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無人機機身託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22 15:01:41 2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無人機機身託架,具體用於無人機運輸過程中對無人機的保護。
背景技術:
目前無人機機身託架結構主要採用一級絲杆,為保證無人機的起升高度,一級絲杆的長度長,安全性能差;同時,現有的機身託架的託架部分為一整體,無人機裝機也極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上述不足,本實用新型設計的無人機機身託架的萬向輪制動機構、兩級升降絲杆機構和機身託架機構,方便了無人機萬向輪制動的啟停,同時安全性能也大幅度提高。
為了能夠達到上述的實用性,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為:提供一種無人機機身託架。
優選地,所述一種無人機機身託架,其特徵在於萬向輪(1)與萬向輪制動機構(2)中的支杆(21)通過軸承連接,實現無載荷時萬向輪(1)的360°無死角旋轉移動;承受載荷時,彈簧(23)壓縮,支杆(21)隨彈簧(23)上移,機架(3)接觸地面承受主要載荷,同時實現萬向輪(1)的制動。
優選地,所述一種無人機機身託架,其特徵在於兩級絲杆升降機構(4),一級絲杆穩定套(42)與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機械扣扣接,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與一級升降絲杆(41)通過絲杆自帶的梯形傳動螺紋連接,一級升降絲杆(41)與二級絲杆穩定套(45)的端面(25)通過自重接觸,二級絲杆穩定套(45)與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通過機械扣扣接,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與二級升降絲杆(44)通過絲杆自帶的梯形傳動螺紋連接。
優選地,所述一種無人機機身託架,其特徵在於機身託架機構(5)中,支託長(51)與支託短(53)通過合頁(52)連接,隨著合頁(52)在空間上的120°旋轉,使無人機機身能夠從更低高度的側面進入,降低了無人機機身的裝機難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方式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為無人機機身託架示意圖。
圖2為萬向輪制動機構示意圖。
圖3為兩級絲杆升降機構示意圖。
圖4為機身託架機構示意圖。
其中,1、萬向輪;2、萬向輪制動機構;3、機架;4、兩級絲杆升降機構;5、機身託架機構;21、支杆;22、螺紋端頭;23、彈簧;24、套筒;25、端蓋;41、一級升降絲杆;42、一級絲杆穩定套;43、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4、二級升降絲杆;45、二級絲杆穩定套;46、二級升降絲杆手輪;51、支託長;52、合頁;53、支託短。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3、4所示,該無人機機身託架包括萬向輪(1)、萬向輪制動機構(2)、機架(3)、兩級絲杆升降機構(4)、機身託架機構(5)、支杆(21)、螺紋端頭(22)、彈簧(23)、套筒(24)、端蓋(25)、一級升降絲杆(41)、一級絲杆穩定套(42)、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二級升降絲杆(44)、二級絲杆穩定套(45)、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支託長(51)、合頁(52)、支託短(53);所述萬向輪(1)與萬向輪制動機構(2)中的支杆(21)通過軸承連接,萬向輪制動機構(2)與機架(3)通過焊接連接,機架(3)與一級絲杆穩定套(42)焊接連接,一級絲杆穩定套(42)與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機械扣扣接,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與一級升降絲杆(41)通過絲杆自帶的梯形傳動螺紋連接,一級升降絲杆(41)與二級絲杆穩定套(45)的端面(25)通過自重接觸,二級絲杆穩定套(45)與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通過機械扣扣接,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與二級升降絲杆(44)通過絲杆自帶的梯形傳動螺紋連接,二級升降絲杆(44)與機身託架機構(5)通過快卸銷連接,支託長(51)與支託短(53)通過合頁(52)連接。
所述萬向輪(1)與萬向輪制動機構(2)中的支杆(21)通過軸承連接,實現無載荷時萬向輪的360°無死角旋轉移動;承受載荷時,彈簧(23)壓縮,支杆(21)隨彈簧上移,機架(3)接觸地面承受主要載荷,同時實現萬向輪(1)的制動。
所述兩級絲杆升降機構(4),由一級絲杆穩定套(42)與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機械扣扣接,一級升降絲杆手輪(43)與一級升降絲杆(41)通過絲杆自帶的梯形傳動螺紋連接,一級升降絲杆(41)與二級絲杆穩定套(45)端面通過自重接觸,二級絲杆穩定套(45)與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通過機械扣扣接,二級升降絲杆手輪(46)與二級升降絲杆(44)通過絲杆自帶的梯形傳動螺紋連接,兩級絲杆的應用降低了無人機的裝機高度。
所述機身託架機構(5)中,支託長(51)與支託短(53)通過合頁(52)連接,隨著合頁(52)在空間上的120°旋轉,使無人機機身能夠從更低高度的側面進入,降低了無人機機身的裝機難度,提升裝機的安全性。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若干改進,這些改進也落入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