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固定支架及其使用方法與流程
2023-05-11 23:02:11 2

本發明涉及一種脊椎骨固定器,具有涉及一種採用線纜進行肋骨固定的骨外固定器。
背景技術:
在骨折等骨科治療過程中,術後經常通過各種支架穿透皮表,對骨骼進行固定使之恢復,在恢復後,再通過創傷手術,將支架進行拆除,整個過程需要進行多次手術,對人體肌肉和表皮部分帶來的創傷比較大,而且術後恢復期也比較長,同時傳統的支架對骨部帶來的壓迫和創傷都比較大;
對此現在市場上,提供了很多能一定程度上降低手術時創傷程度和減少手術次數,同時又可以加快癒合的骨科固定器,如專利號為ZL201120537796.6的發明,其中提出了一種用於骨骼部包裹的鋼絲,這種鋼絲通過在鋼絲表面設置可吸收材料保護套來降低對骨骼的損傷,降低骨骼缺血壞死的機率,但其本身還是通過多次纏繞的方式實現骨部的固定,在骨骼恢復後,拆除鋼絲手術所帶來的皮膚和肌肉床上還是很大,需要比較長的時間進行恢復;
再如同ZL201420132756.7名稱為一種髕骨外固定架的發明專利,其中也提出了一種微創的骨骼外部的固定架,此結構比較比較類似於現在普遍使用的鋼釘固定式的結構,其主要目的是實現多方位的骨部固定,同時細鋼釘對人體帶來的創傷也比較小,可以避免二次取出手術對人體帶來的傷害和感染,但在其技術方案中,鋼釘起主要的支撐作用,為了保證其一定的支撐性能(即抗彎強度)所以鋼釘本身無法做的像針灸針那樣細,所以其鋼釘對人體表皮和肌肉創傷程度的減小還是比較有限的,而且鋼釘本身因為其體積緣故和特殊的生物性能緣故,如果使用鈦合金等材料製作的話,加工難度和成本都比較高,如果使用一些生物性能較好的聚合物製作的話,其強度又無法保證,同時該發明的主支撐器為一個環形金屬板,安裝時,會對待手術的肢體部帶來遮擋,安裝會比較困難,也無法實現在X光照下的準確安裝;
所以綜上所述,現有技術中的骨骼外部固定器具還是存在著許多的不足,例如:安裝帶來的創傷、二次取出手術創傷、成本無法降低、安裝難度大。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現有技術中支架安裝創傷大、固定手術複雜等技術問題,提供一種對安裝者創傷較小,可以減少甚至不需要二次手術的骨科固定支架。
本發明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
一種脊椎骨固定器,包括連接棒和至少兩個固定節,所述固定節包括體外脊椎頂架和支撐器,所述支撐器為一個弧形的展開面,在弧面的展開面上設置有若干與展開面縱向軸線垂直的鏤空槽,所述鏤空槽內設置有固定杆,在固定杆的兩側各設置有至少一個固定塊,所述固定塊之間設置有固定線纜;
所述支撐器的中部設置有一個立柱,所述立柱上設置有體外脊椎頂架,所述體外脊椎頂架包括一個與支撐器的展開面同軸的弧形支撐面;
所述固定節之間的固定線纜與弧形支撐面之間圍成用於固定脊柱的支撐框架;
在所述支撐器的立柱內設置有一個與弧形支撐面軸線平行的安裝孔,所述支撐器通過安裝在安裝孔內的連接棒連接在一起。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體外脊椎頂架採用彈性材料製成。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固定塊包括一個用於固定固定線纜的固定孔,所述固定孔的側壁上設置有鎖緊螺釘A。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固定塊包括一個用於與固定杆套接的滑動孔,所述滑動孔的側壁上設置有鎖緊螺釘B。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固定線纜包括拉緊線,所述拉緊線的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拉緊線採用脂肪族聚酯製成。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拉緊線中部設置有強化金屬線纜,所述強化金屬線纜的材料具有生物相容性。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強化金屬線纜採用鈦合金製成。
