王婧
【申請人】天津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