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接觸球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04-23 21:29:26 1
角接觸球軸承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角接觸球軸承,它包括軸承內圈、軸承外圈、滾球體、外圈溝道、內圈溝道、保持架,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周上設有外圈溝道,軸承內圈的外圓周上設有內圈溝道,所述保持架設置於軸承內圈與外圈之間,保持架內側設有與外圈溝道、內圈溝道配合的滾球體,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周上設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上設有圓角型結構。該軸承結構簡單,在軸承運轉時,可以將潤滑劑捲入螺旋槽內,形成流體動力潤滑,潤滑劑流動可將產生的磨屑帶出滾道,減少對滾道的磨損,同時,可帶走由於摩擦產生的熱量,延長軸承使用壽命。
【專利說明】角接觸球軸承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滾動軸承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角接觸球軸承。
【背景技術】
[0002]角接觸球軸承內的滾球和內外圈的接觸形式為點接觸,在一些工況下極容易發生摩擦、磨損及點蝕等而不能繼續工作,尤其是滾球與外圈接觸的赫茲接觸區域,應力極大,在軸承周期性高速運轉作用下,容易發生疲勞破壞,導致軸承使用壽命減短。從減小摩擦,提高轉動速度方面而言,內圈應採用較大的內圈滾道吻合度係數,而外圈採用較小的外圈滾道吻合度係數,但外圈滾道吻合度係數減小,又不利於潤滑劑帶走摩擦熱,內圈滾道吻合度係數增大將會增加滾球的自由狀態,穩定性會受到影響,因此角接觸球軸承的性能提升受到了制約。
【發明內容】
[0003]為了克服現有【技術領域】存在的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角接觸球軸承,解決角接觸球軸承周期性高速運轉作用下,容易發生疲勞破壞,導致軸承使用壽命減短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角接觸球軸承,它包括軸承內圈、軸承外圈、滾球體、外圈溝道、內圈溝道、保持架,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周上設有外圈溝道,軸承內圈的外圓周上設有內圈溝道,所述保持架設置於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之間,保持架內側設有與外圈溝道、內圈溝道配合的滾球體,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周上設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上設有圓角型結構。
[0005]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角接觸球軸承,其有益效果在於,該軸承結構簡單,在軸承運轉時,可以將潤滑劑捲入螺旋槽內,形成流體動力潤滑,潤滑劑流動可將產生的磨屑帶出滾道,減少對滾道的磨損,同時,可帶走由於摩擦產生的熱量,延長軸承使用壽命。增大了外圈兩側沿徑向的尺寸,因此軸承可以承受更大的軸向力,增大了外圈與滾球體的吻合度,這樣更有利於增加軸承的穩定性,同時,螺旋槽滾道的存在增大了內部空間,解決了吻合度增加導致軸承散熱不好的問題。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6]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0007]圖中標註:
[0008]1.軸承外圈;2.外圈溝道;3.螺旋槽;4.保持架;5.滾球體;6.內圈溝道;7.軸承內圈。
【具體實施方式】
[0009]下面參照附圖,結合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提供的角接觸球軸承,進行詳細的說明。[0010]實施例
[0011]參照圖1,本實施例的角接觸球軸承,它包括軸承內圈7、軸承外圈1、滾球體5、外圈溝道2、內圈溝道6、保持架4,所述軸承外圈I的內圓周上設有外圈溝道2,軸承內圈7的外圓周上設有內圈溝道6,所述保持架4設置於軸承內圈7與軸承外圈I之間,保持架4內側設有與外圈溝道2、內圈溝道6配合的滾球體5,所述軸承外圈I的內圓周上設有螺旋槽3,所述螺旋槽3上設有圓角型結構。
[0012]滾球體5位於軸承內圈7與軸承外圈I之間,在滾球體5與軸承外圈I之間為螺旋槽3,螺旋槽3採用半徑相同的三段圓弧結構,軸承外圈I在軸向一側的購道入口可以捲入潤滑劑,在經過溝道後由軸向另一側流出,形成流體動力潤滑,另外可將產生的熱量及磨屑帶走,較小對外圈及滾球體的傷害,同時,在滾球體5與溝道接觸時可以避免應力集中現象,減小對軸承外圈I的壓力。安裝時,將滾球體5置於保持架4內,再將保持架4裝入軸承外圈I,由於軸承內圈7上加工有鎖口結構,可將軸承內圈7卡入,以防裝配後滾球體5與軸承內圈7與軸承外圈I散套。
【權利要求】
1.一種角接觸球軸承,其特徵在於:它包括軸承內圈、軸承外圈、滾球體、外圈溝道、內圈溝道、保持架,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周上設有外圈溝道,軸承內圈的外圓周上設有內圈溝道,所述保持架設置於軸承內圈與軸承外圈之間,保持架內側設有與外圈溝道、內圈溝道配合的滾球體,所述軸承外圈的內圓周上設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上設有圓角型結構。
【文檔編號】F16C33/58GK203594688SQ201320622782
【公開日】2014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10月9日 優先權日:2013年10月9日
【發明者】盧憲玖, 王優強, 律輝, 劉昺麗 申請人:青島理工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