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19 21:43:16 2
專利名稱: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
背景技術:
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傳統的方法有,吞咽法,咽鼓管吹張法,咽鼓管造影法,氣壓艙法,聲導抗儀正負壓平衡試驗法等,這些方法或裝置都只能檢查咽鼓管是否通暢,但不能檢查咽鼓管的被動通氣阻力。上世紀發明的音響儀檢查咽鼓管通氣方法,雖然可以檢查到咽鼓管的通氣阻力,但受人體及環境雜音影響,檢測的可靠性較差。吳家林等於上世紀80 年代發明的KNY咽鼓管通氣機能檢測儀,也可以檢測咽鼓管通氣阻力,但供氣方法是由被檢者用Valsalva法提供鼻咽部壓力,使咽鼓管開放。其缺點是供氣的大小和速度不穩定, 檢測的結果離散度較大。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其目的就在於提供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具有數值集中度高,可靠性好和操作簡單的特點。實現上述目的而採取的技術方案,包括中央處理器,所述的中央處理器輸入端分別連接左外耳道壓力傳感器、右外耳道壓力傳感器、鼻咽部壓力傳感器和可控加壓裝置。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其有益效果在於,由於採用了多傳感器的結構設計,採用穩壓氣源供氣,控制供氣壓力的大小和速度,因而具有數值集中度高,可靠性好和操作簡單的特點。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詳述。附圖為本裝置結構原理示意。
具體實施方式
包括中央處理器,如附圖所示,所述的中央處理器輸入端分別連接左外耳道壓力傳感器、右外耳道壓力傳感器、鼻咽部壓力傳感器和可控加壓裝置。所述的中央處理器輸出端連接印表機。所述的可控加壓裝置可控制穩壓氣源的供氣壓力的大小和速度。本裝置利用鼻咽部壓力大於咽鼓管通氣阻力,咽鼓管即行開放的原理,鼻咽部氣體進入鼓室腔,提高鼓室腔壓力,使鼓膜向外推移。此時,如封閉外耳道,則外耳道壓力提高,在外耳道放置氣體壓力傳感器,可以測出壓力的變化。此時鼻咽部的壓力即是克服咽鼓管通氣阻力的壓力,也就是咽鼓管通氣阻力。可控加壓裝置為穩壓氣源供氣,可控制供氣壓力的大小和速度,可控壓力裝置由小逐漸增加供氣壓力進入鼻咽部,直至咽鼓管開放。三個傳感器的壓力信號輸入中央處理器,當測出某側外耳道壓力變化時,中央處理器即指出此時的鼻咽部壓力,並由印表機打出,此即該側的咽鼓管通氣阻力。
權利要求1.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包括中央處理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中央處理器輸入端分別連接左外耳道壓力傳感器、右外耳道壓力傳感器、鼻咽部壓力傳感器和可控加壓裝置。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中央處理器輸出端連接印表機。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可控加壓裝置可控制穩壓氣源的供氣壓力的大小和速度。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咽鼓管通氣阻力檢測裝置,包括中央處理器,所述的中央處理器輸入端分別連接左外耳道壓力傳感器、右外耳道壓力傳感器、鼻咽部壓力傳感器和可控加壓裝置。從而解決了咽鼓管的被動通氣阻力檢查的問題。具有數值集中度高,可靠性好和操作簡單的特點。
文檔編號A61B5/00GK201948996SQ20102063702
公開日2011年8月31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日
發明者吳家林, 吳昊, 周裕和, 李丙軍, 李翔, 鄭章清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軍區廬山療養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