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濾布濾池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5-13 17:43:36 1
一種濾布濾池系統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濾布濾池系統,包括濾池裝置、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濾池裝置包括汙水處理區、濾後水區和出水區。過濾裝置包括若干規則排列的過濾單元,過濾單元包括濾框、濾布和濾布支架,濾框是中空的網格狀框架,濾布支架是「W」形波紋狀濾網,濾布220緊密鋪設在上述濾網上。反衝洗裝置包括行車動力裝置和反衝洗負壓管系,行車動力裝置包括行車臺、行車導軌、行車電機。反衝洗負壓管系包括吸泥泵、輸泥管、清洗總管、清洗連接管和「W」形波紋狀吸泥管。本實用新型採用波紋形過濾面及反衝洗部件提高了過濾裝置的有效過濾面積,工作效率高,出水量大,出水質量更好。
【專利說明】一種濾布濾池系統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濾池系統,特別涉及一種具有自清洗裝置的濾布濾池系統,屬於汙水處理系統領域。
【背景技術】
[0002]纖維濾布濾池主要應用在地表水淨化、汙水深度處理、工業水處理等領域,主要通過過濾介質除去汙水中的懸浮物,再結合淨化藥劑等使用可同時除去汙水中的部分磷,經過濾後的水源可滿足景觀用水、中水回用處理的要求以及城市汙水處理廠標一級A排放改造要求。板式濾布濾池的過濾方式分為由內向外過濾形式和由外向內的過濾形式,由內向外過濾的典型方案是FLUIDYNE公司的同類產品,這種過濾模塊採用氣衝的方式實現反衝洗,同時採用多個電磁閥實現頻繁開關達到控制水流的目的,這種方案的缺點是多個電磁閥的控制系統不易操作,而且電磁閥容易損壞,增加了設備使用和維護成本。由外向內過濾方案在國內不乏應用,其中比較常用的方案是反衝洗採用行車帶動吸盤沿濾布表面往返抽吸的方式,這種方案的缺點是吸盤在工作時容易與濾布接觸,從而導致濾布表面磨損,而且濾布固定在濾池結構上,不易更換。申請號是201220548528.9的專利文件公開了 「一種平板式濾布濾池」,包括各種管系、閥件、纖維濾布和反抽吸吸盤等,採用平板式過濾面,依靠待濾水內部的運動透過濾布過濾,出水量一般。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濾布濾池系統公開了新的方案,採用波紋形過濾面及與其相配合的反衝洗部件,增大了過濾裝置的有效過濾面積,有利於汙水透過濾布,解決了現有平板式濾布濾池出水量不高的問題。
[0004]本實用新型濾布濾池系統包括濾池裝置、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
[0005]濾池裝置包括汙水處理區、濾後水區和出水區,所述汙水處理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汙水進水管111,汙水處理區內設有上述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濾後水區包括設置在汙水處理區底部下的濾後水匯流區和設置在汙水處理區側壁外的濾後水積水區,出水區是設置在濾後水積水區內的半封閉結構,出水區上部與濾後水積水區連通,出水區下部側壁上設有出水管131。
[0006]過濾裝置包括若干規則排列的過濾單元,過濾單元包括濾框210、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濾框210是中空的網格狀框架,上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內部縱橫連通的支管壁上設有若干規則分布的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底部設有濾後水排出口 212。濾布支架230是「W」形波紋狀濾網,濾布220緊密鋪設在上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濾框210、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組成封閉的濾後水空間,上述空間內的濾後水依次經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內部和濾後水排出口 212進入濾後水匯流區。
