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油節油壺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4:28:11 1
專利名稱:食用油節油壺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食用油品裝置,尤其是食用油節能壺。
二背景技術:
目前,在市場上人們所用食用油壺一般的是塑料制壺,容積較大壺的構造是由壺體、手柄、壺口和壺蓋連接而成,使用時,通過壺口倒進或倒出;容積較小壺的構造由壺體、壺口、壺嘴、壺蓋等,儲油時,通過壺口倒進油,食用時,通過壺嘴流出。以上產品在使用時,由於設計不合理,倒油後,油嘴還在滴油,造成了浪費,汙染了環境,同時又無法計量。
三
發明內容
本實用新型通過增加一些裝置,改變油嘴設計,解決了原來油壺存在的問題,實現了既美觀、節油,還能計量用油的目的。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它是由壺體和手動壓力泵等部分連接而成,壺體包括進油口、手柄、出油口、壺蓋、出油道、泵殼槽、刻度,壺體是一圓桶狀,其頂部有進油口,進油口上有壺蓋;手柄形似辣椒狀被固定在壺體的一側;鷹嘴形出油口與出油道連為一體,出油道在壺的一側壺壁內;刻度在壺體的一側表面上;手動壓力泵包括泵殼、壓力泵杆、按柄、彈簧、彈簧套塞、出油導管、進油管、左導向栓、右導向栓,按柄安裝在壓力泵杆的頂端,泵殼內套著彈簧套塞,彈簧套塞上邊與壓力泵杆連接,其內套著彈簧,出油導管一端與泵殼連接,另一端與出油道連接,出油導管內裝著左導向栓,左導向栓的右端是半圓體帽;進油管一端與泵殼連接,其內裝著右導向栓,右導向栓的右端是半圓體帽;泵殼被固定在壺體底部的泵殼固定槽上。
工作時,手按下按柄,按柄帶動壓力泵杆,壓力泵杆又帶動彈簧套塞,彈簧套塞又按動彈簧,右導向栓封閉進油口,泵殼內已有油液由出油導管流出;當失去壓力時,則油液由導管自動回流,右導向栓移位,泵殼內重新輸滿油液。
由於採用上述方案,取得了明顯效果,一是可以精確計量油液,控制用油數量,避免浪費;二是鷹嘴形出油口杜絕了殘留油液汙染壺體,使用乾淨衛生;三是導管型油路設計,形成管內回流,減少油液香味揮發。可長久保持食用油原有風味。
四
圖1為壺體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壺體;2、刻度;3、出油口;4、壺蓋;5、按柄;6、手柄。
圖2為壺體及手動壓力泵的剖面圖圖中7、出油道;8、左導向栓;9、出油導管;10、壓力泵杆;11、彈簧套塞;12、泵殼;13、彈簧;14、進油管;15、右導向栓;16、泵殼槽。
五具體實施方式
在以上附圖中,壺體1是圓桶狀,其頂部有進油口,進油口蓋著壺蓋4,手柄6形似辣椒狀被固定在壺體1的一側;鷹嘴形壺嘴3與出油道7連為一體,出油道7在壺體1的一側壺壁內;刻度2在壺體1的一側表面上;按柄5安裝在壓力泵杆10的頂端,泵殼12內套著彈簧套塞11、彈簧套塞11上邊與壓力泵杆10連接,其內套著彈簧10;出油導管9一端與泵殼12連接,另一端與出油道7連接,出油導管9內裝著左導向栓8;進油管14一端與泵殼12連接,其內部裝有右導向栓15,泵殼12被固定在壺體1的底部泵殼槽16上。
權利要求1.食用油節油壺,由壺體(1)和手動壓力泵連接而成,壺體(1)包括進油口、手柄(6)、出油口(3)、壺蓋(4)、出油道(7)、泵殼槽(16)、刻度(2)等;手動壓力泵包括泵殼(12)、按柄(5)、壓力泵杆(10)、彈簧套塞(11)、彈簧(13)、出油導管(9)、進油管(14)、左嚮導栓(8)、右嚮導栓(15),其特徵是壺體(1)的頂部有進油口,進油口上有壺蓋(4);手柄(6)形似辣椒狀被固定在壺體(1)的一側;刻度(2)在壺體(1)的一側表面上;手動壓力泵由泵殼(12)被固定在泵殼槽(16)內。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節油壺,其特徵是按柄(5)安裝在壓力泵杆(10)的頂端;泵殼(12)內套著彈簧套塞(11)、彈簧套塞(11)上邊與壓力泵杆10)連接,其內套著彈簧(13)。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節油壺,其特徵是出油導管(9)一端與泵殼(12)連接,另一端與出油道(7)連接,出油導管(9)內裝著左導向栓(8),且左導向栓(8)的右端為半圓體帽。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節油壺,其特徵是進油管(14)一端與泵殼(12)連接,其內部裝著右導向栓(15),且右導向栓(15)的右端為半圓體帽。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食用油節油壺,其特徵是出油道(7)上邊與鷹嘴形出油口(3)連接,下邊與出油導管(9)連接。
專利摘要食用油節油壺,屬於一種食用油品的容器裝置,它是通過增加一些裝置,改變出油口形狀,解決了原來油壺存在的問題,它主要由壺體和手動壓力泵連接而成,壺體的頂部有進油口,一側表面有刻度,手柄被固定在壺體的一側,出油口與出油道連為一體,出油道在壺體的一側壺壁內,壺蓋蓋在壺口上,按柄固定在壓力泵杆頂端,手動壓力泵由泵殼被固定在壺體底部的固定槽裡,由於採用以上裝置,一是可以控制用油數量,避免浪費;二是乾淨衛生;三是減少油液香味揮發,可長久保持食用油原有風味。
文檔編號A47F1/06GK2534899SQ0220392
公開日2003年2月12日 申請日期2002年1月22日 優先權日2002年1月22日
發明者甘林濤 申請人:甘林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