作為本發明的進一步創新,所述連接棒採用鋁合金製成。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發明採用固定線纜與弧形支撐面的配合,通過直徑更小的拉緊線在弧形支撐面和弧形展開面的支撐下,圍成一個或者若干個骨骼支撐框架,從而實現對脊椎骨的固定和矯正,因為弧形支撐面的低彈性,不僅可以保證骨骼的固定,同時也可以防止拉緊線對骨骼表面的過度壓迫,造成骨壞死;
同時本發明可以根據具體情況自由的加減固定節的數量,具有極高的便利性;
本發明的安裝手術也比較簡單。
2、本發明的拉緊線採用夾緊式固定,這種結構可以提高安裝的便利性,同時拉緊線也可以以一個更高的預緊力安裝。
3、本發明的固定塊與支撐框架之間為滑動固定,可以更加方便的調整固定塊之間的位置,從而方便的根據具體的骨骼狀況,調整拉緊線的固定位置,極大增加了泛用性。
4、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脂肪族聚酯材質製成的拉緊線,因為其低生物排斥性,在恢復後,可以留在人體的體內,可以降低二次拆除手術的創傷程度,如果骨骼本身破壞程度不大的話,可以不進行二次拆除手術。
5 、本發明的拉緊線纜中還加入了一個鈦合金製成的強化線纜以防止拉緊過度導致的拉緊線斷裂的情況,在恢復後可以直接將鈦合金的強化線纜抽出,部分留在體內也不會存在太大的排異問題。
6、本發明的連接棒採用可塑性較強的鋁合金製成,可以根據患者具體點脊椎形狀進行相應的調整,提高本發明的適用程度。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一步說明。
圖1是本發明安裝結構簡圖;
圖2是本發明的剖面示意圖;
圖3是本發明使用狀態1的示意圖;
圖4是本發明使用狀態2的示意圖;
圖5是固定塊的橫向剖面圖;
圖中:1、固定塊;2、固定杆;3、固定線纜;4、脊椎骨;5、骨骼B;6、骨骼C;7、連接棒;8、體外脊椎頂架;9、支撐器;1-1、固定孔。
具體實施方式
現在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細的說明。這些附圖均為簡化的示意圖,僅以示意方式說明本發明的基本結構,因此其僅顯示與本發明有關的構成。
實施例1
具體如圖1、圖2、圖3和圖5所示,本產品主要包括固定節和用於連接各個固定節的連接棒7,連接棒7採用鋁合金製成,根據患者具體的脊椎外形進行製造,
所述固定節包括體外脊椎頂架、體內脊椎骨面固定器和支撐器9,所述支撐器為一個與人體脊椎兩邊背部接觸、為固定線纜提供支撐力的弧形展開面,在弧面的展開面上設置有若干與展開面縱向軸線垂直的鏤空槽,所述鏤空槽內設置有固定杆2,在固定杆2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固定塊1,所述固定塊1之間設置有固定線纜3;
所述支撐器9的中部設置有一個立柱,所述立柱上設置有用於在人體表皮外部支撐脊椎骨的體外脊椎頂架8,所述體外脊椎頂架包括一個與支撐器的展開面同軸的弧形支撐面;
各個固定節固定在連接棒7上,通過固定線纜3穿入到人體內部,從上部將脊椎骨4套住,同時通過體外脊椎頂架8,實現對脊椎骨節正反兩側的支撐,隨後通過連接棒7上的固定節整列,實現脊椎骨的固定;
