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椒烘乾機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15:08:11 1
專利名稱:花椒烘乾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花椒烘乾機。
背景技術:
現有技術中的花椒烘乾設備結構複雜,體積大,不便於運輸和存放,特別是不能採用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熱,因此不受椒農的歡迎,推廣普及難度較大。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解決的技術問題設計一種花椒烘乾機,以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熱,採用風機將熱風送到烘乾室,以空氣為介質傳導熱量形成熱風循環將作物水分蒸發,達到烘乾目的,且煙塵和烘乾氣流分路排出,因此很受椒農的歡迎,易於推廣普及。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一種花椒烘乾機,包括機體(1)和風機(2),機體(1)的兩側為烘乾室(3),中間為加熱室(4),加熱室(4)上下端的兩側通過風門(7)與烘乾室(3)貫通,加熱室(4)由燃燒室(5)、熱交換器(6)及風機(2)組成,且燃燒室(5)位於底部,風機(2)位於燃燒室(5)的上方,熱交換器(6)位於燃燒室(5)與風機(2)之間。
熱交換器(6)由「Z」字形煙道(8)構成,其下埠與燃燒室(5)連通,上埠位於機體(1)的上方。「Z」字形煙道(8)的正面設置有風門(9)。機體(1)為可拆式結構。烘乾室(3)內設置有若干層烘盤(10)。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優點和效果1、以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熱,空氣為介質傳導熱量形成熱風循環將作物水分蒸發,達到烘乾目的,結構簡單,操作方便,適應性廣,效率高,因此很受椒農的歡迎,易於推廣普及。
2、該機不但適用於花椒烘乾,而且也適用於木耳、香菇、核桃、辣椒及藥材的烘乾。
3、該機烘乾的花椒色澤優於自然涼曬的色澤,每公斤銷售價格高於自然曬乾的花椒6~8元。
4、該機機體為可拆式結構,可隨時拆分,便於運輸和存放。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主示圖,圖3為圖2的A-A剖視圖。
具體實施方式
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一種實施例。
一種花椒烘乾機,包括機體(1)和風機(2),機體(1)的兩側為烘乾室(3),中間為加熱室(4),加熱室(4)上下端的兩側通過風門(7)與烘乾室(3)貫通,加熱室(4)由燃燒室(5)、熱交換器(6)及風機(2)組成,且燃燒室(5)位於底部,風機(2)位於燃燒室(5)的上方,熱交換器(6)位於燃燒室(5)與風機(2)之間。熱交換器(6)由「Z」字形煙道(8)構成,其下埠與燃燒室(5)連通,上埠位於機體(1)的上方。「Z」字形煙道(8)的正面設置有風門(9)。烘乾室(3)內設置有若干層烘盤(10)。
使用方法首先打開機體(1)的上蓋,關閉加熱室(4)上端兩側的風門(7),將溼椒均勻置於烘盤(10)上,然後向燃燒室(5)中添加煤或柴禾等燃料,並將其點燃,再啟動風機(2),冷風經「Z」字形煙道(8)及燃燒室(5)加熱後形成熱風,通過加熱室(4)下端兩側的風門(7)進入烘乾室(3)自下而上對流將溼氣排出機外,大約經過2小時後,將機體上蓋蓋上,打開加熱室(4)上端兩側的風門(7)使餘熱氣流進入加熱室(4),便可形成熱風循環,可節約能源,經過3小時左右即可將溼椒水分蒸發,達到烘乾目的。通過調節加熱室(4)下端兩側的風門(7)可控制進入烘乾室(3)熱風量的大小,通過調節風門(9)的大小可控制吸入冷風量的大小,進而調節烘乾室(3)內的溫度。
權利要求1.一種花椒烘乾機,包括機體(1)和風機(2),其特徵是機體(1)的兩側為烘乾室(3),中間為加熱室(4),加熱室(4)上下端的兩側通過風門(7)與烘乾室(3)貫通,加熱室(4)由燃燒室(5)、熱交換器(6)及風機(2)組成,且燃燒室(5)位於底部,風機(2)位於燃燒室(5)的上方,熱交換器(6)位於燃燒室(5)與風機(2)之間。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花椒烘乾機,其特徵是熱交換器(6)由「Z」字形煙道(8)構成,其下埠與燃燒室(5)連通,上埠位於機體(1)的上方。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花椒烘乾機,其特徵是「Z」字形煙道(8)的正面設置有風門(9)。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花椒烘乾機,其特徵是機體(1)為可拆式結構。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花椒烘乾機,其特徵是烘乾室(3)內設置有若干層烘盤(10)。
專利摘要一種花椒烘乾機,其機體(1)的兩側為烘乾室(3),中間為加熱室(4),加熱室(4)上下端的兩側通過風門(7)與烘乾室(3)貫通,加熱室(4)由燃燒室(5)、熱交換器(6)及風機(2)組成,且燃燒室(5)位於底部,風機(2)位於燃燒室(5)的上方,熱交換器(6)位於燃燒室(5)與風機(2)之間。本實用新型以煤或柴禾作燃料加熱,採用風機將熱風送到烘乾室,以空氣為介質傳導熱量形成熱風循環將作物水分蒸發,達到烘乾目的,且煙塵和烘乾氣流分路排出,因此很受椒農的歡迎,易於推廣普及。
文檔編號F26B23/02GK2835921SQ20052007867
公開日2006年11月8日 申請日期2005年4月15日 優先權日2005年4月15日
發明者李福錄, 張玉泉, 李海全 申請人:李福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