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輪形齒輪及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2:52:51 5
專利名稱:紡輪形齒輪及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關於電動環保車領域,更具體地說,關於一種應用於電動環保 車,能利用電動環保車本身的動能或在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風能來對其蓄電池進 行充電的紡輪形齒輪及再生充電裝置。
背景技術:
環保問題曰益成為人們的關注點,因此電動環保車也成為今後的發展趨勢,其中電動車的驅動裝置及原理,如圖1所示,由蓄電池1輸出電能至P WM( :Pu 1 s e Width Modulation,脈寬調製)斬波器2和控制系統5,再由PWM斬波器2和 控制系統5控制行走電機3,並進一步通過差速器4驅動車輛運行。其中蓄電 池1的電能需要由其他電源進行充電,為此,曾出現一種利用太陽能及時對蓄 電池1進行充電的充電設備,但由於在陰天、晚上無法進行能源的收集,且對 車身的顏色及外形的限制太大,而未能得到廣泛使用。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能利用電動環保車本身的動能或在行駛過 程中產生的風能來對其蓄電池進行充電的再生充電裝置。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用於再生充電裝置的紡輪形齒輪。本實用新型中的紡輪形齒輪包括有至少一個具有嚙合齒的齒盤,在所述齒 盤的中心位置設置用於與中心軸連接的中心孔,在所述齒盤的一側或兩側設置 有多片從中心孔往嚙合齒呈放射狀分布的葉片,並在所述葉片位於與所述齒盤 連接的另一端設置有封閉圓盤。所述葉片呈平板狀或曲面狀。所述齒盤與所述圓盤之間位於所述中心孔的位置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葉片並套入所述中心軸的中心套管。所述葉片與所述齒盤、圓盤的表面直接焊接或開槽插入或開孔用固定件連接。本實用新型中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包括有直接設在電 動環保車車體內的發電機、紡輪形齒輪,所述紡輪形齒輪經中心軸、單向離合器與所述電動環保車差速器或與差速器相連的變速箱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紡輪 形齒輪的輸出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軸聯接,所述紡輪形齒輪包括有至少一個 具有嚙合齒的齒盤,在所述齒盤的中心位置設置用於與中心軸連接的中心孔, 在所述齒盤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多片從中心孔往嚙合齒呈放射狀分布的葉片, 並在所述葉片位於與所述齒盤連接的另 一端設置有封閉圓盤。 所述葉片呈平板狀或曲面狀。所述齒盤與所述圓盤之間位於所述中心孔的位置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葉片 並套入所述中心軸的中心套管。所述紡輪形齒輪的輸出端經惰性齒輪、從動輪與所述發動機的輸入軸連接。 所述電動環保車的車體壁上設置有氣孔或百葉氣孔。所述葉片與所述齒盤、圓盤的表面直接焊接或開槽插入或開孔用固定件連接。本實用新型中的紡輪形齒輪通過在齒盤的一側或兩側形成有類似於紡輪的 風葉結構,在車輛起動或滑行時,由差速器或與差速器相連的變速箱驅動單向 離合器,帶動葉片旋轉,當達到一定車速時,氣流足以帶動葉片旋轉,單向離 合器自動切換,葉片改由氣流帶動。因此紡輪形齒輪能通過動能與風能的自動 切換繼續運轉,驅動與發電機連接的從動輪旋轉,促使發電機發電,對電動環 保車的蓄電池進行充電,達到能量再利用和環保的目的。
圖1為現有電動車的工作原理圖;圖2為使用本實用新型中紡輪形齒輪後的電動車的工作原理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紡輪形齒輪的立體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中紡輪形齒輪的側視示意圖; 圖5為圖4中紡輪形齒輪的仰視示意圖;圖6為本實用新型中紡輪形齒輪安裝於電動車後的俯視示意圖; 圖7為本實用新型中紡輪形齒輪安裝於電動車後的側視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中的具體實施例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如圖3至圖5所示,本實施例中的紡輪形齒輪7包括一個(也可以是一個 以上)具有嚙合齒70的齒盤71,在齒盤71的中心位置設置用於與中心軸76 連接的中心孔72,在齒盤71的一側(也可以是兩側,本實用新型以一側為例) 設置有多片從中心孔72往嚙合齒70呈放射狀分布的葉片73,如圖5所示,在 葉片73位於與齒盤71連接的另 一端設置有用於封閉各葉片73之間形成的空間 的圓盤74。其中葉片73與齒盤71、圓盤74的表面連接可以由連接件固定連接, 也可以直接焊接連接或開槽插入或開孔用固定件連接,這對本領域的技術人員 來說,是容易實現的,因此不再另行說明。為了進一步加強葉片73與齒盤71、圓盤74的連接,在齒盤71、圓盤74 位於中心孔72的位置處設置有用於固定葉片73並能套入中心軸76的中心套管 75。