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的製作方法
2023-12-03 12:39:16 2

本實用新型明屬於電池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
背景技術:
要把磷酸鐵鋰電池組,特別是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運行中的直流系統實時信息,如:電壓、控合母電壓電流、充電電流、蓄電池信息等等,通過強大的行動網路進行無線採集上傳至後臺以達到智能化管理,這樣就提出了一種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其包括交流配電模塊、電池組、為所述電池組充電的充電模塊、與所述電池組和充電模塊連接的監控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和輸出模塊;所述交流配電模塊的輸入端連接交流電源,其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模塊,用以向充電模塊提供電能;所述監控模塊包括電壓監測單元、電流監測單元、絕緣監測單元和溫度監測單元,用以分別監測電池組的電壓、電流、絕緣性和溫度;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所述監控模塊連接,用以將監測信號實用新型送至監控中心;所述輸出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池組,將所述電池組電能通過第一輸出端輸出。
然而在使用過程中,無線通訊模塊一般架設於位於工作室的容器內,而現場往往會有若干無線通訊模塊都架設於位於工作室的容器內,在須向無線通訊模塊執行啟停之際,就須把每個對應的容器的前蓋板拉出以便執行無線通訊模塊啟停,然而在工作室元氣部件越來越多之 際,空閒區域就會越來越少,前蓋板拉出就須佔用更多的區間;另外如果無線通訊模塊數量增多所述容器架構不容易面向工作室來用不高的費用實現高效執行。
還有就是容器在無線通訊模塊運行時溫度上升得很快,但是現在還沒有冷卻設備,並且在容器內啟停無線通訊模塊不方便。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明的目的提供一種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避免了現有技術中前蓋板拉出就須佔用更多的區間、無線通訊模塊數量增多容器架構不容易面向工作室來用不高的費用來實現高效執行、容器還沒有冷卻設備、在容器內啟停無線通訊模塊不方便的缺陷。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明提供了一種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的解決方案,具體如下:
一種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包括交流配電模塊、電池組、為所述電池組充電的充電模塊、與所述電池組和充電模塊連接的監控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和輸出模塊;所述交流配電模塊的輸入端連接交流電源,其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模塊,用以向充電模塊提供電能;所述監控模塊包括電壓監測單元、電流監測單元、絕緣監測單元和溫度監測單元,用以分別監測電池組的電壓、電流、絕緣性和溫度;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所述監控模塊連接,用以將監測信號實用新型送至監控中心;所述輸出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池組,將所述電池組電能通過第一輸出端輸出;
另外所述無線通訊模塊數量為兩個以上,所有的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安裝在容器內,所述容器含有容器主體A9和架設在容器主體A9裡的區域中的位於一邊的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位於另一邊的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所述容器主體A9上同其背壁相對的端壁上帶有朝向執行人員的貫通腔A91,所述容器主體A9裡面的區域在處在貫通腔A91兩邊所在之處各自被配置成提供給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第一閉合區域與提供給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第二閉合區域,所述第一閉合區域與第二閉合區域所在之處同其背壁相對的端壁朝向執行人員的部分都被閉合;
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分別經由設在其下端的滑塊A940,A950來用於分別讓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跟著架設在所述容器主體A9上的滑槽進行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往復滑動;
所述容器A9的同背壁相對的端壁上架設著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與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比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的位置要高,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與所述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的二等分位置都帶有限位孔A923,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頂部與底部各自連接著可受力屈伸的第一玻青銅片A942,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頂部與底部各自連接著可受力屈伸的第二玻青銅片A952,所述第一玻青銅片A942與第二玻青銅片A952都用來同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和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中的對應著相結合,另外其下部都帶有朝著用於限位的 溝路的下部反向的方向挺起的漸縮部A9429,A9520;
在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憑藉滑槽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往復滑動之際,所述第一玻青銅片A942可按照對應的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的下部挪動,另外在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遷移到所述貫通腔之際,所述第一玻青銅片A942同所述限位孔A923相結合來執行對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限位;
在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憑藉滑槽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往復滑動之際,所述第二玻青銅片A952可按照對應的所述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的下部挪動,另外在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遷移到所述貫通腔之際,所述第二玻青銅片A952同所述限位孔A923相結合來執行對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限位;
所述容器A9內架設著用來各自傳動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從一邊到另一邊的絲槓傳動部件A82和同所述絲槓傳動部件A82軸連接的馬達設備A81;