[0007]反衝洗裝置包括行車動力裝置和反衝洗負壓管系,行車動力裝置包括行車臺311、設置在汙水處理區上部開口相對兩側邊上的行車導軌312、設置在行車臺311上的行車電機313,行車臺311底部設有若干傳動軸314,傳動軸314兩端分別設有滾輪315,行車電機313與上述若干傳動軸314中的一個通過傳動鏈傳動連接,行車電機313帶動行車臺311通過滾輪315沿行車導軌312往復運動。反衝洗負壓管系包括吸泥泵321、輸泥管322、清洗總管323、清洗連接管324和「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設置在行車臺311上的吸泥泵321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清洗連接管324 —端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清洗連接管324另一端與吸泥管325中部密封連通,「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的反衝洗端開有吸泥縫口 326,吸泥縫口 326與鋪設在上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的濾布220貼近配合。行車臺311帶動反衝洗負壓管系通過吸泥縫口 326沿濾布220表面移動,吸泥縫口 326將濾布220表面的雜質顆粒依次通過清洗連接管324、清洗總管323和輸泥管322抽吸排出。
[0008]本實用新型濾布濾池系統採用波紋形過濾面及反衝洗部件提高了過濾裝置的有效過濾面積,工作效率高,出水量大,出水質量更好。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9]圖1是本實用新型濾布濾池系統主視剖視示意圖。
[0010]圖1-1是圖1濾布濾池系統俯視示意圖。
[0011]圖1-2是圖1濾布濾池系統左視剖視示意圖。
[0012]圖2是本實用新型的行車臺上部裝置俯視示意圖。
[0013]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配合局部示意圖。
[0014]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配合俯視剖視示意圖。
[0015]圖5是本實用新型的反衝洗負壓管系局部示意圖。
[0016]圖5-1是圖5反衝洗負壓管系的吸泥管示意圖。
[0017]圖6是本實用新型的過濾單元局部剖視示意圖。
[0018]圖6-1是圖6過濾單元的濾框內部支管示意圖。
[0019]圖1?6系列中,111是汙水進水管,112是排泥槽,113是排泥總管,114是排泥管,115是進水緩衝擋板,116是可調出水堰板,121是放空管,131是出水管,210是濾框,211是排水通孔,212是濾後水排出口,220是濾布,230是濾布支架,311是行車臺,312是行車導軌,313是行車電機,314是傳動軸,315是滾輪,321是吸泥泵,322是輸泥管,323是清洗總管,324是清洗連接管,325是吸泥管,326是吸泥縫口,327是連接部件,328是支撐板,331是鼓風機。
【具體實施方式】
[0020]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
[0021]如圖1?6系列所示,本實用新型濾布濾池系統示意圖。濾布濾池系統包括濾池裝置、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
[0022]濾池裝置包括汙水處理區、濾後水區和出水區,所述汙水處理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汙水進水管111,汙水處理區內設有上述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濾後水區包括設置在汙水處理區底部下的濾後水匯流區和設置在汙水處理區側壁外的濾後水積水區,出水區是設置在濾後水積水區內的半封閉結構,出水區上部與濾後水積水區連通,出水區下部側壁上設有出水管131。[0023]過濾裝置包括若干規則排列的過濾單元,過濾單元包括濾框210、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濾框210是中空的網格狀框架,上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內部縱橫連通的支管壁上設有若干規則分布的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底部設有濾後水排出口 212。濾布支架230是「W」形波紋狀濾網,濾布220緊密鋪設在上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濾框210、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組成封閉的濾後水空間,上述空間內的濾後水依次經排水通孔211、上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內部和濾後水排出口 212進入濾後水匯流區。
