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議論文:生氣,你我的權利
2025-01-24 21:57:09
臺灣著名學者龍應臺曾寫過一篇時文《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此文一出,曾一石激起千層浪,引起全社會對中國人何以不生氣的大討論。是的,中國人,你為什麼不生氣呢?身為一公民,生氣是你我的權利。
千百年裡中國自稱「禮儀之邦」,以德治天下,即使處理與鄰國糾紛也多秉承「先禮後兵」之傳統,除非迫不得已,極少勃然大怒,兵戎相見之舉。具體到個人,也多強調「修身養性」,以求「文質彬彬,然後君子」,能稱得上君子的,定然是內外兼修、溫文爾雅、不嗔不怒之人。「生氣」之舉,是能避則避,否則就欠缺風度了。久而久之,中華民族產生了一大批的「順民」,稍有反抗,敢於生氣的,神話如大鬧天宮的孫悟空,歷史如逼上梁山的水滸好漢,則一律定性為以下犯上的「刁民」。由此,魯迅說中國只有想做奴隸而不得和做穩了奴隸的兩種時代。魯迅這話儘管略顯偏激,但中國人缺乏生氣的基因也是不爭的事實。但時代發展到今天,中國人,不是奴隸,已是公民,生氣,該是你我的權利。
生氣,不是發洩,不是蠻橫,而是敢於表達自己的意見。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官員是人民的公僕,決策也應該體現民意的決策。我們不能苛求政府的盡善盡美,但也不應對決策的失誤置若罔聞,必要的時候我們——國家的公民應該敢於生氣,大膽地站出來,表達我們的意見。還記得廣州地鐵「統一化」改造的時候,敢於站出來的「舉牌哥」陳逸華嗎?還記得質疑廣州亞運後還要再花1.5億搞光亮工程的「拇指妹」小陽嗎?他們都是一些敢於生氣者,儘管他們還是學生,但只要是這個國家的公民,就有生氣的權利,就有表達不同意見的權利。而他們的行動最終也改變了政府的決策,調整甚至修改了原來的計劃。生氣,也是法制國家賦予我們每一個公民的權利。正如《好漢歌》裡所唱:「該出手時就出手」,生氣,必須的!
法治社會,公民的生氣、社會的監督也是促使政府廉潔,官員自律的有效途徑。還記得「表哥」的落馬嗎?事情起因就是網民的生氣。車禍現場,身為陝西安監局局長的楊達才居然一臉微笑,結果網民生氣了,一調查,這位微笑的局長居然擁有多塊名表,繼而又查出貪汙受賄等不法行為。公民一生氣,貪官就害怕。一個人的生氣可能微不足道,但全社會的生氣則可以形成一股強大的輿論,祛除歪風邪氣,還社會朗朗乾坤,青天白日。
一個公民、一個社會如此,一個國家、民族更要敢於生氣。近日日本罔顧歷史事實,大搞「購島」鬧劇,妄圖通過所謂的「國有化」侵佔釣魚島。面對這一醜惡行徑,我們必須生氣。生氣不是潑婦罵街的無理取鬧,也不是你打我一拳,我還你一腳的蠻橫衝動,而是在尊重事實的前提下有理有據的自我捍衛。一個能立足於世界民族之林的民族,應該是一個敢生氣,能生氣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