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酸壺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7:14:56 2
加酸壺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提供了一種加酸壺,包括壺體和導流件,所述壺體的頂部具有加酸口、底部具有出酸嘴,所述導流件底端位於壺體底端外部、頂端經出酸嘴向上延伸至壺體內,所述導流件的側部具有若干稜條,所述稜條的延伸方向與導流件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導流件位於相鄰稜條之間的部分形成凹槽Ⅰ,所述稜條的外表面具有卡臺Ⅰ,所述導流件與出酸嘴配合時卡臺Ⅰ的頂面抵於出酸嘴底端端面,所述導流件和壺體相對固定。使用過程中導流管無須反覆撥插,加酸效果好,可減少操作工人工作量和節約加酸時間,提高了加酸效率和電池質量,而且比較環保。
【專利說明】加酸壺
【技術領域】
[0001 ] 本發明涉及一種製造鉛酸蓄電池用的加酸壺。
【背景技術】
[0002]加酸壺是電池加酸內化成過程中需要用到的裝置,現有的加酸壺在加酸過程中需要插一根導流管以便於電池內的氣體從導流管中排出以及便於加酸壺內的酸液沿導流管的外壁進入電池內部。現有的導流管多為直管式結構,其使用過程為:電池從加酸壺底部的出酸口把酸加好後,把導流管從加酸壺的頂部的加酸口插入加酸壺內,穿過出酸口直到插到電池內,使用充電過程中產生的氣體順導流管排出,同時酸液順著導流管下流到電池內,待整個充電過程結束,再把導流管拔出,而為了化成效果良好,在充電過程中會把導流管拔出,對加酸壺內進行抽取負壓以利於電池內空氣排出和酸下移,然後再把導流管插上。上述導流管在使用過程中每抽一次負壓就要拔出導流管一次,反覆插管、拔管動作需要大量勞動力,使生產效率不能提高,同時每次拔出導流管都會把酸液帶出,酸液濺出在地上;而且,由於現有的導流管均為直管式結構,其頂部正對加酸壺頂部的加酸口,沿導流管排出的酸霧直接從加酸壺頂部的出氣口排出,造成環境的汙染,危害到操作工人的健康,而為避免這種情況,還需要在加酸壺頂部的出氣口處設置過濾件將酸霧凝成液滴以減小排出的酸霧量。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在於提供一種加酸壺,使用過程中導流管無須反覆撥插,加酸效果好,可減少操作工人工作量和節約加酸時間,提高了加酸效率和電池質量,而且比較環保。
[0004]為解決上述現有的技術問題,本發明採用如下方案:加酸壺,包括壺體和導流件,所述壺體的頂部具有加酸口、底部具有出酸嘴,所述導流件底端位於壺體底端外部、頂端經出酸嘴向上延伸至壺體內,所述導流件的側部具有若干稜條,所述稜條的延伸方向與導流件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導流件位於相鄰稜條之間的部分形成凹槽I,所述稜條的外表面具有卡臺I,所述導流件與出酸嘴配合時卡臺I的頂面抵於出酸嘴底端端面,所述導流件和壺體相對固定。
[0005]作為優選,所述出酸嘴外套設有橡膠套,所述導流件和壺體之間通過卡臺I的外表面與橡膠套的內壁面之間過盈配合實現二者的相對固定。通過橡膠套與流件和壺體相對固定,結構簡單,製造相對容易。
[0006]作為優選,所述出酸嘴外套設有橡膠套,所述橡膠套內側壁設有繞橡膠套的內側壁一周的卡臺II,所述導流件通過卡臺I夾於卡臺II的上表面和出酸嘴底端端面之間實現與壺體相對固定。通過橡膠套與流件和壺體相對固定,結構簡單,製造相對容易。
[0007]作為優選,所述導流件位於壺體的部分在向上延伸的過程中向一側折彎,所述導流件的頂端位於加酸口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範圍外。避免導流件的頂端處在正對加酸口的位置,一方面,可避免加酸時酸液從加酸口加入後滴在導流件的頂端並沿凹槽I下移而導致凹槽I被酸液佔據而影響電池內氣體的導出,另一方面,電池內的酸霧沿導流件上升至導流件的頂端後豎直上升,由於導流件的頂端位於加酸口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範圍外,酸霧上升會碰到壺體的內頂面,部分在內頂面處發生凝聚形成液滴,不會冒出加酸口外。
[0008]作為優選,所述導流件的頂端延伸至靠近壺體的內頂面處。酸霧脫離導流件後到壺體的內頂面行程短,酸霧向四周擴散較少。
[0009]作為優選,所述凹槽I和稜條的數量均為四條,所述導流件的截面呈十字型結構。設計成十字型結構,相比較三稜形型結構和五稜形結構,出酸嘴處凹槽I的面積更加合理,有利於酸液進入和酸霧上升,可大為提高電池的化成質量。
[0010]作為優選,所述壺體底部的橫截面面積自上而下逐漸變小。壺體底部呈倒錐型結構,更有利於酸液下移。
[0011]作為優選,所述加酸壺為由若干壺體組成的連體式結構,所述壺體的底部具有支撐條。設計成連體式結構,製造方便、節省材料,結構緊湊,一次可對多個電池加酸,支撐條用於支撐加酸壺。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提供的加酸壺,使用過程中導流管無須反覆撥插,加酸效果好,可減少操作工人工作量和節約加酸時間,提高了加酸效率和電池質量,而且比較環保。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剖視圖;
