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可調式樂譜固定架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3:35:16 3

本實用新型屬於聲樂教學用具,具體為一種可調式樂譜固定架。
背景技術:
學習聲樂需要與實踐相結合,一般需要進行大量的練習。然而如果沒有專業的聲樂老師指導,學習聲樂的學生在練習時就不能得知發音是否正確,練習沒有多大效果。老師在教學時一般都是通過樂譜帶著學生一起學習。
為了避免上課一直拿著樂譜,老師一般會採用樂譜固定架來放置樂譜,但是現有的樂譜固定架一般都是固定的,高度不能調節,樂譜與眼睛形成的視角也不能調節;而人離樂譜固定架的距離不同,特別是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師,由於視力原因,會離樂譜稍遠一點,需要的最佳視角也是不同的,現在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升,音樂教學用具也應該具有專業性和針對性,有利於聲樂教學的進行,為聲樂老師減輕負擔。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針對以上問題,提供一種可調式樂譜固定架,結構獨特,可以根據需要調節視角,方便閱讀樂譜,適應性強,兼容性好,可以配合不同人群使用。
為實現以上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可調式樂譜固定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十字形底座(1)、支杆(2)、夾板(3);所述支杆(2)垂直設置於底座(1)上,所述支杆(2)的上方設置有橫軸(51),夾板(3)通過套軸(52)與橫軸(51)可轉動連接;所述套軸(52)前端設置有容腔(520),套軸(52)的容腔(520)的內壁上設置有卡塊(521),所述容腔(520)內還設置有棘輪(511),所述棘輪(511)與橫軸(51)同軸固定連接,且棘輪(511)的圓周表面設置有傾斜的彈性片(512);所述容腔(520)的內壁上方還設置有用於卡塊(521)移動滑道(53),所述滑道(53)延伸至套軸(52)的內部;卡塊(521)的端面設置有推桿(522),推桿(522)上設置有復位拉簧(54);所述套軸(52)設置於夾板(3)距底部1/3高處。
進一步的,所述夾板(3)上端設置有配重塊(4)。
進一步的,所述支杆(2)為可伸縮杆。
進一步的,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剎車輪(6)。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實用新型結構獨特,採用棘輪與卡塊配合,調節夾板,實現視角調節,可以配合不同人群使用,適應性強,兼容性好;配合可伸縮的支杆,可根據不同人員來調節高度;設置有剎車輪,移動方便。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立體結構示意圖(後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橫軸和軸套連接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套軸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中所述文字標註表示為:1、底座;2、支杆;3、夾板;4、配重塊;6、剎車輪;31、夾子;51、橫軸;52、套軸;53、滑道;54、拉簧;511、棘輪;512、彈性片;520、容腔;521、卡塊;522、推桿。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領域技術人員更好地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本部分的描述僅是示範性和解釋性,不應對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有任何的限制作用。
如圖1-圖4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具體結構為:一種可調式樂譜固定架,其特徵在於,包括十字形底座1、支杆2、夾板3;所述支杆2垂直設置於底座1上,所述支杆2的上方設置有橫軸51,夾板3通過套軸52與橫軸51可轉動連接;所述套軸52前端設置有容腔520,套軸52的容腔520的內壁上設置有卡塊521,所述容腔520內還設置有棘輪511,所述棘輪511與橫軸51同軸固定連接,且棘輪511的圓周表面設置有傾斜的彈性片512,所述卡塊521下端延伸至低於彈性片512的最高點;所述容腔520的內壁上方還設置有用於卡塊521移動滑道53,所述滑道53延伸至套軸52的內部;卡塊521的端面設置有推桿522,推桿522上設置有復位拉簧54;優選的,所述套軸52設置於夾板3距底部1/3高處。
優選的,所述夾板3上端設置有配重塊4。
優選的,所述支杆2為可伸縮杆。
優選的,所述底座1上設置有剎車輪6。
具體使用時,將樂譜用夾子31固定在夾板3上,根據身高調節好支杆2的高度,然後調節眼睛與夾板3的最佳視角,其原理為,通過用下壓夾板3下部,與夾板3一體的套軸52繞橫軸51轉動,軸套52的內部的容腔520內,隨著軸套52轉動,其內壁上的卡塊521也轉動,將棘輪511表面設置的彈性片512壓下,當轉動至與彈性片512脫離接觸後,彈性片512復位彈起,鬆開夾板3下部,夾板3在重力及前端配重塊4的作用下,夾板3產生反向選擇的趨勢,但是彈性片512高於卡塊521,卡塊521被棘輪卡住,使其無法迴轉。當向下調節過多,需要迴轉時,通過推桿522將卡塊521沿滑道53移動到套軸52的內部,當卡塊521與彈性片512脫離接觸後,夾板3在重力及配重塊4的作用下迴轉,迴轉後送開推桿522,卡塊521在拉簧54的彈力下復位,實現調節。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文中,術語「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變體意在涵蓋非排他性的包含,從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不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還包括沒有明確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還包括為這種過程、方法、物品或者設備所固有的要素。
本文中應用了具體個例對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及實施方式進行了闡述,以上實例的說明只是用於幫助理解本實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由於文字表達的有限性,而客觀上存在無限的具體結構,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潤飾或變化,也可以將上述技術特徵以適當的方式進行組合;這些改進潤飾、變化或組合,或未經改進將實用新型的構思和技術方案直接應用於其它場合的,均應視為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