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復性消費何時到來(報復性消費沒來)
2023-04-18 20:37:52 1
報復性消費何時到來?餐飲企業的客流比之前少 記者李海曦攝,下面我們就來說一說關於報復性消費何時到來?我們一起去了解並探討一下這個問題吧!

報復性消費何時到來
餐飲企業的客流比之前少。 記者李海曦攝
一杯奶茶30元、火鍋裡一份土豆24元、一份米飯7元……全面恢復堂食之後,餐飲業悄然掀起第一撥漲價潮。近日,海底撈、西貝、奈雪的茶、喜茶漲價相繼登上熱搜,引發熱議。4月10日,海底撈火鍋官方微博公開致歉,並表示定價恢復至停業前的標準。隨後,西貝也致歉,恢復原價。然而關於漲價的熱議,卻沒有停止,不少網友說:「報復性消費還沒來,報復性漲價就先到了。」
昆明的餐飲業是否也是「漲聲」一片呢?記者走訪了多家餐飲企業和小吃店,發現漲價的不少,但很多本土餐飲企業都選擇了維持原價。昆明市餐飲與美食協會相關負責人認為,漲價背後,折射出的是餐飲業因疫情造成巨大損失而急切經營的心理。然而,漲價並不是唯一的「自救」之道,餐飲業還得從服務和品質上下功夫。
漲價引抱怨 不能轉嫁消費者
在西山區秀苑路附近的一條小吃街上,記者來到一家陝西小吃店內,看到原先賣7塊錢的肉夾饃漲價到了8塊錢,油潑麵、涼皮等的價格也比之前上調了1到2塊錢。
旁邊的一家麻辣燙的店外招牌上,原有的價格上也重新貼了新的價格。正在吃飯的食客說,原來的一碗麻辣燙是9元,現在變成了10元,而且裡面的分量比之前少了很多。
相比小吃店的小漲價,還有一些飯店的漲價更明顯。市民孫女士說,有天在回家路上的一家飯店,打包了一份酸菜炒肉,買單時竟付了48元。「這個菜以前打包也就20多元,現在不僅價格漲了,而且裡面的肉還變少了。」孫女士說。
不漲價但量少了,是很多市民最近都遇到的情況。一位市民反映,復工以來,他點了多次外賣,有炒飯、螺螄粉等各種類型,價格沒有上漲,但整體分量都比之前減少。「特別是肉減少了,拿了很多蔬菜充量。」這名市民認為,這也是變相的漲價,疫情期間大家的工資都降了,餐飲企業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損失,通過漲價讓消費者埋單。
不敢漲 客流量少經營壓力很大
漲價潮並非「席捲」整個餐飲業。記者走訪了春陽茶事、鮮瘋、coco都可茶飲等多家奶茶店,店內工作人員都表示沒有漲價,包括新出的飲品都保持在30元以下的價格。之前引起爭議的喜茶價格,其工作人員表示,此次漲價涉及五款產品,因原料成本上升才調整的價格,和疫情沒有必然關係。
「人都沒有多少,現在哪還敢漲價啊?」在人民西路的一家米線店,店主跟記者說,目前房租、用工、原料等成本壓力很大,客流量比之前少了很多,在這種情況下漲價,顧客更加不會來,只能讓經營更加困難。
4月15日中午12點,已經到了飯點,眠山車場附近的一家餃子店內,老闆劉先生正在和妻子包著餃子,但店內沒有客人。「恢復營業以來,每天光房租就是一兩百元,營業額也就幾十塊錢。」劉先生說,停業了兩個多月,房租沒少交,菜價、肉價又比之前貴了,壓力可想而知。儘管如此,但劉先生的店內還是沒有漲價,一份白菜豬肉餡的餃子還是維持在之前的9塊錢。劉先生說:「去年豬肉大幅漲價的時候,我們店內餃子的價格都上漲了一塊錢,之後就再沒漲過了。」
漲價是雙刃劍 提高品質是關鍵
不少網友認為,漲價是一柄雙刃劍,操作不當就會起到反效果。一方面,漲價能消化成本,迅速補血,渡過難關,恢復正常經營秩序;另一方面,受疫情的影響,市民消費實力下降,此時漲價,市民會更加捂緊錢袋,導致「淡季更淡」的情況。從長遠角度來看,消費者對品牌的用戶忠誠度也將受到影響,造成忠實客戶群體資源的流失,陷入惡性循環。
昆明市餐飲與美食協會秘書長周復始認為,隨著企業復工復產,市場消費會產生反彈,這正是企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顧客忠誠度的好時機,漲價明顯會損害消費者的消費熱情和品牌認同度。
其實,昆明很多本土餐飲企業不僅沒有漲價,還推出了很多優惠活動來吸引客流量。「我們的企業文化就是做老百姓的廚房,所以不會在這個時候漲價來影響我們的品牌。」外婆味道運營總監夏文鑫介紹,通過集中採購和內部管控的方式結合,使得原材料成本得到控制,所有門店價格也都維持原價,而且外婆味道還推出了「儲值298元,得334元」「生日送酒水」等優惠套餐。
除了外婆味道外,椰凰純鮮椰子雞、潮汕牛肉火鍋、喜上香港餐廳、昆明伊天園飲食服務有限公司、雲南樟留煥餐飲等餐飲企業都紛紛開展回饋市民優惠活動,有單次消費滿30元立減5元、所有菜品一律打8折還贈送一道菜品、飲品買一贈一等各項活動,進一步激發大眾消費熱情,鼓勵市民擴大餐飲消費,加速恢復市場繁榮。
業內專家分析表示,一些餐飲企業與其在漲價上動腦筋,不如在創新產品和經營方式以及持續優化服務上多下功夫。昆明熱火朝天餐飲文化有限公司旗下餐飲店主要做牛肉火鍋,牛肉都是從澳洲進口的,肉價上漲了30%,物流費上漲了10%。儘管如此,他們依舊沒有選擇漲價。該公司董事長何俊南認為,現階段競爭依舊激烈,漲價當然可能緩解一部分成本壓力,但也會導致客源流失和不好的社會影響。他們將不斷提高服務能力,增強危機防控和食品安全意識,通過發展無接觸服務、推進餐飲標準化等多種方式,不斷擴大品牌影響力,用品質吸引更多消費者。記者陳雯報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