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4-25 18:58:01 4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由中草藥調和配製而成的外用油劑藥散,具體的說是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
背景技術:
帶狀皰疹是由一種肝臟病毒所引發的常見疾病,多發於15歲以下青少年和55歲以上中老年人,中青年較少,此病使83%以上的患者疼痛難忍,16%以上的患者奇癢,1%患者不疼不癢,只有體膚表面長有米粒般大小的小紅疙瘩。目前治療帶狀皰疹的常用方法主要有兩種,一種為西醫療法,主要採用輸液、打針、內服西藥等,進行消炎、止疼、止癢,這種方法感染率較高,且治療時間長,治癒緩慢,治癒率低,費用較高,愈後宜在患部留有疤痕;另一種為中醫療法,主要採用清熱利溼、涼血解毒、理氣止痛的方藥,多為內服外敷並用,現有中醫療法,不能快速止疼止癢,且治療時間過長,造成患者痛苦多,療法繁,花費多,且治癒後大部份患者病灶部位留有疤痕,尤以面部最為多見。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在傳統中醫療法的基礎上進一步改進,提供一種快速止疼止癢,治療時間短,患者痛苦少,見效快,治癒率高,無毒副作用,治療成本低,愈後不留疤痕的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
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該發明專利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以香油為溶劑,加入製成細粉狀的王不留行(炒)、穿山甲(炙)、紫草、青黛共同調和配製而成。其中各種中草藥原料及溶劑的重量配比是王不留行200-700份;穿山甲10-70份;紫草10-40份;青黛10-30份;香油200-400份。
根據傳統中醫理論和現代醫學研究證明,本發明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中各種成份藥物的性味、歸經及有效作用是1、王不留行味苦、性平,《藥性論》謂其「治風毒」,通血脈。
2、穿山甲味鹹、性寒,《本草從新》謂其「善竄」,專能行散,通經絡,直達病所。
3、紫草味甘、性寒,《綱目》稱其「治斑疹、痘毒、活血涼血。」4、青黛味鹹、性寒,《藥性歌括》謂其「解毒散腫、涼血清斑。」本發明的解決方案是基於現代醫學研究與中醫藥辯證施治理論相結合,針對帶狀皰疹有關的發病機理,選擇了含有各種有效成份的藥物,按一定重量配比共同調和配製成外用藥物,在所用藥材中,王不留行治毒氣、通血脈,穿山甲行散,紫草治外面斑疹,青黛解毒清散、涼血消斑。以上四味中藥合用,則能使風逐、結散、斑消、皰除、毒解、痛止。輔以香油為溶劑,一是使諸藥之效得以析出;二是使疹面溼潤,毒菌不能內侵,而使疹面得以保護。從而具有止疼止癢迅速、治療時間短、患者痛苦少、見效快、無毒副作用、治療成本低等特點,達到治癒帶狀皰疹之目的。
經過三十餘年的實踐探索和臨床試驗證明,本發明選用臨床常用中草藥藥物為原料,相互間無配伍禁忌,配方科學。本發明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為純中藥製作,無毒副作用,使用簡便,能迅速消除痛癢及燒灼感,愈後不留疤痕。本發明治療帶狀皰疹的治癒率達85.6%以上,總有效率達96.2%以上。
為表明本發明藥物對帶狀皰疹的治療效果,對本發明藥物進行了如下臨床觀察試驗研究。
診斷標準患者67%以上在體膚外表未出現皰疹患有劇烈疼痛感,一般在疼痛1-3天後出現皰疹。在未出現皰疹時很難診斷,大部份患者可被誤診為神經性疼痛或撞擊性疼痛,患部顯出紅診後很易診斷。帶狀皰疹大至有三種狀況,第一種是皰疹細緻、均勻、粒度較小,直徑在2-3mm;第二種是不均勻,形狀較大,直徑在3-5mm左右;第三種是大小不一,部分帶有膿皰狀。
