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2023-05-14 05:57:21 4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一種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特別是治療風熱感冒的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背景技術:
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目前治療感冒的中成藥物雖然不少,但多不針對單個類型的感冒,而是風寒感冒、風熱感冒用同樣的藥物,而且藥物的組成、藥量配比一成不變,不能靈活多變、隨症加減。西藥對感冒的治療主要是緩解症狀,防止繼發感染。其成分大多針對感冒主要症狀的單獨使用或複合製劑,如用解熱鎮痛藥阿司匹林、撲熱息痛、雙氯芬酸等治療發熱、全身疼痛;用血管收縮藥偽麻黃鹼等減輕鼻黏膜充血引起的鼻塞;用止咳藥右美沙芬等緩解感冒的咳嗽症狀;用抗組胺藥撲爾敏或苯海拉明等減少鼻黏膜液體分泌,治療打噴嚏、流涕等。這些西藥感冒藥的特點是在緩解症狀方面針對性較強、作用較快,缺點是大多對病毒無治療作用,副作用明顯。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新型治療風熱感冒的中藥製劑的技術方案,本發明的另一個目的是提供該藥物的製備方法。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為,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其特徵是由下述重量份數比的原料製成的藥劑,連翹8-14、荊芥穗5-9、桑葉6-10、蘆根6-10、牛蒡子6_10、桔梗8_14、 菊花5-8、苦杏仁5-8、貫眾6-10、板藍根8-14、薄荷5-9。優化的各種原料的重量份數比是連翹9-12、荊芥穗5-7、桑葉7_9、蘆根7_9、牛蒡子7_9、桔梗9_12、菊花5_8、苦杏仁5-8、貫眾6-9、板藍根10-12、薄荷5-8。優選的各種原料的重量份數比是連翹10、荊芥穗6、桑葉8、蘆根8、牛蒡子8、桔梗10、菊花6、苦杏仁6、貫眾8、板藍根10、薄荷6。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在於主要包括下述步驟A、浸泡,按照重量稱取連翹、荊芥穗、桑葉、蘆根、牛蒡子、桔梗、菊花、苦杏仁、貫眾、板藍根、放入砂鍋或搪瓷器皿中,加乾淨冷水(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3釐米為宜, 井水或自來水均可,但不能用礦泉水)浸泡1-2小時,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B、煎藥,將步驟A浸泡的中藥及浸泡液用砂鍋用文火煎藥沸騰後15-20分鐘後加入薄荷,再用文火煎藥沸騰後30分鐘,至藥湯200-260ml,濾去藥渣,裝瓶存放。服用方法本藥物湯劑為直接口服使用,服用前需徹底加溫後口服,一次 200-260ml,一天一次,連服3天,根據病情變化,在規定的範圍內加減藥量。
由本發明取得的藥液嚴禁孕婦患者使用。發明人認為風熱感冒是風熱之邪犯表、肺氣失和所致。症狀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頭脹痛、有汗、咽喉紅腫疼痛、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風熱感冒多見於夏秋季,外感風熱所致。中醫認為,風熱感冒是感受風熱之邪所致的表證,治療應以清熱解表、解毒,散結、消腫為主,輔以理氣、祛痰辯證治療。板藍根屬清熱解毒藥,有抗菌抗病毒作用,抑制病毒、細菌的生長,另有解毒及提高免疫力的作用,提高病人的抗病能力。連翹清熱解毒,散結消腫,主治熱病初起,風熱感冒,發熱,心煩,咽喉腫痛。薄荷有驅風、消炎、鎮痛、止癢功效,歸肺、肝經,有發散風熱,清利咽喉作用。荊芥穗性味辛,微溫,歸肺、肝經,有怯風解表作用,與連翹、薄荷同用,治療風熱表症效果好,與牛蒡子同用, 治療咽喉腫痛作用得到加強。桑葉味甘,苦,性寒,歸肺,肝經,用其疏散風熱,清肺潤燥。菊花味辛,甘,苦,性微寒,歸肺、肝經,用其散風清熱,用於頭痛眩暈,與桑葉共用,有協同作用。