[0024]反衝洗裝置包括行車動力裝置和反衝洗負壓管系,行車動力裝置包括行車臺311、設置在汙水處理區上部開口相對兩側邊上的行車導軌312、設置在行車臺311上的行車電機313,行車臺311底部設有若干傳動軸314,傳動軸314兩端分別設有滾輪315,行車電機313與上述若干傳動軸314中的一個通過傳動鏈傳動連接,行車電機313帶動行車臺311通過滾輪315沿行車導軌312往復運動。反衝洗負壓管系包括吸泥泵321、輸泥管322、清洗總管323、清洗連接管324和「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設置在行車臺311上的吸泥泵321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清洗連接管324 —端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清洗連接管324另一端與吸泥管325中部密封連通,「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的反衝洗端開有吸泥縫口 326,吸泥縫口 326與鋪設在上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的濾布220貼近配合。行車臺311帶動反衝洗負壓管系通過吸泥縫口 326沿濾布220表面移動,吸泥縫口 326將濾布220表面的雜質顆粒依次通過清洗連接管324、清洗總管323和輸泥管322抽吸排出。
[0025]上述方案中,濾布濾池系統的整體長、寬和高的尺寸優選是5m*2.lm*2.6m,過濾裝置優選包括3行*6列,共18個規則排列的過濾單元,過濾單元的過濾截面尺寸優選是
濾布220的材質優選是纖維編織毛絨濾布,濾布的過濾精度小於等於10微米,濾布的有效過濾深度大於3毫米。濾框210的長和高優選是I米?1.5米和I米?1.5米,排水通孔211的孔徑優選是3毫米?5毫米,上述若干規則分布的排水通孔211中心間距優選是1.5釐米?2.5釐米,吸泥縫口 326的縫寬和縫長優選是0.8毫米?1.2毫米和0.5米?0.8米。以上尺寸均是優選的方案,並不限於這些特定的數值,應當根據實際的應用場合選擇適合的數值。
[0026]為了提高過濾裝置的工作效率,提高出水量,本方案的過濾單元還可以設計成雙面過濾方式,雙面過濾方式在單面過濾方式基礎上提高了過濾效率和出水量,具體是濾框210兩側分別設有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設在濾框210兩側的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與濾布支架230組成封閉的濾後水空間。為了實現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與濾框210的密閉組合,本方案在濾框210側面上設置帶有密封圈的插槽,將設定尺寸的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例如長和寬是I米和I米的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插入上述濾框210側面上的插槽中,保證過濾裝置邊緣處不漏水,過濾裝置整體呈密閉狀態。這種插拔式結構使得過濾裝置更換、維修濾布和濾布支架更加方便。為了便於設備的維護和更換,降低管系的拆裝難度,本方案還可以在清洗連接管324與清洗總管323間增設連接軟管,如圖5所示,這樣就方便了管系的更換、維護和拆裝,也使得清洗連接管324與清洗總管323間的位置關係更加靈活。
[0027]過濾裝置在處理一定量汙水後,在濾布表面和深層會聚集大量汙水中的雜質顆粒,隨著這些雜質顆粒的不斷增多,濾布的過濾能力逐漸下降,濾池中汙水水位不斷升高,此時應當開啟反衝洗裝置,利用抽吸水流將濾布上粘附的雜質顆粒吸除,但是,基於汙水通過濾布的具體方式,雜質顆粒在濾布上多是呈層狀分布,一部分雜質顆粒分布在濾布深層裡內,如果直接採用抽吸的方式清除,通常不能有效清除濾布表層雜質顆粒以下的雜質以及深層裡內的雜質。為了改善反衝洗裝置的清潔效果,本方案引入了正壓噴射氣流鬆動濾布表層雜質顆粒的方案,具體是反衝洗裝置還包括鼓風機331,鼓風機331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壓力氣流依次經清洗總管323、清洗連接管324和吸泥管325的吸泥縫口 326噴射到濾布220表面上。正壓噴射氣流的衝擊強度不宜過高,以能夠鬆動濾布表層雜質顆粒為最佳方式。
[0028]過濾裝置在反衝洗過程中,濾布220始終承受因負壓抽吸而引起的水流衝擊作用,這種內部作用容易使得濾布脫離濾布支架或在兩者之間產生局部脫離,影響過濾裝置正常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方案採用壓緊部件將濾布壓牢在濾布支架上,防止兩者產生不能接受的脫離現象,具體是過濾裝置還包括若干條狀「V」形壓板,壓板壓設在所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濾布220波谷處。上述條狀「V」形壓板可以根據實際需要均布設置在指定位置,其個數應當根據實際需要選定。
