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製造方法
2023-04-25 14:29:21 3
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包括前置風機、風管和後置風機,所述前置風機和後置風機之間設有靜壓箱,所述前置風機、後置風機和靜壓箱通過風管相連接,所述靜壓箱與風管間連接有軟管;所述前置風機位於風流的上遊段,後置風機位於風流的下遊段,靜壓箱靠近後置風機。本實用新型在前置風機與後置風機之間設置靜壓箱,並且靜壓箱靠近後置風機。可有效地克服目前井下傳統的接力風機長距離送風方式中出現的風量損失嚴重、乏風循環、風流不穩定等問題,具有減少動壓損失、穩定氣流、滿足送風量的特點。通風效果較好,具有廣泛的通用性。
【專利說明】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井下採集中的通風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
【背景技術】
[0002]目前,礦井下的熱溼環境已成為影響井下工作人員身心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然而在井下的實際工作中,特別是建井過程中,當通風巷道尚未貫通時,工作面與送風風機的距離往往比較遠,傳統的送風方法一般採用地面風機送新鮮空氣,在井下某一位置敞開後,通過接力風機向多個通道送風。容易出現乏風循環、風壓損失大、風流不穩定、風量不足等冋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解決井下傳統的長距離接力送風方式中出現的乏風循環、風壓損失大、風流不穩定、風量不足等問題,提供一種具有消除乏風、穩定氣流、滿足送風量、井下長距離多通道通風裝置。
[0004]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包括前置風機、風管和後置風機,所述前置風機和後置風機之間設有靜壓箱,所述前置風機、後置風機和靜壓箱通過風管相連接,所述靜壓箱與風管間連接有軟管;所述前置風機位於風流的上遊段,後置風機位於風流的下遊段,靜壓箱靠近後置風機。
[0005]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靜壓箱通過風管連接若干前置風機。
[0006]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有益效果是:本實用新型在前置風機與後置風機之間設置靜壓箱,並且靜壓箱靠近後置風機。可有效地克服目前井下傳統的接力風機長距離送風方式中出現的風量損失嚴重、乏風循環、風流不穩定等問題,具有減少動壓損失、穩定氣流、滿足送風量的特點。通風效果較好,具有廣泛的通用性。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7]圖1為本實用新型示意圖。
[0008]圖中所示:1前置風機,2風管,3軟管,4靜壓箱,5後置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結合圖1,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
[0010]如圖1所示,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它包括前置風機1、靜壓箱4、後置風機5,所述的前置風機I位於風流的上遊段,通過風管2與靜壓箱4連接,所述的靜壓箱4與風管2之間設有軟管3,所述的靜壓箱4位於前置風機I與後置風機5之間,並且靠近後置風機7,所述的靜壓箱4通過風管2與後置風機5連接,所述的靜壓箱4與風管2之間設有軟管3。通過位於風流上遊段的前置風機I送來的風流,經過所述的位於前置風機I與後置風機5之間的靜壓箱4後,再經過所述的後置風機5,由風管2將氣流送至工作面,提供工作面需要的風量。
[0011]本實用新型在前置風機與後置風機之間設置靜壓箱,並且靜壓箱靠近後置風機。可有效地克服目前井下傳統的接力風機長距離送風方式中出現的風量損失嚴重、乏風循環、風流不穩定等問題,具有減少動壓損失、穩定氣流、滿足送風量的特點。通風效果較好,具有廣泛的通用性。
[0012]本領域技術人員應當知曉,本實用新型的保護方案不僅限於上述的實施例,還可以在上述實施例的基礎上進行各種排列組合與變換,在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精神的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的各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其特徵是包括前置風機(I )、風管(2)和後置風機(5),所述前置風機(I)和後置風機(5)之間設有靜壓箱(4),所述前置風機(1)、後置風機(5)和靜壓箱(4)通過風管(2)相連接,所述靜壓箱(4)與風管(2)間連接有軟管(3);所述前置風機(I)位於風流的上遊段,後置風機(5)位於風流的下遊段,靜壓箱(4)靠近後置風機(5 ) ο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井下多通道長距離通風裝置,其特徵是所述靜壓箱(4)通過風管(2 )連接若干前置風機(I)。
【文檔編號】E21F1/08GK204163752SQ201420618718
【公開日】2015年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2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24日
【發明者】朱學勝, 胡彥華, 張傳餘, 張賢德, 殷傳林, 張韜, 楊聰慧 申請人:銅陵有色金屬集團銅冠礦山建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