蘆根性味甘寒,既能清透肺胃氣分實熱,又能生津止渴、除煩,鎮咳,配桑葉、菊花、苦杏仁等藥用,鎮咳作用加強。牛蒡子辛散苦洩,寒能清熱,故有疏散風熱,宣肺利咽,用治咽喉腫痛、抗菌、抗病毒。苦杏仁有降氣、止咳、平喘、抗炎作用,用於止咳、平喘,對胸滿痰多者效果好。桔梗有宣肺、祛痰、利咽作用,主治咳嗽痰多、咽喉腫痛、肺癰吐膿、胸滿脅痛。貫眾有清熱解毒,涼血作用,主要用於時邪感、偏熱者、發熱重、惡寒輕、頭痛、咽紅、咽腫、口乾而渴、舌質紅、苔薄白、脈浮者。性味辛,苦,寒,入肺經。苦杏仁、桔梗、貫眾合用止咳、平喘、祛溼作用加強。發明人認為本發明符合中草藥君臣佐使的用藥規律,菊花、連翹散風、清熱、解毒屬主藥,暨君藥;貫眾屬佐藥;薄荷屬使藥,其它均屬臣藥。本發明自應用以來,治療風熱感冒561人,其中男病例367人,女病例194人,年齡最大病例74歲,最小的19歲,病程最長的15天,最短的1天,服藥後顯效較快的1-2天後症狀改善,1個療程(7天),風熱感冒症狀消失,鞏固1-2天,症狀多未復發;顯效較慢的,服藥後5天後症狀改善,1個療程後,症狀減輕,10-14天症狀基本消失。與目前廣泛應用的中成藥或西藥相比,治癒率高,療程較短,副作用少,未出現過敏或明顯的胃腸道副反應。王某, 女,46歲,工人。表現為發熱、微惡風、頭脹痛、咳嗽,查體體溫38. 9°C,脈搏112次/分,血壓123/83mmhg,神志清晰,有汗、咽喉紅腫、雙肺呼吸音稍粗,中醫診斷為風熱感冒,給予本發明湯劑^OMI 口服,一天一次,第二天,體溫降至正常,頭脹疼減輕,第三天咳嗽緩解,服用到7天,咳嗽消失,體溫、脈搏正常,查雙肺呼吸音清晰。痊癒。周某,女,32歲,個體工商業戶。表現為發熱重、微惡風、咳嗽、痰粘或黃、鼻塞黃涕、口渴喜飲。查體體溫39. 1°C,脈搏109次/分鐘,舌尖邊紅、苔薄白微黃,雙肺呼吸音粗。給予本發明湯劑^OMI 口服,一天一次,第二天,體溫降至37. 9°C,第三天咳嗽緩解,服用到7天,咳嗽消失,體溫、脈搏正常, 查舌苔正常,雙肺呼吸音清晰,痊癒。董某,男,19歲,中學生。表現為發燒,怕冷怕風不明顯,鼻子堵塞流濁涕,咳嗽聲重,有黏稠黃痰,頭痛、口渴喜飲、咽紅、咽幹或痛癢。大便幹,小便黃,檢查體溫39. 3°C,扁桃體紅腫,咽部充血,舌苔薄黃或黃厚,舌質紅、脈浮而快。給予解熱止痛片1片口服一次,本發明湯劑250ML,一天一次,第三天,咳嗽、流涕減輕,第七天症狀消失。姜某,女,74歲,農民,發熱,體溫38.6°C,微惡風寒,無汗,口乾渴,咯痰黃稠,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診斷為風熱感冒,給予本發明湯劑250MI 口服,一天一次,第二天,體溫降至37. 9°C,第三天咳嗽緩解,服用到7天,咳嗽消失,體溫、脈搏正常,查舌苔正常,痊癒。孔某,男,46歲,教師,鼻塞,流黃濁涕,咳嗽,咽紅幹痛,微汗,口乾渴,咯痰黃稠,舌尖紅,苔薄黃;脈浮數,診斷為風熱感冒,給予本發明湯劑^OMI 口服,一天一次,第二天,咽痛、口感減輕,第三天咳嗽緩解,服用到7天,鼻塞、咳嗽消失,脈搏正常,查舌苔正常,痊癒。本發明有益效果是組方優勢,本方突破了原有只是解表、抗病毒、止咳的治療方法,增加了理氣、祛溼、平喘藥物,治療更全面;價格優勢,原料易得,製備方法簡單,療效確切,價格相對便宜,而且目前使用中醫藥,醫保、合作醫療報銷政策均有優惠,更大程度的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工藝優勢,本藥物可以根據病人的需求,調整劑量,直接煎制湯劑,煎制方法簡單;療效優勢,本藥物相對起效快,1-3天顯效,7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再服3天;安全優勢,安全可靠,應用以來,沒有人出現明顯的過敏等不良反應;目前是治療風熱感冒的一種新型藥物。
具體實施例方式本發明具體實施方式
