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20 14:17:26 1
專利名稱: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尤指一種組合省時省力,並可避免拖地產生死角的拖把絨毛結構。
按,現有的具有絨毛之拖把,是將絨毛10利用織線30車縫於一布體20上(如圖1所示),而將絨毛10由織線30處向兩側掀開時,仿佛布體20上已布滿了絨毛10,但事實不然,這些未縫上絨毛10處A(如圖1、圖2)常常就是造成拖地時之死角,使得同一個地方,得拖上一兩次之後才見乾淨,令使用者相對花上數倍時間及體力,頗令人困擾,且織線30是由絨毛10中央處縫過將之一分為二,事實上卻令絨毛長短不一、參差不齊,大大地降低產品價值,且利用織線30縫製絨毛10亦相當費時費力,更為業者所詬病,長久以來使質量無法提高,降低市場競爭力,已為業者造成相當大之損失。
鑑於上述,現有的結構未達完備之境界,創作人乃深入研究,終於有所突破,首創一種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整體所欲達成之目的即將現有的之弊端予以有效改進。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
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在一網層之格狀孔上等距離地植入絨毛,並藉一面上具有粘膠之絨布貼粘網層頂面固定絨毛,並由一側邊線包覆車縫網層及絨布四周邊。
本實用新型結構的優點在於拖地使用時無死角產生。
為了深入了解本實用新型之構造特色及其實用功效,現結合
於下。其中圖1為現有的拖把絨毛底視立體圖。
圖2為圖1的G-G正視剖視圖。
圖3為圖本實用新型底視立體分解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網層及絨毛部分分解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底視組合立體圖。
圖6為圖8的H軸向剖視圖。
圖7為圖6的F放大圖。
圖8為本實用新型使用狀態圖。
首先,請參閱圖3~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是在一格狀之網層40上植上絨毛50,該網層40是於每一小段等距離處便設上一撮絨毛50(如圖5、圖6、圖7所示),且絨毛50乃呈對稱由上往下植入網層40之格狀孔41中(如圖4),且兩兩絨毛50間必有一處共同植入同一格狀孔41中(如圖6、圖7),以使得網層40底面布滿著濃密之絨毛50,接著再由一絨布60於一面沾上粘膠貼粘於網層40頂面,以將各絨毛50由背面粘設固定於網層40上,最後再由一側邊線70圍繞包覆於網層40及絨布60四周邊,並將之車縫在一起,即完成本實用新型之組裝;使用時,則於絨布60上粘設一板塊80,板塊80上並設具一扶杆90(如圖8所示),以藉由扶杆90的帶動,以使絨毛50可進行拖地、抹地之工作。
是以,本實用新型拖把較現有的顯然至少具有下列進步性與增進之功效;一.絨毛50乃一撮撮對稱整齊等距離地植入網層40中,且兩兩絨毛50間同有一處植於網層40之格狀孔41中,以使絨毛50濃密度增加,而不會出現死角,定可減少多次拖地於同一處,相對節省拖地時間及體力。
二.本實用新型僅利用側邊線70包覆車縫網層40及絨布60周邊,而不像現有的需用織線30將絨毛10一一地縫製,具省時省力之功效。
三.絨毛50植入網層40後具有整齊一致性,將可大幅地提升產品價值,增加市場競爭力。
綜合上述,本實用新型確能改進拖把達於更盡善之境界,可符合專利條件,故提出實用新型專利申請。
權利要求1.一種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其特徵在於,一網層之格狀孔上等距離地植入絨毛,並藉一於一面上具有粘膠之絨布貼粘網層頂面固定絨毛,並由一側邊線包覆車縫網層及絨布四周邊,以藉此結構,於拖地使用時無死角產生。
專利摘要一種拖把絨毛排列之改良結構,它是藉由對稱之絨毛等距離地植入一網層中,以使網層底面布滿濃密之絨毛,以避免死角產生,減少拖地所需之工時及體力,並藉由一絨布粘設於網層頂面固定絨毛,再由一側邊線將網層及絨布四周包覆車縫,以藉由此裝置,達到組立之簡捷便利,絨毛並整齊一致,以提高產品價值及市場競爭力。
文檔編號A47L13/24GK2309116SQ9721894
公開日1999年3月3日 申請日期1997年6月9日 優先權日1997年6月9日
發明者陸寶驎 申請人:陸寶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