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建築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21:51:26 3
專利名稱:節能建築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建築類。技術背景現有的建築結構中鋼筋用量多,工藝複雜,且鋼材的應力沒有完全得 到發揮。本發明的任務是針對上述不足,提供一種節約消耗的建築結構。發明內容本發明的內容是建築結構包括橋梁結構、房屋結構柱、梁、板。本發明 的特徵在於,混凝土中承重鋼骨架是具有凹凸曲線橫向加筋的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 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成型的各種構件在混凝土結構中能發揮出鋼材的最大的強度,可 以減少鋼材用量。將鋼混結構與預應力結構完美結合起來,從而達到減小構件斷面,節約很 多方面能源的技術方案,它成型的柱、梁、板砼構件,既是建築結構中的鋼骨架,又替代了鋼 筋和模板。本發明節能建築結構,技術特徵在於將現有混凝土中的鋼筋骨架展開為凹凸不平 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凹凸不平微薄鋼板經由凹凸曲線、橫向加筋途徑成型為凹凸曲 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柱、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梁、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板的 軀體外殼鋼骨架,成型為橋梁外殼、空腹內殼鋼骨架。微薄鋼板經凹凸曲線橫向加筋技術措 施來提高鋼材的強度,蜂孔微薄鋼板經折鈑成蜂孔槽鋼、蜂孔C型鋼、異型蜂孔鋼管、凹凸 曲線蜂孔微薄鋼板經加設內襯、外套環加筋製成凹凸曲線蜂孔鋼管,都可作為建築結構中 的內鋼骨架,然而可根據結構需要加設鋼絲索,採用多種技術措施來提高建築結構的承載 力。無論結構跨度大小都可以取消房屋中間柱,設計一種空心梁、空心樓板。空心梁、空心 樓板也可以組合為橋梁。砼結構採取空心結構工藝減輕自重,還能節約材料,每節約一方砼 可增加荷載2. 5噸(約40人),空心梁、空心樓板所減輕的自重就能超過荷載來實現大跨度 結構工程。空心樓板是由多個空心單體排列組成,空心單體內孔是塑料管作為空心模,外設 襯環,設定與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間距,凸面確保輪灌入,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外套蜂 孔鋼管,灌入細石砼鑄成堅固的剛體,鼓撐在蜂孔鋼管外加設的鋼絲索,形成鋼混預應力結 構來增加承載力,多個空心單體排列固定在凹凸曲線微薄鋼板上構成空心樓板。空心梁的 結構組合件,由筒卷塑料簿板用內襯環、外套環的方式定型為梁的空心模,在空心模外筒卷 曲線凹凸蜂孔微薄鋼板,然後外套蜂孔鋼管。由凹凸曲線微薄鋼板與蜂孔鋼管合成的筒式 剛體,鼓撐鋼絲索的鋼混預應力結構,梁截面小跨度大,跨度大鋼材少,自重輕承載大。跨度 十米內的樓板,可採用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上加設蜂孔槽鋼鋼索方式,蜂孔槽鋼鋼 索排列間距決定樓板的剛度,且樓板厚度可以薄;蜂孔槽鋼鋼索加設在梁上,哪怕是很細的 鋼絲索都可以大大增加承載力;設計一種剪力牆,兩面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鍍鋅鋼板橫 向與中間豎向槽鋼結合即可,且不會滲漏水;設計一種挖孔樁,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鍍鋅鋼板 經加設內襯外加套環加筋製成凹凸曲線蜂孔鋼管即可替代鋼筋骨架。本發明的節能建築結 構,是完全可以替代現有的鋼筋砼結構,是建築業發展趨勢。凹凸曲線微薄鋼板的凹凸大小,凹凸深淺可根據構件而定,結構要裝飾抹灰應淺 一點,鋼殼表面經界面劑塗刷和加設網片處理,一樣可以粘接牢固。凹凸大而深的鋼殼表 面,如橋梁底板,橋梁洞內經界面劑塗刷加設網片後,通過滑模灌漿的方式獲得飾面。
