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的製作方法
2023-05-04 10:04:46 1
專利名稱: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供電電源開關電路,特別是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
背景技術:
重要工業負荷,特別是容量較大的負荷對供電可靠性的要求很高,短時間停電甚 至幾個周波的電壓暫降都有可能導致生產線癱瘓,給企業造成重大損失。一般的不間斷電 源容量較小,因此不適用於容量較大的負荷;而採用在用電源加備用電源的方式,則因切換 時間長而不適用於重要負荷;採用晶閘管的靜態轉換開關雖然動作時間可達微秒級並且能 承受較大負荷,但不適用於多電源多負荷場合。因此,設計出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切換 迅速並能承受較大負荷且適用於多電源多負荷場合的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十 分必要。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切換迅速並能承受較大負荷 且適用於多電源多負荷場合的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如下技術方案一種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 關電路,包括不少於兩個的電源和與每一個電源相對應的開關,其中第一電源通過第一開 關與第一負荷連接,第二電源通過第二開關與第二負荷連接,第N電源通過第N開關與第 N負荷連接,其特徵是所述第一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二冗餘開關與第二開關的輸出端連 接,所述第二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三冗餘開關與第三開關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N-1] 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N冗餘開關與第N開關的輸出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電源不少於三個,所述第N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一冗餘開關與 第一開關的輸出端連接。進一步地,所述開關為晶閘管開關。採用本實用新型,可使一個負荷有一路在用電源和兩路備用電源,在用電源發生 異常時,可以選擇與異常前在用電源相位差小的一路備用電源。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 方便、切換迅速並能承受較大負荷且適用於多電源多負荷場合。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描述,但該實施例不應 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0012]實施例1 圖2中所示的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包括電源11、12和晶間管開關21、 22,其中電源11通過晶閘管開關21與負荷31連接,電源12通過晶閘管開關22與負荷32 連接,其特徵是所述晶閘管開關21的輸出端還通過晶閘管開關42與晶閘管開關22的輸出 端連接。實施例2:圖3中所示的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包括電源11、12、13和晶閘管開關 21、22、23,其中電源11通過晶閘管開關21與負荷31連接,電源12通過晶閘管開關22與 負荷32連接,電源13通過晶閘管開關23與負荷33連接,其特徵是所述晶閘管開關21的 輸出端還通過晶閘管開關42與晶閘管開關22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晶閘管開關22的輸出端 還通過晶閘管開關43與晶閘管開關23的輸出端連接,所述晶閘管開關23的輸出端還通過 晶閘管開關41與晶閘管開關21的輸出端連接。本說明書中未作詳細描述的內容,屬於本專業技術人員公知的現有技術。
權利要求1.一種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包括不少於兩個的電源和與每一個電源相 對應的開關,其中第一電源(11)通過第一開關與第一負荷(31)連接,第二電源(12) 通過第二開關02)與第二負荷(32)連接,第N電源(IN)通過第N開關ON)與第N負荷 (3N)連接,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二冗餘開關G2)與第二開 關02)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02)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三冗餘開關G3)與第三開關 (23)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N-1]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N冗餘開關GN)與第 N開關ON)的輸出端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電源不 少於三個,所述第N開關ON)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一冗餘開關Gl)與第一開關的輸出 端連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其特徵在於所述開 關為晶閘管開關。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電電源無縫相互冗餘開關電路,它包括不少於兩個的電源和與每一個電源相對應的開關,其中第一電源通過第一開關與第一負荷連接,第二電源通過第二開關與第二負荷連接,第N電源通過第N開關與第N負荷連接,其特徵是所述第一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二冗餘開關與第二開關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二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三冗餘開關與第三開關的輸出端連接,所述第[N-1]開關的輸出端還通過第N冗餘開關與第N開關的輸出端連接。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使用方便、切換迅速並能承受較大負荷且適用於多電源多負荷場合。
文檔編號H02J9/06GK201877884SQ201020670868
公開日2011年6月22日 申請日期2010年12月21日 優先權日2010年12月21日
發明者婁慧波, 李妍, 段餘平, 毛承雄, 王丹, 田兵, 邱軍, 陸繼明 申請人:華中科技大學, 武漢鋼鐵(集團)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