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
2023-04-26 11:48:36
專利名稱: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的深基礎成孔方法,具體為一種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
背景技術:
鑽孔灌注樁是橋梁基礎的常用形式,衝擊鑽孔泥漿正循環鑽碴分離工藝又是施工鑽孔灌注樁施工中最為簡單且易於掌握的方法之一。它具有技術成熟、施工設備簡單、積累經驗豐富等特點,被工程界廣泛採用。地層在豎直方向軟硬程度分布區別較大,當遇到堅硬巖層時,衝擊鑽進速度明顯降低,需反覆衝擊將所有大粒徑鑽碴逐步改小直至能被循環泥漿攜帶至地面,通過沉澱或過濾分離。大直徑(即指直徑大於2米)鑽孔灌注樁日益增多,目前國內最大直徑已達3米,在完整堅硬巖層中採用大直徑衝擊鑽頭直接鑽進時,刃角分布在衝擊鑽頭邊緣,鑽孔孔底中心地帶聚集大量沉積的鑽碴,消弱了衝擊鑽頭的衝擊作用,鑽進速度十分緩慢,工效低且工程成本居高不下。另外長時間的反覆衝擊震動作用,又對巖層地段附近的已成孔軟弱地段孔壁的穩定性帶來縮頸、坍塌等負面影響。
發明內容
本發明為了解決現有大直徑衝擊鑽頭對巖層地段鑽進時存在工效低、成本高且給周圍軟弱地段的孔壁帶來縮頸、坍塌等影響的問題,提供了一種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本發明是採用如下技術方案實現的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 採用如下步驟a、採用小直徑(即指直徑小於2米)衝擊鑽頭在鑽孔中心鑽中心孔;b、中心孔底部放置接碴筐;C、採用大直徑衝擊鑽頭進行鑽進,待鑽碴落滿接碴筐,將接碴筐提出鑽孔倒出後重新放入中心孔底部。施工時,先通過小直徑衝擊鑽頭對鑽孔中心地帶實施大衝程衝擊鑽進,為大直徑衝擊鑽頭鑽進時產生的鑽碴排放創造條件;同時為大直徑衝擊鑽頭鑽進提供了臨空面,使得巖層地段更容易被擊碎,提高了鑽進成孔速度;進一步的,通過接碴筐可直接將大粒徑鑽碴提升至地面上,無需將大粒徑鑽碴改小後隨泥漿攜帶至地面,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時提高工效。本發明通過二次成孔的方法使得工效大幅提高,耗能降低的同時節省了成本,克服了鑽進時對周圍軟弱地段的孔壁帶來縮頸、坍塌等影響的問題,操作起來方便快捷,以湖南樓新高速公路資水大橋巖溶發育地區直徑3米、深度80米的鑽孔灌注樁工程的實際應用為例,工效提高了 60%以上,節省能耗達57%左右,工期提前36天。
具體實施例方式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採用如下步驟a、採用小直徑衝擊鑽頭在鑽孔中心鑽中心孔;b、中心孔底部放置接碴筐;C、採用大直徑衝擊鑽頭進行鑽進,待鑽碴落滿接碴筐,將接碴筐提出鑽孔倒出後重新放入中心孔底部。具體實施過程中,大直徑鑽頭的直徑為3米,小直徑鑽頭的直徑為1. 2-1. 5米,小直徑衝擊鑽頭一次大衝程鑽進的深度小於10米。
權利要求
1. 一種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如下步驟a、採用小直徑衝擊鑽頭在鑽孔中心鑽中心孔;b、中心孔底部放置接碴筐;C、採用大直徑衝擊鑽頭進行鑽進,待鑽碴落滿接碴筐,將接碴筐提出鑽孔倒出後重新放入中心孔底部。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土木工程的深基礎成孔方法,具體為一種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解決了現有大直徑衝擊鑽頭對巖層地段鑽進時存在工效低、成本高且給周圍軟弱地段的孔壁帶來縮頸、坍塌等影響的問題。大直徑鑽孔灌注樁巖層地段二次成孔方法,採用如下步驟a、採用小直徑衝擊鑽頭在鑽孔中心鑽中心孔;b、中心孔底部放置接碴筐;c、採用大直徑衝擊鑽頭進行鑽進,待鑽碴落滿接碴筐,將接碴筐提出鑽孔倒出後重新放入中心孔底部。本發明通過二次成孔的方法使得工效大幅提高,耗能降低的同時節省了成本,克服鑽進時對周圍軟弱底層的孔壁帶來縮頸、坍塌等影響的問題,操作起來方便快捷。
文檔編號E21B1/00GK102322217SQ20111020705
公開日2012年1月18日 申請日期2011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2011年7月23日
發明者王新民, 王樹成, 董琪, 趙景森 申請人:中鐵十七局集團第五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