將其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製作成型的各種構件,統一標準 尺寸,形成構件通用標準件,在現場安裝時不用電鑽鑽孔可以順利進行施工,能省略很多時 間和勞力。構件製作可以由專業生產廠製作,構件也可以在現場製作,向鋼廠訂購筒卷微薄 鋼板和微薄蜂孔鋼板,自行滾壓、折鈑、剪切成型,凹凸曲線微薄鋼板需要橫向加筋提高剛 度,可用鋼帶在兩凸面分別用自攻螺絲固定實施加筋,用螺栓拉結替代模板夾具。蜂孔微薄 鋼板用來製作蜂孔槽鋼,用來製作橋梁、房屋建築中的骨架。本發明將與現有建築結構相比,且有以下優點本發明把現有建築結構中的鋼筋展開為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來應用,使鋼材 在建築結構中有更多應用技術和價值。且簡化施工技術和管理,簡化施工過程,也縮短了工 期,大大加快了施工進度。大量減少鋼材和砼用量,省略建築模板和人工,大幅度降低建築 成本,是節約資源的建築結構。
附圖1為本發明凹凸曲線微薄鋼板橫向加筋示意圖。附圖2為本發明空心梁示意圖。附圖3為本發明蜂孔槽鋼鋼索示意圖。附圖4為本發明剪力牆示意圖。附圖5為本發明挖孔樁鋼架凹凸曲線蜂孔鋼管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5所示,本發明包括凹凸曲線微薄鋼板(13),與包裝鋼帶 (12)用自攻螺絲組成房屋結構構件的外殼,是替代鋼筋和模板的鋼殼,凹凸曲線橫向加筋 微薄鋼板(1)。空心梁(2),用內襯環(6)筒卷塑料簿板(14)外套環(7)組成空心模,筒卷 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10),外套蜂孔鋼管(8),蜂孔槽鋼(11)內加鋼絲索(9),用扎絲利 用蜂孔綁住構成蜂孔槽鋼鋼索(3),然後用自攻螺絲固定在蜂孔鋼管上。剪力牆(4),兩面 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鍍鋅鋼板,橫向與中間豎向槽鋼用自攻螺絲固定,固定點在外面加 設鋼帶(12),螺絲從外往裡栓。凹凸曲線蜂孔鋼管(5),先將凹凸曲線微薄鍍鋅鋼板(10) 用自攻螺絲固定在內襯環(6)上,然後外套環(7)套上自攻螺絲固定。
權利要求
建築結構包括橋梁結構、房屋結構柱、梁、板,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混凝土中承重鋼骨架是具有凹凸曲線橫向加筋的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本發明包括凹凸曲線微薄鋼板(13),與包裝鋼帶(12)用自攻螺絲組成房屋結構構件的外殼,是替代鋼筋和模板的鋼殼,無論結構跨度大小都可以取消房屋中間柱,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1),空心梁(2),空心樓板,用內襯(6)筒卷塑料簿板(14)外套環(7)組成空心模,筒卷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10),外套蜂孔鋼管(8),蜂孔槽鋼(11)內鋼絲索(9)用扎絲利用蜂孔綁住構成蜂孔槽鋼鋼索(3),然後用自攻螺絲固定在蜂孔鋼管上,空心梁、空心樓板也可以組合為橋梁,剪力牆(4),兩面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鍍鋅鋼板橫向與中間豎向蜂孔槽鋼用自攻螺絲固定,固定點在外面加設鋼帶(12),螺絲從外往裡栓,凹凸曲線蜂孔鋼管(5),先將凹凸曲線微薄鍍鋅鋼板(10)用自攻螺絲固定在內襯(6)上,然後外套環(7)套上自攻螺絲固定。