[0029]反衝洗裝置在工作過程中利用吸泥管325貼近濾布220表面抽吸粘附在濾布上的雜質顆粒,這個過程是通過吸泥管吸泥縫口 326沿濾布表面來回掃吸實現的,在這個過程中,採用一個軸向尺寸較大的吸泥管以滿足覆蓋整個濾布表面的要求,吸泥管吸泥縫口處的抽吸壓力不均勻,導致濾布不同區域反衝洗效果的差異,影響濾布的正常工作。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本方案可以採用多個軸向尺寸較小的吸泥管代替僅採用一個軸向尺寸較大的吸泥管的方案,這樣便於控制各吸泥管的抽吸壓力均勻,具體是反衝洗裝置優選包括2個「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上述2個「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平行錯位排列,吸泥管325通過連接部件327與清洗總管323外壁向下延伸出的支撐板328固定連接。以上方案中,並不限於2個「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還可以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的其他個數的方案,為了保證各吸泥管的穩定性,上述方案還採用了連接部件327將各吸泥管固定在支撐板上,這樣保證了各吸泥管在移動過程中不致於扭動錯位。
[0030]在吸泥管325沿濾布220表面來回掃吸的過程中,應當將兩者的間距控制在恰當的範圍內,如果兩者相距太遠,抽吸清理效果就會下降,如果兩者相距太近,又容易發生吸泥管325摩擦濾布220表面,造成損壞濾布220的事故。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方案採用了可以調節吸泥管吸泥縫口 326與濾布220間隔距離的彈性連接部件,如圖4所示,連接部件327包括吸泥管連板和支撐板連板,吸泥管連板和支撐板連板間設有彈性部件,吸泥管連板與吸泥管325固定連接,吸泥管連板與支撐板連板通過彈性部件應力連接,支撐板連板與支撐板328固定連接。吸泥管連板與支撐板連板的具體連接方式可以是通過兩對長螺栓和螺母的內外螺紋配合關係連接,在吸泥管連板與支撐板連板間螺栓上套設彈簧部件,通過旋緊或旋鬆螺母調整吸泥管連板與支撐板連板間距離,從而達到調整吸泥管325與濾布220間距離的技術目的。
[0031]為了便於排放反衝洗抽吸所得泥水,使其不致於堵塞管道,本方案設計了排泥槽和排泥管組合使用的方案,與此同時,汙水處理區內的汙水水體處於層流狀態,其中較大的固體雜質顆粒會自然沉降沉澱到區域底部,是否能夠及時排除沉降的汙泥顆粒對於保證汙水的處理質量也有較大的影響,而且在濾池閒置維護的狀態下應當放空濾後水區內的積水,避免造成人為的汙染。為了配合解決以上問題,本方案的濾池裝置還包括排放管系,排放管系包括設置在汙水處理區上部邊緣外側的排泥槽112和排泥總管113,反衝洗所得雜質顆粒依次通過輸泥管322、排泥槽112和排泥總管113排出,排泥槽112的長、寬和高優選是5m*0.3m*0.4m,但並不限於該尺寸,而應當根據濾池的具體尺寸和設計要求適當選擇。汙水處理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排泥管114,排泥管114與排泥總管113密封連通,汙水處理區內沉澱所得雜質顆粒依次通過排泥管114和排泥總管113排出。濾後水積水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放空管121,放空管121與排泥總管113密封連通,濾後水積水區內積存的濾後水依次通過放空管121和排泥總管113排出。以上配套管路使得濾池處理汙水的效率提高,更加便於維護。
[0032]濾池在處理汙水過程中對汙水的進水流量也有要求,流量太大會導致汙水處理區內布水不均勻,情況嚴重時還會造成汙水處理區內汙水劇烈運動,影響汙水處理效果。為了解決以上問題,本方案在汙水進水口處設置流量控制裝置。為了調節濾後水積水區內水位的高度,保證濾後水區內水量指標以及出水區的出水流量,本方案在濾後水積水區與出水區接界處設置了水位高度控制裝置。以上設計的具體實施方案是汙水進水管111進水口前方設有進水緩衝擋板115,出水區上部與濾後水積水區連通處設有可調出水堰板116,濾後水通過可調出水堰板116進入出水區。進水緩衝擋板使得進水在其噴射方向上受到阻擋,從而降低了進水的噴射流速,進水緩衝擋板的具體結構可以是通過支架固定在進水口前方的擋板,支架的底部固定連接在進水口處汙水處理區內壁上,擋板的材質優選是304不鏽鋼。可調出水堰板的具體結構可以是可伸縮疊置的若干擋板,若干擋板的邊緣通過卡槽部件固定,使用時抽拉部分擋板使其與其它擋板的位置錯開,從而增加堰板整體的尺寸,擋板的材質優選是304不鏽鋼。