根據臨床統計,選取治療前後資料完整者820例,其中15歲以下者310例,55歲以上者276例,其他234例;男479例,女341例;治療方法為塗敷本發明外用藥物,每天2次,每7天為一個療程,塗敷用該藥一個療程,即可有效治療帶狀皰疹。
療效判定標準痊癒全部症狀消失,無任何疤痕,經6-12個月觀察,無復發;顯效主要症狀消失,基本無疤痕,經3-6月觀察,基本無復發;有效主要症狀緩解或明顯減輕,經3-6月觀察,復發者比治療前明顯減少。
無效症狀未有改善者。
經立檔留查和追蹤調查,並進行統計分析,療效情況結果如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實施例對本發明藥物作進一步的說明。
該發明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按下述重量配比選用各種中草藥原料及溶劑,其中王不留行500g;穿山甲30g;紫草15g;青黛15g;香油300g。以香油為溶劑,加入製成細粉狀的王不留行(炒)、穿山甲(炙)、紫草、青黛共同調和配製而成外用油劑藥散,給患者塗敷本發明外用藥物,每天2次,每7天為一個療程,塗敷用該藥一個療程,即可有效治療帶狀皰疹。
從上述臨床治療試驗中,隨機選取6例,以進一步表明本發明藥物的治療效果。
實施例1、王廣月,男,56歲,陽穀機械廠工人,左側背部及左側胸部,面積在15×20cm,紅色皰疹,70%帶有膿皰,敷藥7次,治癒未留疤痕。
實施例2、陳氏,女,73歲,陽穀縣西湖鄉張岱村人,後背上部面積在9×16cm,50%帶有膿皰,敷藥8次治癒,未留疤痕。
實施例3、馬須申,男,47歲,陽穀縣國稅局幹部,左腿上側內部,面積在13×20cm,紅色皰疹,60%帶膿皰,敷藥8次,治癒未留疤痕。
實施例4、楊帆,男,11歲,陽穀縣公安局子女,前胸部,面積8×13cm,皰疹未有膿包,敷藥3次,治癒未留疤痕。
實施例5、王磊,男,14歲,陽穀縣法院子女,臉左側,面積2-7cm,皰疹未有膿皰,敷藥4次,治癒未留疤痕。
實施例6、俞春燕,女,33歲,陽穀縣壽張北街人,胸部及兩側,面積20-30cm,皰疹未有膿皰,敷藥6次,留有輕微的乳部疼痛感。
下面結合最佳實施例對本發明外用藥物做進一步詳細說明。
按下述重量配比選用各種中草藥原料及溶劑,其中王不留行500g;穿山甲30g;紫草15g;青黛15g;香油300g。以香油為溶劑,加入製成細粉狀的王不留行(炒)、穿山甲(炙)、紫草、青黛共同調和配製而成外用油劑藥散,給患者塗敷本發明外用藥物,每天2次,每7天為一個療程,塗敷用該藥一個療程,即可有效治療帶狀皰疹。
用此配方治療帶狀皰疹,具有很好治療效果,對病情較輕者3-5天即可治癒,較重者7-10天即可治癒。經過近年來的臨床試驗,總有效率在96.2%以上,有少量患者留有輕微的疼痛或癢感。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其特徵在於它是由下述重量配比的各種中草藥原料和溶劑為原料調和配製而成王不留行200-700份;穿山甲10-70份;紫草10-40份;青黛10-30份;香油200-400份。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其特徵在於其中各種中草藥原料和溶劑的重量配比是王不留行500g;穿山甲30g;紫草15g;青黛15g;香油300g。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帶狀皰疹的外用藥物,其特徵在於它是以香油為溶劑,按一定重量比例加入製成微粉散劑的王不留行(炒)、穿山甲(炙)、紫草、青黛共同調和配製而成外用油劑藥散,能有效地治療帶狀皰疹,具有相互間無配伍禁忌、配方科學、快速止疼止癢、治療時間短、患者痛苦少、見效快、無毒副作用、治療成本低、愈後不留疤痕等特點。經臨床試驗證明,本發明治療帶狀皰疹的治癒率達85.6%以上,顯效率達96.2%以上。
文檔編號A61P31/00GK101019913SQ20071001391
公開日2007年8月22日 申請日期2007年3月16日 優先權日2007年3月16日
發明者馬敬明 申請人:馬敬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