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供反吹風袋式除塵器使用的閥門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3:36:46 2
專利名稱:一種供反吹風袋式除塵器使用的閥門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反吹風袋式除塵器所使用的一種閥門,尤其適用於水泥行業中機械立窯及烘乾機等設備生產過程中的粉塵治理。
當前,水泥廠正在使用的反吹風袋式除塵器中,幾乎都是成對採用普通蝶閥來控制抽風濾塵和反吹風清灰動作的實現。這種蝶閥主要由閥體和閥板構成,閥板可繞固定於其背部的轉軸轉動,通過氣缸推拉軸外部的擺臂來控制閥的開啟和關閉。反吹風袋式除塵器一般都是由多個除塵室組合而成,各除塵室獨立工作,都接有各自的抽風管道及反吹風管道,每個管道都裝有一個蝶閥,當除塵室內過濾布袋的內表面吸附上一定厚度的粉塵時,該除塵室抽風管道閥門關閉,停止抽風,與此同時反吹風管道閥門打開,並開始送風,其風向與抽風方向相反,將濾袋內粉塵吹落至底部灰鬥中,清灰完畢後,反吹風管道閥門關閉,停止反吹風,抽風管道閥門打開,重新開始抽風過濾工作,如此反覆進行下去,達到除塵目的。各除塵室的清灰工作通常都是輪流進行的,以保證主機設備(立窯或烘乾機)正常運行。
由於每個除塵室的抽風與反吹風必須交替進行的,因此兩個蝶閥中的一個打開時,要求另一個立即關閉。然而採用蝶閥的控制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處1.每個除塵室需配置兩個閥門,同時相應需要配置兩套開啟動作執行器(氣缸或電動執行器),不僅使設備佔用空間大,也增加了製造成本和運行費用,同時設備運行故障率也因此而提高;2.每個除塵室的兩個閥門很難實現完全同步,即其中一個閥門開通時,另一個閥門不能及時關閉,勢必引起內漏風,從而影響正常抽風過濾能力或清灰效果。特別是當任意一個蝶閥的開啟機構發生故障時,影響將更加嚴重。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防止反吹風袋式除塵器發生內漏風,使其處理風量增大,清灰徹底,同時降低產品製造成本和運行費用,並提高其運行可靠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在一個開有三個通風口的三通閥體內,裝有一個帶有轉軸的閥板,三通閥體的三個通風口分別通過管道與抽風機、反吹風機及除塵室相連接,轉軸外部聯接有擺臂,通過一個氣缸或一個電動執行器驅動運轉,在擺臂的兩個極限位置,也就是與閥板分別關上兩個通風口時各自對應的位置設有行程開關,並與控制電路相連接,用於控制反吹風機的準時開啟和關閉。閥板可繞轉軸在與抽風機和反吹風機連接的兩個通風口之間轉動。當關閉其中一個通風口時,另一個通風口與通往除塵室的通風口接通並開始抽風濾塵工作或反吹風清灰工作。
另外,為減少動力消耗,使閥板轉動時能夠輕鬆自如,在擺臂動力作用端的相反方向配有重錘,以平衡閥板的自重及風壓。
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使原除塵器通風管路的兩個閥門簡化為一個,相應的動力機構也減為一個,為有效保證抽風時反吹風管道關閉,反吹風時抽風管道關閉創造了有利條件。換而言之,就是減少了內漏風的可能,使除塵器處理廢氣量更大,清灰更加徹底,另外由於元件數量的成倍減少,不僅提高了運行可靠性,而且減少了運行費用,同時也降低了產品的製造成本。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閥門的主視圖。
圖2為
圖1所示閥門的側視圖。
圖中1.閥體 2.閥板 3.轉軸 4.擺臂 5.氣缸 6.配重塊在
圖1、圖2所示的實施例中,三通閥體1由鋼板焊接而成,中部通風道與上下通風道垂直,上通風道通往除塵室,中部通風道接反吹風機,下部通風道接抽風機。閥板2固定在轉軸3上,轉軸由閥體兩側的軸承支承,其一端伸出閥體之外,並與擺臂4相聯接,在氣缸5的作用下,閥板可隨轉軸轉動90°。當閥板處於水平位置時,抽風管道關閉,抽風停止,反吹風送入除塵室,實現清灰;當閥板處於垂直位置時,反吹風管道關閉,反吹風停止,抽風機自除塵室引風,使需處理的廢氣通過濾袋實現過濾除塵。
此外,為減輕氣缸負荷,在擺臂的另一端增設配重塊6,使其與閥板保持平衡,配重塊的重量和位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
權利要求1.一種用於反吹風袋式除塵器的閥門,其閥板固定於轉軸上,通過氣缸或電動執行器驅動與轉軸相聯接的擺臂而實現開啟或關閉動作,其特徵是閥體開有三個通風口,閥板可在其中兩個通風口之間轉動,當閥板關閉該兩個通風口中任意一個時,另一個通風口便與第三個通風口接通。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閥門,其特徵是擺臂上與閥板相反方向的一端裝有用於平衡的重錘。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供反吹風袋式除塵器使用的閥門,所述的閥門用於控制除塵器抽風過濾與反吹風清灰工作的交替進行。該閥門主要由一個開有三個通風口的閥體及一個裝在閥體內部的閥板構成。在氣缸的作用下,閥板輪流關閉閥體上的兩個通風口,使被打開的通風口與閥體上第三個通風口接通。上述閥門的採用,成倍減少了除塵器中閥門及其相應驅動機構的數量,從而提高了設備運行的可靠性,降低了製造成本,同時可減少內漏風的發生。
文檔編號F16K11/00GK2356191SQ9920212
公開日1999年12月29日 申請日期1999年1月12日 優先權日1999年1月12日
發明者白玉生, 鄧京林 申請人:江蘇雙龍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