[0033]濾池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濾布的處理能力會持續下降,而且每個獨立的過濾單元都存在正常的使用磨損,當這種磨損達到一定程度後,過濾單元將喪失處理汙水的能力。以上種種問題都會對濾池處理汙水的質量帶來影響,為了減輕或消除這種不利影響,在實際使用中通常採取定時反衝洗抽吸的方式對濾布表面進行清理,以恢復濾布的處理能力,同時定期人工檢查每個過濾單元的完好程度,以判斷是否需要更換過濾單元。這種人為主觀的定時清理和人工檢查的方式存在諸多缺點,例如清洗不及時,人為的疏忽和漏檢等。為了克服以上弊端,本方案引入了濾池智能監控系統,通過這個系統對濾池的工作過程適時監控,具體是濾布濾池系統還包括智能監控系統,智能監控系統包括汙水處理區水位監測模塊、反衝洗裝置監控模塊和過濾單元濁度監測模塊,汙水處理區水位監測模塊將汙水處理區內汙水水位狀態的信號傳送給反衝洗裝置監控模塊,反衝洗裝置監控模塊根據得到的信號開啟或關閉反衝洗裝置,過濾單元濁度監測模塊將監測得到的過濾單元濾後水濁度信號傳送到終端設備上形成濁度信息,操作人員根據上述濁度信息判斷過濾單元的工作狀態。當濾布的處理能力逐漸下降時,汙水處理區內的汙水滲入濾布的流量下降,汙水水位上升,此時開啟反衝洗裝置是恰當和適時的。所引入的濁度監測模塊適時對每個過濾單元內濾後水的濁度進行檢測,以判斷過濾單元是否損壞。上述模塊、電路及其包含的電子元件均可以選擇本領域公知的方案,但也可以根據具體的需要選擇恰當的方案。
[0034]本方案的濾布濾池系統採用「W」形波紋狀過濾表面的設計使得汙水在橫向和縱向上的所有運動都能夠形成通過濾布的動力,而且彎折的曲面設計使得過濾面積有效增大,波紋形過濾部件和與其配合的波紋形反衝洗部件實現了有效增強過濾裝置處理汙水能力的目的,在進水SS < 30mg/L,汙水的處理規模達到了 4000m3/天,出水SS < 10mg/L,在佔用同樣空間的前提下,其處理汙水的能力是傳統砂濾池的10倍左右,運行維護方便,模塊化設計,建設周期短。採用正壓噴射氣流在反衝洗開始前對濾布表面雜質顆粒進行鬆動的方法有效提高了反衝洗的清潔質量,採用吸泥管連接部件的彈性調距設計方案,克服了吸泥管與濾布間容易產生摩擦的問題,提高濾布的使用壽命,使用濾池內原有的水源在過濾汙水的同時進行反衝洗,裝置結構簡單高效,節水節能。採用智能監控系統,實現了單個過濾單元的實時監測,發現問題能夠及時予以處理,保證出水質量,而且自動化的控制模式在基本無人值守的情況下使得濾池高效運作,提高了系統的運行效率。基於以上特點,本方案的濾布濾池系統具有實質性特點和進步。
[0035]本方案的濾布濾池系統並不限於實施例公開的內容,實施例中出現的技術方案可以單獨存在,也可以相互包含,本領域技術人員根據本方案結合公知常識作出的簡單替換方案也屬於本方案的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是包括濾池裝置、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 所述濾池裝置包括汙水處理區、濾後水區和出水區,所述汙水處理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汙水進水管(111),所述汙水處理區內設有所述過濾裝置和反衝洗裝置,所述濾後水區包括設置在所述汙水處理區底部下的濾後水匯流區和設置在所述汙水處理區側壁外的濾後水積水區,所述出水區是設置在所述濾後水積水區內的半封閉結構,所述出水區上部與所述濾後水積水區連通,所述出水區下部側壁上設有出水管(131); 所述過濾裝置包括若干規則排列的過濾單元,所述過濾單元包括濾框(210)、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濾框(210)是中空的網格狀框架,所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內部縱橫連通的支管壁上設有若干規則分布的排水通孔(211),所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底部設有濾後水排出口(212);濾布支架(230)是「W」形波紋狀濾網,濾布(220)緊密鋪設在所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濾框(210)、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組成封閉的濾後水空間,所述空間內的濾後水依次經排水通孔(211)、所述中空網格狀框架內部和濾後水排出口(212)進入所述濾後水匯流區; 