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23:30:01 1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具體涉及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
背景技術:
慢性B型肝炎是一種發病率高,病程長,難治癒、易反覆的常見病,嚴重的影響人體健康。西醫對本病的治療目前採用抗病毒、免疫調節、保肝、降酶、抗炎和抗纖維化等綜合藥物治療方法,但是,西醫藥治療存在著費用高,不良反應多,治療效果不理想等問題;中醫藥治療在治療B肝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但在臨床上現有的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藥物卻比較少,越來越不能滿足臨床需求
發明內容
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本發明的技術方案如下
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藥材製備而成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木香5、五味子5、大黃10、茵陳10、枸杞子10、穿山甲
10、鱉甲15。按配比稱取以上各味,取穿山甲、鱉甲加入8倍、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濃縮,乾燥,粉碎得醇提取物,其餘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濃縮,乾燥,粉碎後與醇提取物混合。方中柴胡疏散退熱,疏肝解鬱,升舉陽氣;赤芍清熱涼血,散瘀止痛;白芍養血柔肝,木香行氣止痛,健脾和胃;五味子收斂固澀,益氣生津,補腎寧心;大黃具有涼血解毒,逐瘀通經,利溼退黃的功效;茵陳清利溼熱,利膽退黃;枸杞子滋補肝腎;穿山甲活血通絡;鱉甲滋陰潛陽,退熱除蒸,軟堅散結。諸藥相伍,具有驅邪,扶正,柔肝的作用。臨床資料 臨床資料
I.診斷標準
診斷符合2010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與感染病學分會所修訂的「2010版慢性B型肝炎防治指南」標準。2.臨床療效標準
O顯效除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以外,其餘症狀和體徵顯著好轉或接近消失;肝功能顯著改善,甚至接近正常;伴或不伴其他化驗及輔助檢查項目的改善;
2)有效介於顯效和無效之間的治療轉歸;
3)無效臨床症狀、體徵、實驗室檢查及輔助檢查中80%以上的指標無改善,甚或加重。實際操作中,凡介於兩級療效之間者,均納入療效較好的一級,彼此間不重複統計。3.臨床試驗我們從2010年3月至2012年6月間來診的慢性B型肝炎患者中選取同意接受該研究方法的慢性B型肝炎(輕 中度)患者126例,服用本發明藥物,其中一重量份為I劑,每天一劑,一個月為I個療程,6個療程後觀察治療效果,其中顯效88例,有效26例,無效12例,總有效率達90. 5%,證明本發明藥物對慢性B型肝炎具有顯著療效。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做進一步的說明。實施例I
稱取柴胡10 g、赤芍log、白芍10g、木香5g、五味子5g、大黃10g、茵陳10g、枸杞子10g、穿山甲10g、鱉甲15g;取穿山甲、鱉甲加入8倍、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 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濃縮,乾燥,粉碎得醇提取物,其餘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濃縮,乾燥,粉碎後與醇提取物混合。典型病例病例I
鄧某,男,十年前患上慢性B型肝炎,反覆乏力、納差、尿黃及肝功能異常,曾多處求醫診療用藥,均療效不佳。病後三年來我院就醫,患者當時乏力、納差症狀明顯,伴輕度尿黃,面色晦暗,查肝功能中度異常,B肝五項指標呈大三陽,HBV-DNA陽性,B超提示肝實質損害聲像圖。患者服用本發明方藥治療I個月,肝功能就基本恢復正常;3個月後HBV-DNA陰轉;6個月後大三陽轉小三陽。6年後隨訪患者仍健康生活。病例2
師某,男性,主因乏力,納差I年,上腹脹滿目黃,尿黃10餘天入院。I年前患者在當地醫院化驗B肝五項,HbsAg+, HbeAb+, HbcAb+,肝功能轉氨酶高於正常,在當地醫院對症治療,轉氨酶反覆異常,10天前複查肝功能ALT1036u/L,來我院進一步診治。現症面色晦暗,白睛黃染,腹脹納差、尿黃目黃,肝掌蜘蛛痣,舌質紅,苔黃,脈弦。入院查體慢性肝病面容,全身皮膚,黏膜輕度黃染,鞏膜中度黃染,心肺未見異常,肝脾肋下未及,移動性濁音陰性,雙下肢無水腫,撲翼樣震顫陰性,舌質紅,苔黃,脈弦。實驗室檢查B肝六項,HbsAg+, HbeAb+, HbcAb+,肝功能AST728u/L, ALT1069u/L, TbiL54. 2ummol/L,抗-HBV-IgM陰性,HEV-IgG陰性,HEV-IgM陰性,HCV-IgG陰性,HCV-IgM陰性,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患者服用本發明藥物6個療程後,肝功能基本恢復正常AST26u/L,ALT36u/L, TbiL23. ImmoI/L0後隨訪複查肝功能均正常。病例3
常某,男,患者以反覆性乏力、食欲不振三年,加重I年為主訴來診,實驗室檢查B肝病毒標誌物HbsAg(+)、HbeAg (+)、抗-HBc (+)。2、肝功能ALT171u/L、AST120u/L。診斷為慢性B型肝炎,。隨後服用本發明藥物,連續服藥3個月,B超檢查肝臟形態結構均已正常。連續服藥4個月,除肝功能早已正常外,B肝五項=HbeAg由陽性轉為陰性並產生抗體,HBV-DNA也已穩固轉陰。該患者在停止治療後,分別在6個月、12個月、和18個月進行隨訪,患者已經完全康復。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其特徵在於,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藥材製備而成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木香5、五味子5、大黃10、茵陳10、枸杞子10、穿山甲10、鱉甲15。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中藥組合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如下製備方法按配比稱取以上各味,取穿山甲、鱉甲加入8倍、6倍量的60%乙醇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濃縮,乾燥,粉碎得醇提取物,其餘各味加入8倍、8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時,合併濾液,濾過,濃縮,乾燥,粉碎後與醇提取物混合。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治療慢性B型肝炎的中藥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原藥材製備而成柴胡10、赤芍10、白芍10、木香5、五味子5、大黃10、茵陳10、枸杞子10、穿山甲10、鱉甲15;本發明具有驅邪,扶正,柔肝的作用,對慢性B型肝炎具有顯著的療效。
文檔編號A61P31/20GK102772575SQ20121029363
公開日2012年11月14日 申請日期2012年8月17日 優先權日2012年8月17日
發明者劉海霞, 張守潘, 王晴文 申請人:劉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