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21 06:30:11 1
專利名稱: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一、所屬領域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臨床醫療輔助裝置,特別涉及一種在手術中使用的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
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的結構設計為耳機式,包括兩耳塞E、弓形彈性架D、橫標尺A1、A2、橫標尺B及縱標尺C共同組成,兩耳塞E、橫標尺A1、A2、活動固定在弓形彈性架D的兩端,縱標尺C與橫標尺A1活動固定並可置換到橫標尺A2上,弓形彈性架D的上面還固定有可以進行90°及180°旋轉的橫標尺B。
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分I、II兩型I型為普通型,主要用於患者坐位和立位時使用;II型為急診型,主要用於患者臥位時使用,也可用於坐位和立位時,其橫標尺A1、A2、橫標尺B均可進行90°及180°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及其測量定位技術,解決了以往顱內佔位病變手術時依靠經驗徒手定位,精度不易掌握的問題。定位不準或差距較大,顱骨開窗後距病變位置遠,嚴重影響手術的操作,對腦組織也會引起相應的損傷。利用該技術能劃出準確的顱內佔位病變在頭皮上的投影位置,以此設計手術切口。該技術有操作簡單、定位客觀準確(誤差<5mm)、無創、迅速(僅幾分鐘)且不需另行頭顱CT等特點。不僅適用於擇期手術,也適用於急診手術。有望成為臨床神經外科術前定為的常規操作。特別適用於基層臨床神經外科。
參見
圖1~5。依照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的結構設計為耳機式,包括兩耳塞E、弓形彈性架D、橫標尺A1、A2、橫標尺B及縱標尺C共同組成,兩耳塞E、橫標尺A1、A2均活動固定在弓形彈性架D的兩端,縱標尺C與橫標尺A1也活動固定在彈性架D的一端,縱標尺C並可置換到橫標尺A2上,弓形彈性架D的上面還固定有可以90°旋轉的橫標尺B。
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分I、II兩型I型(見圖4)為普通型,主要用於患者坐位和立位時使用;II型(見圖5)為急診型,主要用於患者臥位時使用,也可用於坐位和立位時,其橫標尺A1、A2、橫標尺B均可進行90°及180°旋轉。
本實用新型的具體使用步驟為(1)、從頭顱CT片上測出三維數據①在OM(包含雙側外眥及外耳道)層面圖像上劃出X、Y軸,確定O點(參見
圖1)。X軸為雙側外耳道連線,Y軸為前後正中連線,O點為X、Y軸交點,Z軸為過O點並垂直OM平面的垂線。
②定出病變層面的X、Y軸。因頭顱行CT掃描過程中保持靜止,所以各照片中X、Y軸位置不變,利用分規、直尺在病變中心層面劃出X、Y軸及O點(參見圖2)。
③測出三維數據。X值等於病變中點到Y軸的垂直距離,Y值等於病變中點到X軸的垂直距離,Z值等於病變層到OM層的距離(CT掃描每層相距1釐米)。利用分規、直角尺與CT片上的比例尺,直接獲得三位數據,誤差<5mm。
(2)、確定病變中心在頭皮上的投影①給患者戴上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頭架兩側的耳塞塞入外耳道,以橫標尺A1、A2同雙側外眥共建OM平面(參見圖3)。
②通過縱標尺在頭皮上劃出Z值標線;橫標尺B可在水平位旋轉90°,通過橫標尺B分別在頭上劃出X、Y值標線。
③由X、Y、Z值確定的三條標線組成頭皮上三角區(參見圖3),根據由點到球面的垂直距離最近的原理,可在三角區內確定病變中心的最近投影。
(3)、依據病變中心在頭皮上的投影及病變的直徑,劃出完整的投影像,依此設計手術切口及骨窗位置。
本實用新型的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及其技術,解決了以往顱內佔位病變手術時依靠經驗徒手定位,精度不易掌握的問題。定位不準或差距較大,顱骨開窗後距病變位置遠,嚴重影響手術的操作,對腦組織也會引起相應的損傷。利用該技術能劃出準確的顱內佔位病變在頭皮上的投影位置,以此設計手術切口。該技術有操作簡單、定位客觀準確(誤差<5mm)、無創、迅速(僅幾分鐘)且不需另行頭顱CT等特點。不僅適用於擇期手術,也適用於急診手術。有望成為臨床神經外科術前定為的常規操作。特別適用於基層臨床神經外科。
權利要求1.一種手術中使用的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其特徵在於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的結構設計為耳機式,包括,兩耳塞[E]、弓形彈性架[D]、橫標尺[A1]、橫標尺[A2]、橫標尺[B]及縱標尺[C]共同組成;兩耳塞[E]、橫標尺[A1]、[A2]均活動固定在弓形彈性架[D]的兩端,縱標尺[C]與橫標尺[A1]也活動固定在彈性架[D]的一端,縱標尺[C]並可置換到橫標尺[A2]上,弓形彈性架[D]的上面還固定有可以90°旋轉的橫標尺[B]。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結構為耳機式,由兩耳塞、弓形彈性架和四支標尺共同組成,其中三隻標尺可進行90°、180°旋轉。用現有的普通頭顱CT片影像,藉助其眶耳線(OM)為基準平面,測量計算出佔位病變(腫瘤,血腫、炎性病灶、寄生蟲等)在CT片上的三位數據,然後利用顱內佔位病變頭皮投影立體定位頭架上的三維標尺,劃出準確的顱內佔位病變在頭皮上的投影位置,以此設計手術切口。此技術可以解決以往顱內佔位病變手術依靠經驗定位精度不易掌握的問題,它也不同於立體定向技術的複雜、有創、耗時長及需戴頭架後再行頭顱CT檢查等特點。該技術有操作簡單、定位客觀準確、無創、迅速且不需要另行頭顱CT等特點。不僅適用於擇期手術,也適用於急診手術。
文檔編號A61B19/00GK2551213SQ02261940
公開日2003年5月21日 申請日期2002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2年7月11日
發明者程光, 章翔, 張斌, 張贇, 陳建, 費舟, 張劍寧, 劉衛平, 付洛安, 張志文, 王佔祥, 顧建文, 賀曉生, 李兵, 宋少軍, 蔣曉帆, 林偉 申請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軍醫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