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動輪轂的製作方法
2023-04-26 01:23:46 1
專利名稱:驅動輪轂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驅動輪轂。
背景技術:
驅動輪轂是車輛行走和承重的關鍵部件,尤其大型載重汽車,其載重量大,驅動軸在驅動汽車時對驅動輪轂的衝擊力非常大,目前常見的驅動輪轂通常都是單側只有一盤軸承,驅動輪轂的強度不夠高,當汽車的載荷大、道路不平整時,驅動動力非常大,往往使得驅動輪轂受衝擊而損壞,影響汽車正常行駛,甚至發生嚴重事故。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驅動輪轂,結構合理,強度高,尤其適合載重汽車。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驅動輪轂,包括輪轂本體,所述輪轂本體上設有用於安裝驅動軸的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上設有第一軸承室,所述輪轂本體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支撐部設置為一體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上設有第二軸承室,所述第二軸承室與第一軸承室連通且同軸設置,所述第二軸承室與第一軸承室之間設有用於連接油杯的螺紋孔。作為一種改進,所述第二支撐部與第一支撐部之間設有若干環形陣列分布的加強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於輪轂本體上還設計了第二支撐部,第二支撐部上設有與第一軸承室同軸的第二軸承室,使得每個輪轂本體上可以設置兩盤軸承,使得輪轂本體的結構更加合理,驅動時,受力更加均勻,不至於因為受到驅動軸過大的衝擊力而損壞,延長了驅動輪轂的使用壽命。由於第二支撐部與第一支撐部之間設有若干加強筋,結構更加合理,增加了輪轂本體的強度,使得輪轂本體能夠承受更大的衝擊力,進一步延長了輪轂本體的使用壽命。
附圖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I.輪轂本體,2.第一支撐部,3.第一軸承室,4.第二支撐部,5.第二軸承室,
6.螺紋孔,7.加強筋。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如附圖所示,一種驅動輪轂,包括輪轂本體1,所述輪轂本體I上設有用於安裝驅動軸的第一支撐部2,所述第一支撐部2上設有第一軸承室3,所述輪轂本體I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支撐部2設置為一體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撐部4,所述第二支撐部4上設有第二軸承室5,所述第二軸承室5與第一軸承室3連通且同軸設置,所述第二軸承室5與第一軸承室3之間設有用於連接油杯的螺紋孔6,所述第二支撐部4與第一支撐部2之間設有若干環形陣列分布的加強筋7,通常加強筋7設有六條或者八條。使用時,第一軸承室3和第二軸承室5內均安裝有軸承,共同支撐驅動軸,驅動軸在驅動時,輪轂本體I所承受的衝擊力由第一支撐部2和第二支撐部4共同承擔,不至於損壞輪轂本體1,延長了輪轂本體I的使用壽命。當需要潤滑時,可以通過螺紋孔6連接油杯, 加注潤滑脂,以保證軸承的正常潤滑。本實用新型不局限於上述具體的實施方式,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從上述構思出發,不經過創造性的勞動,所作出的種種變換,均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驅動輪轂,包括輪轂本體,所述輪轂本體上設有用於安裝驅動軸的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上設有第一軸承室,其特徵在於所述輪轂本體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支撐部設置為一體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上設有第二軸承室,所述第二軸承室與第一軸承室連通且同軸設置,所述第二軸承室與第一軸承室之間設有用於連接油杯的螺紋孔。
2.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驅動輪轂,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支撐部與第一支撐部之間設有若干環形陣列分布的加強筋。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驅動輪轂,屬於汽車零部件技術領域,包括輪轂本體,所述輪轂本體上設有用於安裝驅動軸的第一支撐部,所述第一支撐部上設有第一軸承室,所述輪轂本體上還設有與所述第一支撐部設置為一體且延伸方向相同的第二支撐部,所述第二支撐部上設有第二軸承室,所述第二軸承室與第一軸承室連通且同軸設置,所述第二軸承室與第一軸承室之間設有用於連接油杯的螺紋孔。本實用新型結構合理,強度高,尤其適合載重汽車。
文檔編號B60B27/02GK202378628SQ201220006768
公開日2012年8月1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月9日 優先權日2012年1月9日
發明者劉寶宣 申請人:濰坊立特汽車零部件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