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用磚的改進構造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04:42:51 1
專利名稱:建築用磚的改進構造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築用的磚塊,尤指一種施工簡易,組合強度高、隔音、隔熱效果好的磚塊改進構造。
磚塊是一般建築業中不可缺少的建築組件,一般的磚塊其外形多為立體矩形塊狀體,而磚塊的強度則取決於製造磚塊所用泥土的材質,眾所周知,一般的磚塊是將硬質泥土放入模具中再壓成磚塊形狀,然後燒制而成,這種磚塊無其它附加結構來增加其強度,故其強度不高,在搬運時,一旦落地或受到外力碰撞容易破裂,此外,由於磚體都是實體,因此搬運時也費時、費力。再者,砌牆體時,磚塊與磚塊之間是平面相疊接,因此,須預先在欲砌合之磚塊平面上鋪填水泥或其他砌合材料,並在磚塊砌合之後,再校正水平與垂直度。因而施工上會耗費大量工時與人力。此外,傳統的磚塊內部無任何隔離,隔熱的組件,其隔熱、隔音效果差,加之磚塊間是以平面貼合方式組合,因此,組合強度不高,受外力撞擊或劇烈震動時,貼合處易發生開裂,尚需進行返工,導致施工成本偏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強度高、隔音、隔熱效果好,施工方便的建築用磚塊的改進構造,以克服傳統磚塊的缺點。
為此,本實用新型採取如下技術方案磚體1是由混凝土層13、金屬網層14和緩衝彈性體15組成,其中緩衝彈性體15位於金屬網層14內,而混凝土層13則包覆於金屬網層14外,上下相鄰兩塊磚體1之間的貼合面是靠凸柱12和嵌合孔121嵌合一起。
本實用新型上下相鄰塊體1是藉助凸柱12和嵌合孔121結構嵌合在一起的,從而可使相鄰的兩塊體1之間緊密、準確地嚙合疊接在一起,施工操作非常方便,而且在施工後不必再調整磚塊砌合後的水平與垂直度。這樣,就可節省施工工時和降低勞動強度。由於磚體1外部包覆有混凝土層13,可大大增加其組合強度,使磚塊間的砌合牢固、可靠,而金屬網層14內的緩衝彈性體15,能夠吸收來自磚塊外部的聲音,並起到隔熱作用,因而使磚塊砌合後具有隔熱與隔音的功效。另外,本實用新型磚體內部材質較輕,為緩衝彈性體15,使磚塊成本降低,搬運時也省力方便,易於運輸,而且可承受較大的撞擊與震動力,不易產生破裂,可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外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縱剖面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橫剖面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採用實施例1製成的磚體1上下相鄰磚塊之間嵌合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採用實施例2製成的磚體1及上下相鄰磚塊之間嵌合示意圖。
實施例1磚體1採用兩塊長方體形塊體,高低錯開,其相對的側面貼接在一起,其縱斷面呈「
」形,「
」形磚體1的頂面與底面分別形成正、反臺階,在頂面「正臺階」的高檯面上開有嵌合孔121,低檯面上備有凸柱12,底面「反臺階」的凹檯面上備有凸柱12,凸檯面上開有嵌合孔121,上下相鄰的兩塊磚體1貼合一起後,其下磚體1頂面的凸柱12和嵌合孔121與相應的上磚體1底面嵌合孔121和凸柱12插入配合,而使上下磚體1嵌合一起,如
圖1、圖2、圖3、圖4所示。
實施例2磚體1為長方體形,其頂面備有凸柱12;底面開有嵌合孔121,上下相鄰兩塊磚體1貼合一起後,下磚體1頂面的凸柱12插入與之相對應的上磚體1底面的嵌合孔121後,上下磚體1嵌合一起,如圖5所示。
權利要求1.一種建築用磚的改進構造,其特徵在於磚體1是由混凝土層13、金屬網層14和緩衝彈性體15組成,所述的緩衝彈性體15位於金屬網層14內,而混凝土層13則包覆於金屬網層14外,上下相鄰兩塊磚體1之間靠凸柱12和與之相應的嵌合孔12嵌合一起。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用磚的改進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磚體1是採用兩塊長方體形塊體,高低錯開,其相對的側面貼接在一起,其縱斷面呈「
」形,其頂面與底面分別形成正、反臺階,頂面「正臺階」的高檯面上開有嵌合孔12,低檯面上備有凸柱12;而底面「反臺階」的凹檯面上備有凸柱12,凸檯面上開有嵌合孔121,上下相鄰的兩塊磚體1貼合一起後,其下磚體1頂面的凸柱12和嵌合孔121與相應的上磚體1底面嵌合孔121和凸柱12插入配合,而使上下磚體1嵌合一起。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建築用磚的改進構造,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磚體1為長方體形時,其頂面備有凸柱12,底面開有嵌合孔121,上下相鄰的兩塊磚體1貼合一起後,下磚體1頂面的凸柱12插入與之相對應的上磚體1底面的嵌合孔121後,上下磚體1嵌合一起。
專利摘要一種建築用磚的改進構造。磚體是由混凝土層、金屬網層和緩衝彈性體組成,緩衝彈性體位於金屬網層內,混凝土層則包覆於金屬網層外,上下相鄰兩塊磚體間靠凸柱和與之相對應的嵌合孔嵌合。故上下塊體間可緊密、準確地嚙合疊接,無需調整水平、垂直度,施工簡便,隔音、隔熱效果好,重量輕,強度大,不易破裂,搬運方便。
文檔編號E04B2/02GK2174515SQ9322484
公開日1994年8月17日 申請日期1993年9月24日 優先權日1993年9月24日
發明者林榮發 申請人:林榮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