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袢縫紉模板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21:17:16 1
專利名稱:肩袢縫紉模板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縫紉用工具,具體涉及一種肩袢縫紉模板。
背景技術:
在禮服生產中,肩袢製作的好壞直接影響服裝的外觀和質量,傳統的手工製作方法用人多且對縫紉機操作水平要求較高,容易出現餘量不均、肩袢尖偏歪、大小不均、髒汙等問題,不適應大批量生產。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肩袢縫紉模板,解決了現有技術中手工縫紉易出現餘量不均、肩袢尖偏歪、大小不均、髒汙等不適宜大批量生產的問題。為解決上述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一種肩袢縫紉模板,包括面板和底板,面板和底板疊放在一起,所述面板和底板的一端鉸接,所述的面板和底板上分別設置有縫紉通槽,所述面板和底板上的縫紉通槽的位置相對應。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縫紉通槽的寬度與縫紉機針板上針孔圓柱的直徑匹配。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面板在縫紉通槽的內側還設置有內凹的餘量凹槽, 餘量凹槽內凹部分的形狀與服裝肩袢的淨襯形狀相吻合。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底板上設置有一外凸的餘量塊,餘量凹槽與餘量塊周邊為間隙配合,餘量塊的外凸高度比餘量凹槽內凹的深度低。進一步的技術方案是,上述的餘量塊的一端通過合頁與底板鉸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利用縫紉通槽與縫紉機針板上的針孔圓柱配套使用,操作者只需要將擺放好產品的模具的縫紉通槽套放在針板的針孔圓柱上,然後就可以根據縫紉通槽的形狀隨意操作,不必擔心操作時跑偏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由於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餘量塊與底板之間是鉸接,可根據面料的厚薄更換不同厚度的餘量塊,解決了餘量不均、肩袢尖偏歪、大小不均、髒汙等問題,同時提高了操作效率,減少了人力成本,降低了對縫紉水平的要求,提高了所生產肩袢的外觀效果。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為面板、2為底板、3為縫紉通槽、4為餘量凹槽、5為餘量塊、6為合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作進一步闡述。如圖1所示,一種肩袢縫紉模板,包括面板1和底板2,面板1和底板2疊放在一起,面板1和底板2的一端通過合頁鉸接;面板1和底板2上分別設置有位置相對應的縫紉通槽3,縫紉通槽3的寬度與縫紉機針板上針孔圓柱的直徑匹配;面板1在縫紉通槽3的內側設置有內凹的餘量凹槽4,餘量凹槽4內凹部分的形狀與服裝肩袢淨襯的形狀相吻合;底板2上設置有一外凸的餘量塊5,餘量塊5的一端通過合頁6與底板2鉸接;餘量凹槽4與餘量塊5周邊為間隙配合,餘量塊5外凸的高度比餘量凹槽4內凹的深度低。 使用時,先將面板1和餘量塊5向外翻開,把肩袢的裡子順縫紉通槽3放於底板2 上,再將餘量塊5放於肩袢的裡子上,然後將肩袢的面子向下放在餘量塊5上,將面板1與底板2合攏,利用餘量塊5的外凸部分將肩袢的面子向餘量凹槽4內擠壓,然後將擺放好產品的模具的縫紉通槽套裝在縫紉機針板的針孔圓柱上,最後順模具上縫紉通槽的形狀進行縫合。
權利要求1.一種肩袢縫紉模板,其特徵在於包括面板⑴和底板O),面板⑴和底板⑵疊放在一起,所述面板(1)和底板( 的一端鉸接,所述的面板(1)和底板( 上分別設置有縫紉通槽(3),所述面板⑴和底板⑵上的縫紉通槽(3)的位置相對應。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肩袢縫紉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縫紉通槽(3)的寬度與縫紉機針板上針孔圓柱的直徑匹配。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肩袢縫紉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面板(1)在縫紉通槽(3) 的內側還設置有內凹的餘量凹槽G),所述餘量凹槽內凹部分的形狀與服裝肩袢的淨襯形狀相吻合。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肩袢縫紉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底板(2)上設置有一外凸的餘量塊(5),餘量凹槽⑷與餘量塊(5)周邊為間隙配合,餘量塊(5)的外凸高度比餘量凹槽內凹的深度低。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肩袢縫紉模板,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餘量塊(5)的一端通過合頁(6)與底板(2)鉸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肩袢縫紉模板,包括面板(1)和底板(2),面板(1)和底板(2)疊放在一起,面板(1)和底板(2)的一端鉸接,面板(1)和底板(2)上分別設置有位置相對應的縫紉通槽(3),面板(1)在縫紉通槽(3)的內側還設置有形狀與服裝肩袢的淨襯形狀相吻合的內凹的餘量凹槽(4),底板(2)上設置有一外凸的餘量塊(5)。本實用新型的作用是本實用新型利用縫紉通槽與縫紉機針板上的針孔圓柱配套使用,操作者只需要將擺放好產品的模具的縫紉通槽套放在針板的針孔圓柱上,然後就可以根據縫紉通槽的形狀隨意操作,不必擔心操作時跑偏的問題,大大降低了操作難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文檔編號D05B35/02GK202152407SQ201120246179
公開日2012年2月29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13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13日
發明者黃明玉 申請人:際華三五三六職業裝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