是實施例1A、浸泡,按照重量稱取連翹9克、荊芥穗6克、桑葉8克、蘆根8克、牛蒡子7克、桔梗9克、菊花6克、苦杏仁6克、貫眾7克、板藍根10克放入砂鍋或搪瓷器皿中,加乾淨冷水 (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3釐米為宜,井水或自來水均可,但不能用礦泉水)浸泡1-2 小時,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B、煎藥,將步驟A浸泡的中藥及浸泡液用砂鍋用文火煎藥沸騰後15分鐘後加入薄荷6克,再用文火煎藥沸騰後30分鐘,至藥湯200j60ml,濾去藥渣,裝瓶存放。實施例2A、浸泡,按照重量稱取連翹10克、荊芥穗6克、桑葉8克、蘆根8克、牛蒡子8克、 桔梗10克、菊花6克、苦杏仁6克、貫眾8克、板藍根10克放入砂鍋或搪瓷器皿中,加乾淨冷水(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3釐米為宜,井水或自來水均可,但不能用礦泉水)浸泡 1-2小時,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B、煎藥,將步驟A浸泡的中藥及浸泡液用砂鍋用文火煎藥沸騰後15分鐘後加入薄荷6克,再用文火煎藥沸騰後30分鐘,至藥湯200j60ml,濾去藥渣,裝瓶存放。實施例3A、浸泡,按照重量稱取連翹11克、荊芥穗7克、桑葉8克、蘆根8克、牛蒡子8克、 桔梗12克、菊花7克、苦杏仁7克、貫眾8克、板藍根10克放入砂鍋或搪瓷器皿中,加乾淨冷水(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3釐米為宜,井水或自來水均可,但不能用礦泉水)浸泡 1-2小時,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B、煎藥,將步驟A浸泡的中藥及浸泡液用砂鍋用文火煎藥沸騰後15分鐘後加入薄荷7克,再用文火煎藥沸騰後30分鐘,至藥湯200460ml,濾去藥渣,裝瓶存放。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其特徵是,由下述重量份數比的原料製成的藥物連翹 8-14、荊芥穗5-9、桑葉6-10、蘆根6-10、牛蒡子6-10、桔梗8-14、菊花5-8、苦杏仁5-8、貫眾 6-10、板藍根8-14、薄荷5-9。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比是 連翹9-12、荊芥穗5-7、桑葉7-9、蘆根7-9、牛蒡子7_9、桔梗9_12、菊花5_8、苦杏仁5-8、貫眾6-9、板藍根10-12、薄荷5-8。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其中各原料的重量份數比是 連翹10、荊芥穗6、桑葉8、蘆根8、牛蒡子8、桔梗10、菊花6、苦杏仁6、貫眾8、板藍根10、薄荷6。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的製備方法,其特徵是A、浸泡,按照重量稱取連翹、荊芥穗、桑葉、蘆根、牛蒡子、桔梗、菊花、苦杏仁、貫眾、板藍根、放入砂鍋或搪瓷器皿中,加乾淨冷水(煎藥用水量一般以浸過藥面3釐米為宜,井水或自來水均可,但不能用礦泉水)浸泡1-2小時,使藥物完全被水滲透;B、煎藥,將步驟A浸泡的中藥及浸泡液用砂鍋用文火煎藥沸騰後15-20分鐘後加入薄荷,再用文火煎藥沸騰後30分鐘,至藥湯200460ml,濾去藥渣,裝瓶存放。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屬於一種中藥製劑及製備方法,特別是治療風熱感冒的藥物及其製備方法。該藥物主要是由下述重量份數比原料製成的藥物,連翹8-14、荊芥穗5-9、桑葉6-10、蘆根6-10、牛蒡子6-10、桔梗8-14、菊花5-8、苦杏仁5-8、貫眾6-10、板藍根8-14、薄荷5-9。本發明有益效果是組方優勢,本方突破了原有只是解表、抗病毒、止咳的治療方法,增加了理氣、祛溼、平喘藥物,治療更全面;價格優勢,原料易得,製備方法簡單,療效確切,價格相對便宜,而且目前使用中醫藥,醫保、合作醫療報銷政策均有優惠,更大程度的減輕了病人的負擔;工藝優勢,本藥物可以根據病人的需求,調整劑量,直接煎制湯劑,煎制方法簡單;療效優勢,本藥物相對起效快,1-3天顯效,7天為一療程,必要時再服3天;安全優勢,安全可靠,應用以來,沒有人出現明顯的過敏等不良反應;目前是治療風熱感冒的一種新型藥物。
文檔編號A61P11/00GK102210819SQ20111013758
公開日2011年10月12日 申請日期2011年5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5月26日
發明者管淑娟, 翟士勇, 董宜忠, 郭永江, 郭秀麗 申請人:平陰縣孔村衛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