本實施例中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如圖6和圖7所示, 包括紡輪形齒輪7、離合器6、惰性齒輪8及從動輪9,其中紡輪形齒輪7、離 合器6、惰性齒輪8、從動輪9直接設在車體11內部,並在車體ll上設置有氣 孔或百葉氣孔12。紡輪形齒輪7通過中心軸76(也稱齒輪箱的輸入軸)、離合 器6與電動環保車的差速器4的輸出軸連接,差速器4在驅動電動環保車行走 的同時驅動紡輪形齒輪7轉動。再生充電裝置還包括有設在電動環保車內與蓄 電池l連接的發電機10,該發電機10的輸入軸經由從動輪9(也稱齒輪箱的輸出端)、惰性齒輪8與紡輪形齒輪7的嚙合齒70聯接,紡輪形齒輪7在轉動時 驅動惰性齒輪8,從動輪9轉動,進一步驅動發電機IO工作,由於惰性齒輪8、 從動輪9的設置,可以使從動輪9與紡輪形齒輪7之間的轉速呈過十倍的增加, 也就是說,從動輪9的轉速可以達到很高,從而可以使發電機IO進行發電,輸 出電能。本實施例中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的工作原理,如圖2 所示,在電動環保車啟動時,單向離合器6使差速器4與紡輪形齒輪7連接, 利用電動環保車本身的動能驅動紡輪形齒輪7轉動,對蓄電池l進行充電。當 電動環保車行駛達到一定速度後,會在電動環保車車體外形成一定速度的氣流,該氣流可以使紡輪形齒輪7的轉速超過差速器4所能提供的速度,此時單向離 合器6使紡輪形齒輪7與差速器4分開,借用電動環保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氣 流來驅動紡輪形齒輪7轉動,進一步驅動惰性齒輪8、從動輪9的轉動使發電 機10發電,從而可以對蓄電池1進行充電,減少蓄電池利用外界電源進行充電 的次數及所需的能量,具有環保的功效。當電動環保車行駛速度下降,產生的 氣流不足以驅動紡輪形齒輪7時,單向離合器6使紡輪形齒輪7與差速器4連 接,重新利用電動環保車的動能來發電。另,本實用新型中的葉片73也可以根據不同需求設置成平板狀或曲面狀。
權利要求1、一種紡輪形齒輪,包括有至少一個具有嚙合齒的齒盤,在所述齒盤的中心位置設置用於與中心軸連接的中心孔,其特徵在於,在所述齒盤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多片從中心孔往嚙合齒呈放射狀分布的葉片,並在所述葉片位於與所述齒盤連接的另一端設置有用於封閉所述葉片之間形成的空間的圓盤。
2、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紡輪形齒輪,其特徵在於,所述葉片呈平板狀或曲面狀。
3、 根據權利要求l所述的紡輪形齒輪,其特徵在於,所述齒盤與所述圓盤之間位於所述中心孔的位置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葉片並套入所述中心軸的中心套管。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紡輪形齒輪,其特徵在於,所述葉片與所述齒盤、圓盤的表面直接焊接或開槽插入或開孔用固定件連接。
5、 一種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有直接設在電動環保車車體內的發電機、紡輪形齒輪,所述紡輪形齒輪經中心軸、單向離合器與所述電動環保車差速器或與差速器相連接的變速箱的輸出軸連接,所述紡輪形齒輪的輸出端與所述發電機的輸入軸聯接,所述紡輪形齒輪包括有至少一個具有嚙合齒的齒盤,在所述齒盤的中心位置設置用於與中心軸連接的中心孔,在所述齒盤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多片從中心孔往嚙合齒呈放射狀分布的葉片,並在所述葉片位於與所述齒盤連接的另一端設置有封閉圓盤。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葉片呈平板狀或曲面狀。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齒盤與所述圓盤之間位於所述中心孔的位置設置有用於固定所述葉片並套入所述中心軸的中心套管。
8、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紡輪形齒輪的輸出端經惰性齒輪、從動輪與所述發動機的輸入軸連接。
9、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電動環保車的車體壁上設置有氣孔或百葉氣孔。
10、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葉片與所述齒盤、圓盤的表面直接焊接或開槽插入或開孔用固定件連接。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紡輪形齒輪及利用動能與風能的自動切換再生充電裝置,其中紡輪形齒輪為包括至少一個具有嚙合齒的齒盤,在所述齒盤的中心位置設置用於與中心軸連接的中心孔,在所述齒盤的一側或兩側設置有多片從中心孔往嚙合齒呈放射狀分布的葉片,並在所述葉片位於與所述齒盤連接的另一端設置有用於封閉所述葉片之間形成的空間的圓盤。再生充電裝置利用紡輪形齒輪與電動環保車差速器的連接與斷開,從而可以利用電動環保車本身的動能或電動環保車行駛過程中產生的風能來自動切換對蓄電池進行充電,實現環保與能源利用的目的。
文檔編號F03D3/06GK201363237SQ20092000172
公開日2009年12月1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月21日 優先權日2009年1月21日
發明者張芷瑛, 曾鳳玲, 曾凱君 申請人:曾鳳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