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飛行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0:08:32

本實用新型屬於飛行機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飛行器。
背景技術:
利用小型飛行器航拍是目前現代化航拍體系中最為重要的航拍手段之一。「可靠、實時、清晰」是小型飛行器航拍的主要特點,這就導致了對小型飛行器上航拍設備的安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要考慮在飛行過程中減小航拍設備的震動,不僅能夠提高小型飛行器航拍圖像的精確、清晰,同時也可以提高航拍設備的使用壽命。
現有技術中,小型飛行器上航拍設備裝置安裝主要是剛性接觸,如將PCB或各種測量元件直接安裝在機殼內,與機殼固定相連。由於飛行器在飛行過程中電機會持續不斷地產生震動,電機產生的震動會傳遞給機殼產生震動,機殼上的震動又再傳遞給PCB和其他各類測量元件上,而PCB和其他各類測量元件與機殼間的安裝連接沒有緩衝餘地,從而會導致PCB和其他各類測量元件異常工作。再加上航拍設備中攝像機重量較輕,在飛行中受氣流影響自身晃動慣性大,這種震動和衝擊力必然施加到PCB或各種測量元件。震動導致PCB或各種測量元件工作不穩定,這就難以保證航拍設備在飛行時平穩工作。因此,一定要給航拍設備提供可靠的減震保護。
現有技術中經常使用減震球對機身減震或用其他減震方式對某些功能組件單獨減震。這些減震方式都需要較大空間來放置減震結構。有些時候還需單獨給某些功能組件單獨做減震結構,也要佔用一定空間,且裝配過程比較複雜。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飛行器,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飛行器,能夠減少外界氣流及電機震動對飛行器工作過程中造成的震動影響,提高拍攝質量,同時減少減震結構佔用的空間,有利於設計空間緊湊的飛行器。
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飛行器,包括殼體,以及位於殼體內的各功能組件,其中,在殼體內設有與殼體相連的支架,將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架上。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支架設有若干個凸起,所述凸起與所述殼體相連從而支撐所述支架懸在所述殼體內。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還包括套裝所述凸起的矽膠套。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殼體包括組合相連的上機殼和下機殼,所述上機殼內設有收容所述矽膠套一端的凹槽,所述下機殼設有支撐所述矽膠套另一端的凸筋。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包括主控電路板、攝像頭組件、陀螺儀板、超聲波模組、光流攝像模組或天線板。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矽膠套為稜柱形,具有多個側面,其中一個側面具有凹槽結構。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支架以及各種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通過所述矽膠套與所述殼體連接。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支架設有四個凸起。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機殼上設有四個與所述矽膠套對應的凹槽。
如上所述的飛行器,其中,所述機殼內的凹槽與所述凸筋相互平行設置。
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飛行器,將各種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架上,支架可以減緩機殼傳遞過來的震動,保證各功能組件正常工作,同時,還能夠節省空間,有利於設計空間緊湊,且裝配過程也簡單。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通過結合以下附圖所作的詳細描述,本實用新型的上述或其他方面的內容將變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飛行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架與上機殼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架與矽膠套組合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中各標記表示如下:
10:上機殼、101:凹槽;
20:下機殼、201:凸筋;
30:支架、301:凸起;
40:矽膠套;
50:功能組件;
60:PCB。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在此記載的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為本實用新型的特定的具體實施方式,用於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構思,均是解釋性和示例性的,不應解釋為對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及本實用新型範圍的限制。除在此記載的實施例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能夠基於本申請權利要求書和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採用顯而易見的其它技術方案,這些技術方案包括採用對在此記載的實施例的做出任何顯而易見的替換和修改的技術方案,都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圖1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飛行器的內部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支架與上機殼組合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2所示,在一個實施例中,所述飛行器包括殼體,和位於殼體內的各種功能組件50。殼體由上機殼10和下機殼20組合相連,機殼內設有支架30、矽膠套40。
將所述各種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50固定裝配在所述支架30上。
所述需要減震的各功能組件50包括但不限於飛行器內部的各種板和器件,比如:PCB(即主控電路板)60、攝像頭組件,陀螺儀板、超聲波模組,光流攝像模組、天線板等等。
所述支架30上具有多個與各功能組件50對應的安裝槽。將上述需要減震的各類功能組件50全部固定安裝在所述支架30上。PCB60(主控電路板)通過螺栓連接固定於所述支架30表面。通過安裝在支架30上,避免了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50與機殼直接接觸,消除從殼體上傳遞過來的震動。
如圖3所示,所述支架30側端具有多個凸起301。多個凸起與殼體相連從而支撐所述支架30懸在所述殼體內,更優的是,所述凸起301還被矽膠套40套裝包覆住。
進一步的,所述支架30具有四個凸起301。對應的,四個凸起301具有四個矽膠套40。四個矽膠套40分別套裝所述凸起301。所述四個凸起301分別位於所述支架30的兩側,關於支架30中心對稱設置。該對稱結構可以更好的達到消除震動的作用。
進一步的,所述矽膠套40為稜柱形,具有多個側面,其中一個側面具有凹槽結構。所述矽膠套40的凹槽結構通過採用過盈連接與所述凸起301相連接。
具體的,所述矽膠套40在上、下機殼內的高度超過支架30與固定在機架30上的功能組件50以及PCB60的高度。所述支架30、各種功能組件50以及PCB60通過所述矽膠套40與所述上、下機殼連接。
更優的是,通過將支架30、各種需減震功能組件50通過所述矽膠套40與所述上、下機殼連接,能夠減少減震結構佔用的空間,有利於設計空間緊湊的飛行器。同時,避免了各種需減震功能組件50直接與殼體表面相接觸。通過矽膠套40與殼體連接,電機產生的高頻震動進一步被矽膠套40過濾掉,從而保證PCB60跟其他需減震功能組件50正常工作。
矽膠套40還可以選用其他材質組成,能夠起到有效的減震作用即可。
所述上機殼10內表面具有多個與所述矽膠套40位置相對應的凹槽101。進一步的,所述上機殼10內表面具有四個與所述矽膠套40位置對應的凹槽101。
如圖2所示,所述四個凹槽101分別位於所述上機殼10內表面,與所述矽膠套40位置相對應。所述凹槽尺寸率大於所述矽膠套40的外形尺寸。便於矽膠套40固定安裝。
如圖1所示,所述下機殼20內表面具有多個與所述矽膠套40對應的凸筋201,所述凸筋201用於固定支撐所述矽膠套40。
當上機殼10與下機殼20合蓋時,矽膠套40的上端位於上機殼10的凹槽101內,下端由所述凸筋201進行支撐,從而將支架30懸接與殼體內。
進一步的,所述上機殼10內表面的四個個凹槽101與所述下機殼20內表面的多個凸筋201相互平行設置。
通過將支架30懸接於所述殼體內,避免了PCB(主控電路板)及其他需要減震的功能組件與殼體直接接觸,由電機產生的又傳遞給殼體的震動可以被支架過濾掉,更進一步的是,通過矽膠套40抵接在上機殼和下機殼之間,可以進一步消除殼體傳遞過來的震動,從而保證各功能組件50的正常工作。
通過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飛行器,可以降低外界氣流及電機震動對飛行器工作過程中造成的影響,能夠提高飛行器的拍攝質量以及其他功能的穩定性。
需要說明的是,以上參照附圖所描述的各個實施例僅用以說明本實用新型而非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應當理解,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的修改或者等同替換,均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範圍之內。此外,除上下文另有所指外,以單數形式出現的詞包括複數形式,反之亦然。另外,除非特別說明,那麼任何實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可結合任何其它實施例的全部或一部分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