1.建築結構包括橋梁結構、房屋結構柱、梁、板,本發明的技術特徵在於,混凝土中承 重鋼骨架是具有凹凸曲線橫向加筋的微薄鋼板和蜂孔微薄鋼板,本發明包括凹凸曲線微薄 鋼板(13),與包裝鋼帶(12)用自攻螺絲組成房屋結構構件的外殼,是替代鋼筋和模板的 鋼殼,無論結構跨度大小都可以取消房屋中間柱,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⑴,空心梁 (2),空心樓板,用內襯(6)筒卷塑料簿板(14)外套環(7)組成空心模,筒卷凹凸曲線蜂孔 微薄鋼板(10),外套蜂孔鋼管(8),蜂孔槽鋼(11)內鋼絲索(9)用扎絲利用蜂孔綁住構成 蜂孔槽鋼鋼索(3),然後用自攻螺絲固定在蜂孔鋼管上,空心梁、空心樓板也可以組合為橋 梁,剪力牆(4),兩面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鍍鋅鋼板橫向與中間豎向蜂孔槽鋼用自攻螺絲 固定,固定點在外面加設鋼帶(12),螺絲從外往裡栓,凹凸曲線蜂孔鋼管(5),先將凹凸曲 線微薄鍍鋅鋼板(10)用自攻螺絲固定在內襯(6)上,然後外套環(7)套上自攻螺絲固定。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無論結構跨度大小都可以取消房屋中間柱,設計一種空心梁 (2)、空心樓板,空心梁和空心板也可以組合為橋梁,砼結構採取空心結構工藝減輕自重,還 能節約材料,鋼筋展開為凹凸曲線微薄鋼板(13)和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10)、蜂孔鋼 管(8)、蜂孔槽鋼(11)應用,使鋼材發揮出最大應力,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10)蜂孔鋼 管(8)組合成筒式剛體鼓撐鋼絲索(9),灌注細石砼構成鋼混預應力結構,跨度十米內的 樓板,可採用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1)上加設蜂孔槽鋼鋼索(3)方式,蜂孔槽鋼鋼 索⑶排列間距決定樓板的剛度,且樓板厚度可以薄,蜂孔槽鋼鋼索⑶加設在梁上,哪怕 是很細的鋼絲索(9)都可以大大增加承載力,設計一種剪力牆(4),兩面凹凸曲線橫向加筋 微薄鍍鋅鋼板(1),橫向與中間豎向蜂孔槽鋼(11)結合即可,且不會滲漏水,設計一種挖孔 樁,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鍍鋅鋼板(10),經加設內襯環(6)、外加套環(7)加筋製成凹凸曲線 蜂孔鋼管(5)即可替代鋼筋骨架,本發明的節能建築結構,是完全可以替代現有的鋼筋砼 結構,是建築業發展趨勢。
3.根據權利要求1、2、所述本發明的節能建築結構,微薄鋼板經凹凸曲線橫向加筋技 術措施,發揮出鋼材的最大應力,降低消耗,且成型為建築結構構件,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 薄鋼板(1)鋼殼,替代鋼筋和模板,省略了模板的消耗,微薄鋼板成型為蜂孔槽鋼(11),蜂 孔鋼管(8),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管(5),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10),加設在建築結構構 件內來應對荷載,加設鋼絲索(9)有預應力強度效應,更加體現出建築結構構件截面小,跨 度大,有足夠的承載力,可以節約更多的建築材料。
全文摘要
本發明節能建築結構屬於建築類。將現澆鋼筋砼結構和鋼結構及預應力完美結合,無論結構跨度大小都可以取消房屋中間柱,設計一種空心梁、空心樓板。空心梁和空心樓板也可以組合為橋梁,砼結構採取空心結構工藝減輕自重,還能節約材料,鋼筋展開為微薄鋼板使鋼材發揮出最大應力,凹凸曲線蜂孔微薄鋼板(10)蜂孔鋼管(8)組合成筒式剛體鼓撐鋼絲索(9),灌注細石砼構成鋼混預應力結構。跨度十米內的樓板,可採用凹凸曲線橫向加筋微薄鋼板(1)上加設蜂孔槽鋼鋼索方式,且樓板厚度可以薄;蜂孔槽鋼鋼索加設在梁上,哪怕是很細的鋼絲索都可以大大增加承載力;本發明的節能建築結構,是完全可以替代現有的鋼筋砼結構,是建築業發展趨勢。
文檔編號E04B5/04GK101985845SQ20101021956
公開日2011年3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1月7日 優先權日2009年11月7日
發明者葉寶龍 申請人:葉寶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