其中固定塊包括一個用於將固定塊1套接到固定杆2上的滑動孔,在滑動孔的內壁上設置有鎖緊螺釘B,同時固定塊上還設置有一個用於穿過固定線纜3的固定孔1-1,同樣的在固定孔1-1的側壁上設置有一個用於固定固定線纜3的鎖緊螺釘A;
其中固定線纜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脂肪族聚酯材質製成的拉緊線,在拉緊線中部設置有同樣為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鈦合金製成的強化金屬線;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脂肪族聚酯材質製成的拉緊線,因為其低生物排斥性,在恢復後,可以留在人體的體內,可以降低二次拆除手術的創傷程度,如果骨骼本身破壞程度不大的話,可以不進行二次拆除手術;
鈦合金製成的強化線纜以防止拉緊過度導致的拉緊線斷裂的情況,在恢復後可以直接將鈦合金的強化線纜抽出,部分留在體內也不會存在太大的排異問題;
安裝時,如圖3所示。首先通過手術將固定線纜3對脊椎骨內部進行固定,隨後將固定塊1安裝到各個固定節的固定杆2上,然後將整個固定節陣列按壓在人體背部,將固定線纜3固定到固定塊1上,拉緊固定線纜3,即可實現對人體脊椎骨的支撐和固定。
實施例2
如圖4所示,本發明在應急狀態下,也可以用於手臂和腿部的固定;
主要具體如圖1、圖2、圖3和圖5所示,本產品主要包括固定節和用於連接各個固定節的連接棒7,連接棒7採用鋁合金製成,根據患者具體的脊椎外形進行製造,
所述固定節包括體外脊椎頂架、體內脊椎骨面固定器和支撐器9,所述支撐器為一個與人體脊椎兩邊背部接觸、為固定線纜提供支撐力的弧形展開面,在弧面的展開面上設置有若干與展開面縱向軸線垂直的鏤空槽,所述鏤空槽內設置有固定杆2,在固定杆2的兩側各設置有一個固定塊1,所述固定塊1之間設置有固定線纜3;
所述支撐器9的中部設置有一個立柱,所述立柱上設置有用於在人體表皮外部支撐脊椎骨的體外脊椎頂架8,所述體外脊椎頂架包括一個與支撐器的展開面同軸的弧形支撐面;
各個固定節固定在連接棒7上,通過固定線纜3穿入到人體內部,從上部將脊椎骨4套住,同時通過體外脊椎頂架8,實現對脊椎骨節正反兩側的支撐,隨後通過連接棒7上的固定節整列,實現脊椎骨的固定;
其中固定塊包括一個用於將固定塊1套接到固定杆2上的滑動孔,在滑動孔的內壁上設置有鎖緊螺釘B,同時固定塊上還設置有一個用於穿過固定線纜3的固定孔1-1,同樣的在固定孔1-1的側壁上設置有一個用於固定固定線纜3的鎖緊螺釘A;
其中固定線纜包括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脂肪族聚酯材質製成的拉緊線,在拉緊線中部設置有同樣為生物相容性材料的鈦合金製成的強化金屬線;
具有生物相容性的脂肪族聚酯材質製成的拉緊線,因為其低生物排斥性,在恢復後,可以留在人體的體內,可以降低二次拆除手術的創傷程度,如果骨骼本身破壞程度不大的話,可以不進行二次拆除手術;
鈦合金製成的強化線纜以防止拉緊過度導致的拉緊線斷裂的情況,在恢復後可以直接將鈦合金的強化線纜抽出,部分留在體內也不會存在太大的排異問題;
安裝時,如圖4所示,首先通過手術將固定線纜3對人體手臂內的骨骼B5和骨骼C6進行固定,隨後將固定塊1安裝到各個固定節的固定杆2上,然後採用同3列固定節陣列按壓在人體手臂外壁的3個位置,其之間夾角為120度,將固定線纜3固定到固定塊1上,拉緊固定線纜3,實現對手臂骨骼的固定。
以上述依據本發明的理想實施例為啟示,通過上述的說明內容,相關工作人員完全可以在不偏離本項發明技術思想的範圍內,進行多樣的變更以及修改。本項發明的技術性範圍並不局限於說明書上的內容,必須要根據權利要求範圍來確定其技術性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