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21:11:01 1
專利名稱: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領域的回流比分配器,特別是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
背景技術:
化工工業中,精餾操作是重要的生產單元之一。精餾操作時是根據原料液的組成及特性等因素決定精餾操作參數,而精餾操作參數往往通過精餾塔中回流與採出量的比值來實現——稱之為回流比。精餾設備中回流比分配器主要分為兩種內置和外置的。
目前,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為立式筒體內的分配鬥與屈臂槓桿平行拉動型,參見附圖1,其內部結構為圓筒底部中間有一擋板,將筒體下部分隔成回流集液區和採出集液區兩部分;擋板上方有一個活動分配鬥與進液導管連為一體;進液導管與屈臂槓桿上端於筒體頂部穿出。分配鬥與進液導管整體與筒體頂部動鐵通用聯動屈臂槓桿大臂形成基本平行連接,在電磁閥的耦合作用力下,拉動動鐵牽引屈臂槓桿大臂向上運動,屈臂槓桿小臂拉動分配鬥在擋板上方左右擺動,將冷凝液導入回流集液區和採出集液區,從而達到回流與採出分配目的。
上述技術的缺陷是由於受動鐵直接作用的屈臂槓桿大臂與分配鬥之間是基本平行的位置關係,而小臂的作用力矩短,所以工作時要拉動分配鬥需用較大功率的電磁閥;同時,由於力矩短,分配鬥擺動角度小,分配鬥直徑受限,不能用於大流量分流;且可能由此造成分配鬥下口過於貼近擋板上端,形成濺液,使分餾液不能完全進入擋板一邊的區域。另外,此結構造成的故障率高,由於內部聯體,維修困難。因此,這樣的裝置只適合於小型的精餾設備或分餾少量的物料使用;其分餾精度不高。
發明內容
為了克服以上不足之處,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通過改進其內部結構,達到使分配更完全,提高設備分餾能力,減少故障率,便於維修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述手段達到目的的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包括立式筒體[8]、進液導管[6]、支撐杆[5]、電磁閥[4]、動鐵[3]、屈臂槓桿[2]、分配鬥[7]、擋板[9]、採出管[1]、回流管[10],分配鬥與槓桿形成的角度α=60°~120°。
分配鬥[7]與進液導管[6]互相獨立。
屈臂槓桿[2]的上端連通到筒體[8]的側壁上。
與原先的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相比,本實用新型具有以下優點1.由於分配鬥與屈臂槓桿大臂形成一定的角度,加長了槓桿的力矩,進而使電磁閥以較小的功率拉動較大的分配鬥;且分配鬥的擺動角度可以增大數倍,使得分配更完全;分配鬥直徑也可以增大數倍,故使分配的物料分量比原來的增大數倍;
2.因結構合理減少了故障率。
3.分配鬥、槓桿獨立於進液導管之外,安裝、維修方便。
綜上所述,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提高了分餾精度,更適合各種精餾設備或大量的物料分餾。
圖1,為作為背景技術的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內部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在全回流時的工作情況。
圖4,為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在全採出時的工作情況。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作進一步說明參見附圖2,說明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的內部結構如下筒體[8],進液導管[6],分配鬥[7],支撐杆[5],電磁閥[4],動鐵[3],屈臂槓桿[2],擋板[9],採出管[1],回流管[10]。
參見圖附3,說明本實用新型在全回流時的工作情況如下物料經過精餾塔蒸發後再經冷卻器冷凝,其液體經進液導管[6]進入分配鬥[7],再進入擋板[9]右部,通過回流管[10]回到精餾塔內,作全回流。此時,電磁閥[4]不工作,動鐵[3]及屈臂槓桿[2]、分配鬥[7]保持原狀。
參見圖附4,說明本實用新型在全採出時的工作情況如下物料經過精餾塔蒸發後再經冷卻器冷凝,其液體經進液導管[6]進入分配鬥[7],再進入擋板[9]左部,通過採出管[1]進入計量罐收集,作全採出。此時,電磁閥[4]通電工作,吸動動鐵[3]使之斜向上移動,帶動屈臂槓桿[2]使分配鬥[7]向左移動。
權利要求1.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包括立式筒體[8]、進液導管[6]、支撐杆[5]、電磁閥[4]、動鐵[3]、屈臂槓桿[2]、分配鬥[7]、擋板[9]、採出管[1]、回流管[10],其特徵為分配鬥與槓桿形成的角度α=60°~12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其特徵為分配鬥[7]與進液導管[6]互相獨立。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其特徵為屈臂槓桿[2]的上端連通到筒體[8]的側壁上。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化工領域的回流比分配器,特別是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本實用新型外置式回流比分配器包括立式筒體[8]、進液導管[6]、支撐杆[5]、電磁閥[4]、動鐵[3]、屈臂槓桿[2]、分配鬥[7]、擋板[9]、採出管[1]、回流管[10],分配鬥與槓桿形成的角度α=60°~120°。通過改進其內部結構,達到使分配更完全,提高設備分餾能力,減少故障率,便於維修的目的。
文檔編號B01D3/32GK2707345SQ20042002888
公開日2005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4年4月29日 優先權日2004年4月29日
發明者周濟民, 莊建生, 周震 申請人:天津市宣懷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