所述絲槓傳動部件A82含有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和透過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轉輥A820,所述轉輥A820包括包裹於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中的第一輥體A8202和透過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朝外並朝著一邊延展的第二輥體A8201,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表面與所述第二輥體A8201的表面都帶有絲槽來分別同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相絲接,所述第一輥體A8202經由轉動座架設在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中,另外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與所述第二輥體A8201的一頭經由 轉動座而架設在所述容器主體A9上;
所述轉輥A820透過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朝外並朝著另一邊延展的端部A82021的橫向跨度比所述轉輥A820其餘部分的橫向跨度要長,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距離端部A82021最近的一頭同第二中空管狀杆件A8210相連,所述馬達設備A81帶有轉杆A811,所述轉杆A811以嵌接方式並且在水平向上能相對移動地同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相連,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的外壁上帶有均勻環繞該外壁的第一嵌接頭A61,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距離端部A82021最遠的一頭的內壁上帶有均勻環繞該內壁的第二嵌接頭A62,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裡面的中空區間劃成同所述第二嵌接頭A62相應的第一區間A621和其它的第二區間A620,在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移動時,能夠讓所述端部A82021處在所述第二區間A620內卻沒同所述第二嵌接頭A62相結合,所述第一嵌接頭A61同所述第二中空管狀杆件A8210相結合,這樣所述馬達設備A81可帶動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旋動;在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移動時,還能夠讓所述端部A82021處在所述第一區間A621內並同所述第二嵌接頭A62相結合,所述第一嵌接頭A61同所述第二中空管狀杆件A8210相分開,這樣所述馬達設備A81可帶動所述轉輥A820旋動;
所述容器A9一邊的表面上帶有送氣機A8102,所述容器A9另一邊的表面上帶有出氣通道A8103與擋灰板A8104,所述出氣通道A8103與擋灰板A8104相向設置,所述馬達設備A81壁上帶著鰭管A8101;
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上安裝著線性傳動裝置,所述線性傳動裝 置同架設在所述馬達設備的壁上的卡接設備相卡接,這樣能夠沿著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的中心線延展方向執行操縱。
經過這樣的架構,因為實用了若干無線通訊模塊只須一個貫通腔體的架構,所以防止了對所有無線通訊模塊各自開前蓋板和開設貫通腔的問題;另外使用一個傳動部件,只須一個馬達設備,就能完成對若干無線通訊模塊的傳動,費用不高;因為在一般條件下,無線通訊模塊遷移到閉合區域,就能夠防止無線通訊模塊受損;給前蓋板拉出的空間也不用考慮了。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明的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的結構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明的容器的示意圖。
圖3為本實用新型明的容器的部分示意圖。
圖4為本實用新型明的部分示意圖。
圖5為本實用新型明的第三中空管狀杆件的連接圖。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明內容作進一步說明:
參照圖1-圖5所示,便利型24V和9.6Ah磷酸鐵鋰電池組,包括交流配電模塊、電池組、為所述電池組充電的充電模塊、與所述電池組和充電模塊連接的監控模塊,以及無線通訊模塊和輸出模塊;所述交流配電模塊的輸入端連接交流電源,其輸出端連接所述充電模塊,用以向充電模塊提供電能;所述監控模塊包括電壓監測單元、電流監 測單元、絕緣監測單元和溫度監測單元,用以分別監測電池組的電壓、電流、絕緣性和溫度;所述無線通訊模塊與所述監控模塊連接,用以將監測信號實用新型送至監控中心;所述輸出模塊的輸入端連接所述電池組,將所述電池組電能通過第一輸出端輸出;
另外所述無線通訊模塊數量為兩個以上,所有的所述無線通訊模塊安裝在容器內,所述容器含有容器主體A9和架設在容器主體A9裡的區域中的位於一邊的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位於另一邊的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所述容器主體A9上同其背壁相對的端壁上帶有朝向執行人員的貫通腔A91,所述容器主體A9裡面的區域在處在貫通腔A91兩邊所在之處各自被配置成提供給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第一閉合區域與提供給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第二閉合區域,所述第一閉合區域與第二閉合區域所在之處同其背壁相對的端壁朝向執行人員的部分都被閉合;
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分別經由設在其下端的滑塊A940,A950來用於分別讓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跟著架設在所述容器主體A9上的滑槽進行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往復滑動,這樣,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可選一來滑動至所述貫通腔A91來讓執行人員執行;
所述容器A9的同背壁相對的端壁上架設著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與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比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的位置要高,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與 所述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的二等分位置都帶有限位孔A923,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頂部與底部各自連接著可受力屈伸的第一玻青銅片A942,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頂部與底部各自連接著可受力屈伸的第二玻青銅片A952,所述第一玻青銅片A942與第二玻青銅片A952都用來同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和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中的對應著相結合,另外其下部都帶有朝著用於限位的溝路的下部反向的方向挺起的漸縮部A9429,A9520;
