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8:36:31 2
專利名稱: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空調領域,尤其是涉及一種滿足汽車後排乘客舒適性的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控制機構。
背景技術:
汽車空調一般都安裝在儀錶板下面,出風口布置在儀錶板上,這樣出風口就離前排乘客較近,離後排乘客較遠,因此,後排乘客一般感受空調製冷或制熱的效果比較遲,也比較差,因為冷風或不會直接吹在後排乘客的身上,只有車內溫度發生明顯變化,後排乘客才能享受空調的製冷或制熱的效果,因此有必要開發一種機構,以提升後排乘客的舒適性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其目的是利用風機葉輪的轉動,加速進風的風速,然後通過微電機和傳動機構控制風門的停止位置,最終實現不同的送風模式,滿足後排乘客的需求。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該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包括由相互配合的第一殼體和第二殼體組成的殼體,所述的殼體上設有吹面出風口和吹腳出風口,吹面出風口和吹腳出風口內均安裝有風門,所述的殼體上還設有將風從進風口吸入殼體的鼓風機,所述的殼體上還設有控制風門所處位置的微電機、金屬連杆和撥杆,金屬連杆的一端與微電機連接,另一端與撥杆的一端連接,撥杆的另一端與風門連接,微電機上連接有線束。所述的進風口通過風道與汽車空調連接。所述的吹面出風口和吹腳出風口分別與風道對接,使風吹向後排乘客的面部和腳部。具有上述結構的該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具有以下優點I.該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通過在後風中道中加入了一個風機,用於加快吹後的風速,可以讓後排乘客快速、直接的享受到空調的製冷或制熱的效果,很好的滿足了後排乘客對溫度的需求,提高了乘客的舒適性,進一步提高了整車的舒適性。2.該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傳動過程簡單,結構簡易,穩定性好,且採用微電機作為驅動載體,可靠性高。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圖I為本實用新型的立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平面結構示意圖。在
圖1-2中,I :第一殼體;2 :第二殼體;3 :風門;4 :撥杆;5 :金屬連杆;6 :線束;
7:微電機;8 :鼓風機;9 :吹面出風口 ;10 :進風口 ;11 :吹腳出風口。
具體實施方式
由
圖1-2所示結構結合可知,該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包括由相互配合的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組成的殼體,殼體上設有吹面出風口 9和吹腳出風口 11,吹面出風口 9和吹腳出風口 11內均安裝有風門3,殼體上還設有將風從進風口 10吸入殼體的鼓風機8,殼體上還設有控制風門3所處位置的微電機7、金屬連杆5和撥杆4,金屬連杆5的一端與微電機(X)連接,另一端與撥杆4的一端連接,撥杆4的另一端與風門3連接,微電機7上連接有線束6。進風口 10通過風道與汽車空調連接,吹面出風口 9和吹腳出風口 11分別與風道對接,使風吹向後排乘客的面部和腳部。鼓風機8的葉輪旋轉把空氣從進風口 10吸入殼體,然後把空氣從吹面出風口 9或吹腳出風口 11吹出,通過微電機7驅動撥杆4、金屬連杆5和風門3,總共實現吹面、吹腳、吹面和吹腳三種不同的模式。該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可以讓後排乘客快速、直接的享受到空調的製冷或制熱的效果,很好的滿足了後排乘客對溫度的需求,提高了乘客的舒適性,進一步提高了整車的舒適性。
權利要求1.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包括由相互配合的第一殼體(I)和第二殼體(2)組成的殼體,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殼體上設有吹面出風口(9)和吹腳出風口(11),吹面出風口(9)和吹腳出風口(11)內均安裝有風門(3),所述的殼體上還設有將風從進風口(10)吸入殼體的鼓風機(8),所述的殼體上還設有控制風門(3)所處位置的微電機(7)、金屬連杆(5)和撥杆(4),金屬連杆(5)的一端與微電機(7)連接,另一端與撥杆(4)的一端連接,撥杆(4)的另一端與風門(3)連接,微電機(7)上連接有線束(6)。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進風口(10)通過風道與汽車空調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I或2所述的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吹面出風口(9)和吹腳出風口(11)分別與風道對接,使風吹向後排乘客的面部和腳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汽車空調後排吹風機構,包括由相互配合的第一殼體(1)和第二殼體(2)組成的殼體,殼體上設有吹面出風口(9)和吹腳出風口(11),吹面出風口(9)和吹腳出風口(11)內均安裝有風門(3),殼體上還設有將風從進風口(10)吸入殼體的鼓風機(8),殼體上還設有控制風門(3)所處位置的微電機(7)、金屬連杆(5)和撥杆(4),金屬連杆(5)的一端與微電機(7)連接,另一端與撥杆(4)的一端連接,撥杆(4)的另一端與風門(3)連接,微電機(7)上連接有線束(6)。該種吹風機構可以讓後排乘客快速、直接的享受到空調的製冷或制熱的效果,很好的滿足了後排乘客對溫度的需求,提高了乘客的舒適性。
文檔編號B60H1/24GK202463517SQ201120549859
公開日2012年10月3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3日
發明者周紅霞, 張仕偉, 潘幫斌 申請人:蕪湖博耐爾汽車電氣系統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