[0015]圖2為本發明導流件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為圖2的仰視圖;
[0017]圖4為本發明實施例一的軸測圖;
[0018]圖5為本發明實施例二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9]實施例一:
[0020]如圖1至4所示,加酸壺,包括壺體I和導流件4,壺體I的頂部具有加酸口 2、底部具有出酸嘴3,導流件4底端位於壺體I底端外部、頂端經出酸嘴3向上延伸至壺體I內,導流件4的側部具有若干稜條42,稜條42的延伸方向與導流件4的延伸方向一致,導流件4位於相鄰稜條42之間的部分形成凹槽I 41,稜條42的外表面具有卡臺I 43,導流件4與出酸嘴3配合時卡臺I 43的頂面431抵於出酸嘴3底端端面,導流件4和壺體I相對固定。出酸嘴3外套設有橡膠套5,導流件4和壺體I之間通過卡臺I 43的外表面432與橡膠套5的內壁面之間過盈配合實現二者的相對固定。導流件4的頂端延伸至靠近壺體I的內頂面處。導流件4位於壺體I的部分在向上延伸的過程中向一側折彎,導流件4的頂端位於加酸口 2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範圍外。優選凹槽I 41和稜條42的數量均為四條,導流件4的截面呈十字型結構。壺體I底部的橫截面面積自上而下逐漸變小。加酸壺為由6個壺體I並成一列組成的連體式結構,壺體I的底部具有支撐條6,壺體I由壺身和壺蓋組成,壺身、出酸嘴和支撐條6製造時一體成型,壺身頂部敞口,壺蓋單獨成型後蓋於壺身頂部。在壺蓋的頂部位於加酸口 2上方還具有頂部開孔的罩體7,酸霧從加酸口 2出去時在罩體7還可進一步液化。如圖3中,在導流件4的橫截面中,稜條在出酸嘴3中的部分與其他部分相t匕,寬度較寬、厚度較厚,外端端面與出酸嘴3間隙配合,可防止出酸嘴3晃動,稜條在出酸嘴3中的部分的截面大體上為矩形,稜條在出酸嘴3中的部分的外端處可逐漸變薄,端部變薄有利於酸液下移。
[0021]實施例二:
[0022]如圖5所示,結構基本與實施例一相同,不同之處在於:出酸嘴3外套設有橡膠套5,橡膠套5內側壁設有繞橡膠套5的內側壁一周的卡臺II 51,導流件4通過卡臺I 43夾於卡臺II 51的上表面和出酸嘴3底端端面之間實現與壺體I相對固定。
【權利要求】
1.加酸壺,包括壺體(I)和導流件(4),所述壺體(I)的頂部具有加酸口(2)、底部具有出酸嘴(3),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件(4)底端位於壺體(I)底端外部、頂端經出酸嘴(3)向上延伸至壺體(I)內,所述導流件(4)的側部具有若干稜條(42),所述稜條(42)的延伸方向與導流件(4)的延伸方向一致,所述導流件(4)位於相鄰稜條(42)之間的部分形成凹槽I (41),所述稜條(42)的外表面具有卡臺I (43),所述導流件(4)與出酸嘴(3)配合時卡臺I (43)的頂面(431)抵於出酸嘴(3)底端端面,所述導流件(4)和壺體(I)相對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酸嘴(3)外套設有橡膠套(5),所述導流件(4)和壺體(I)之間通過卡臺I (43)的外表面(432)與橡膠套(5)的內壁面之間過盈配合實現二者的相對固定。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出酸嘴(3)外套設有橡膠套(5),所述橡膠套(5)內側壁設有繞橡膠套(5)的內側壁一周的卡臺II (51),所述導流件(4)通過卡臺I (43)夾於卡臺II (51)的上表面和出酸嘴(3)底端端面之間實現與壺體(I)相對固定。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件(4)位於壺體(I)的部分在向上延伸的過程中向一側折彎,所述導流件(4)的頂端位於加酸口(2)在豎直方向上的投影範圍外。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流件(4)的頂端延伸至靠近壺體(I)的內頂面處。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I(41)和稜條(42)的數量均為四條,所述導流件(4)的截面呈十字型結構。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壺體(I)底部的橫截面面積自上而下逐漸變小。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加酸壺,其特徵在於:所述加酸壺為由若干壺體(I)組成的連體式結構,所述壺體(I)的底部具有支撐條(6)。
【文檔編號】H01M2/36GK104078645SQ201410196363
【公開日】2014年10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5月9日 優先權日:2014年5月9日
【發明者】周利強 申請人:長興添辰模具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