所述反衝洗裝置包括行車動力裝置和反衝洗負壓管系,所述行車動力裝置包括行車臺(311)、設置在所述汙水處理區上部開口相對兩側邊上的行車導軌(312)、設置在行車臺(311)上的行車電機(313),行車臺(311)底部設有若干傳動軸(314),傳動軸(314)兩端分別設有滾輪(315),行車電機(313)與所述若干傳動軸(314)中的一個通過傳動鏈傳動連接,行車電機(313)帶動行車臺(311)通過滾輪(315)沿行車導軌(312)往復運動;所述反衝洗負壓管系包括吸泥泵(321)、輸泥管(322)、清洗總管(323)、清洗連接管(324)和「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設置在行車臺(311)上的吸泥泵(321)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清洗連接管(324) —端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清洗連接管(324)另一端與吸泥管(325)中部密封連通,「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的反衝洗端開有吸泥縫口(326),吸泥縫口(326)與鋪設在所述「W」形波紋狀濾網上的濾布(220)貼近配合;行車臺(311)帶動所述反衝洗負壓管系通過吸泥縫口(326)沿濾布(220)表面移動,吸泥縫口(326)將濾布(220)表面的雜質顆粒依次通過清洗連接管(324)、清洗總管(323)和輸泥管(322)抽吸排出。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濾框(210)兩側分別設有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設在濾框(210)兩側的濾布(220)和濾布支架(230)與濾布支架(230)組成封閉的濾後水空間。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反衝洗裝置還包括鼓風機(331),鼓風機(331)與清洗總管(323)密封連通,壓力氣流依次經清洗總管(323)、清洗連接管(324)和吸泥管(325)的吸泥縫口(326)噴射到濾布(220)表面上。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反衝洗裝置包括2個「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所述2個「W」形波紋狀吸泥管(325)平行錯位排列,吸泥管(325)通過連接部件(327)與清洗總管(323)外壁向下延伸出的支撐板(328)固定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連接部件(327)包括吸泥管連板和支撐板連板,所述吸泥管連板和支撐板連板間設有彈性部件,所述吸泥管連板與吸泥管(325)固定連接,所述吸泥管連板與支撐板連板通過所述彈性部件應力連接,所述支撐板連板與支撐板(328)固定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濾池裝置還包括排放管系,所述排放管系包括設置在所述汙水處理區上部邊緣外側的排泥槽(112)和排泥總管(113),反衝洗所得雜質顆粒依次通過輸泥管(322)、排泥槽(112)和排泥總管(113)排出;所述汙水處理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排泥管(114),排泥管(114)與排泥總管(113)密封連通,所述汙水處理區內沉澱所得雜質顆粒依次通過排泥管(114)和排泥總管(113)排出;所述濾後水積水區下部側壁上設有放空管(121),放空管(121)與排泥總管(113)密封連通,所述濾後水積水區內積存的濾後水依次通過放空管(121)和排泥總管(113)排出。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汙水進水管(111)進水口前方設有進水緩衝擋板(115),所述出水區上部與所述濾後水積水區連通處設有可調出水堰板(116),濾後水通過可調出水堰板(116)進入所述出水區。
8.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濾布濾池系統,其特徵在於,所述濾布濾池系統還包括智能監控系統,所述智能監控系統包括汙水處理區水位監測模塊、反衝洗裝置監控模塊和過濾單元濁度監測模塊,所述汙水處理區水位監測模塊將所述汙水處理區內汙水水位狀態的信號傳送給所述反衝洗裝置監控模塊,所述反衝洗裝置監控模塊根據得到的信號開啟或關閉反衝洗裝置,所述過濾單元濁度監測模塊將監測得到的過濾單元濾後水濁度信號傳送到終端設備上形成濁度信息,操作`人員根據所述濁度信息判斷所述過濾單元的工作狀態。
【文檔編號】B01D29/52GK203417508SQ201320527381
【公開日】2014年2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7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7日
【發明者】鄭陽華, 夏小洪, 童致軍, 吳靜, 龔本濤, 魏振, 鄭陽波, 劉慧霞 申請人:上海華勵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