在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憑藉滑槽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往復滑動之際,所述第一玻青銅片A942可按照對應的所述第一用於限位的溝路A92的下部挪動,另外在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遷移到所述貫通腔之際,所述第一玻青銅片A942同所述限位孔A923相結合來執行對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限位;
在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憑藉滑槽從一邊到另一邊的往復滑動之際,所述第二玻青銅片A952可按照對應的所述第二用於限位的溝路A93的下部挪動,另外在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遷移到所述貫通腔之際,所述第二玻青銅片A952同所述限位孔A923相結合來執行對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限位;
所述容器A9內架設著用來各自傳動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從一邊到另一邊的絲槓傳動部件A82和同所述絲槓傳動部件A82軸連接的馬達設備A81;
這裡,所述絲槓傳動部件A82含有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和透過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轉輥A820,所述轉輥A820包括包 裹於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中的第一輥體A8202和透過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朝外並朝著一邊延展的第二輥體A8201,這裡,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表面與所述第二輥體A8201的表面都帶有絲槽來分別同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相絲接,所述第一輥體A8202經由轉動座架設在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中,另外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與所述第二輥體A8201的一頭經由轉動座而架設在所述容器主體A9上;
所述轉輥A820透過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的朝外並朝著另一邊延展的端部A82021的橫向跨度比所述轉輥A820其餘部分的橫向跨度要長,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距離端部A82021最近的一頭同第二中空管狀杆件A8210相連,所述馬達設備A81帶有轉杆A811,所述轉杆A811以嵌接方式並且在水平向上能相對移動地同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相連,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的外壁上帶有均勻環繞該外壁的第一嵌接頭A61,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距離端部A82021最遠的一頭的內壁上帶有均勻環繞該內壁的第二嵌接頭A62,這樣,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裡面的中空區間劃成同所述第二嵌接頭A62相應的第一區間A621和其它的第二區間A620,這樣,在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移動時,能夠讓所述端部A82021處在所述第二區間A620內卻沒同所述第二嵌接頭A62相結合,所述第一嵌接頭A61同所述第二中空管狀杆件A8210相結合,這樣所述馬達設備A81可帶動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旋動;在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移動時,還能夠讓所述端部A82021處在所述第一區間A621內並同所述 第二嵌接頭A62相結合,所述第一嵌接頭A61同所述第二中空管狀杆件A8210相分開,這樣所述馬達設備A81可帶動所述轉輥A820旋動;
所述容器A9一邊的表面上帶有送氣機A8102,所述容器A9另一邊的表面上帶有出氣通道A8103與擋灰板A8104,所述出氣通道A8103與擋灰板A8104相向設置,所述馬達設備A81壁上帶著鰭管A8101。
所述轉輥為稜柱狀。
所述擋灰板為塑料材料。
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上安裝著線性傳動裝置A52,所述線性傳動裝置A52同架設在所述馬達設備A81的壁上的卡接設備相卡接,這樣能夠沿著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的中心線延展方向執行操縱。
本實用新型明的工作原理為:開始時是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與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各自處在提供給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的第一閉合區域與提供給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的第二閉合區域中,在執行人員須對所述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進行啟停操縱之際,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就被移動至一邊,所述第一中空管狀杆件A821在絲杆傳動下,所述第一無線通訊模塊A94遷移至所述貫通腔A91位置,在啟停操縱結束後再遷移到開始所在;在執行人員須對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進行啟停操縱之際,所述第三中空管狀杆件A6就被移動至另一邊,所述所述轉輥A820在絲杆傳動下,所述第二無線通訊模塊A95遷移至所述貫通腔A91位置,在啟停操縱結束後再遷移到開始所在,另外容器需要冷卻之際,就啟動送氣機A8102把冷空氣引入容器,並把熱量從出氣通道送出,並藉助鰭管 A8101來進一步增強冷卻效果。
經過這樣的架構,因為若干無線通訊模塊只須一個貫通腔體的架構,所以防止了對所有無線通訊模塊各自開前蓋板和開設貫通腔的問題;另外使用一個傳動部件,只須一個馬達設備,就能完成對若干無線通訊模塊的傳動,費用不高;因為在一般條件下,無線通訊模塊遷移到閉合區域,就能夠防止無線通訊模塊受損;給前蓋板拉出的空間也不用考慮了。另外容器需要冷卻之際,就啟動送氣機A8102把冷空氣引入容器,並把熱量從出氣通道送出,並藉助鰭管A8101來進一步增強冷卻效果。
以上所述,僅是本實用新型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實用新型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然本實用新型明已以較佳實施例揭露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實用新型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員,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術內容做出些許更動或修飾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實用新型明技術方案內容,依據本實用新型明的技術實質,在本實用新型明的精神和原則之內,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的修改、等同替換與改進等,均仍屬於本實用新型明技術方案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