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製作方法
2023-04-28 02:21:11 3
專利名稱: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管件,特別是涉及一種金屬管件。
背景技術:
管件作為將管材連接成管路的基本零部件,在供水、供氣、化工及建築等行業有著 大量的應用,按照原材料劃分,一般將管件分為塑料管件和金屬管件,二者特點各不相同 塑料管件成本低廉、質量輕便、但是易老化、強度低、抗壓能力弱、抗光輻射能力差、使用壽 命相對較短;金屬管件則外表美觀、堅固耐用、抗腐蝕能力強、使用壽命長。但是,尚未出現 一個金屬管件能夠與管材之間很好地密封連接。目前不鏽鋼金屬管件與金屬管材的連接大 都採用以下的方式焊接、絲接、卡壓、環壓等,這樣的連接方式不是安裝施工困難就是連接 處有密封安全隱患。因此,急需要一種更加先進的金屬管件,以改變現有管件以及管件與管 材連接的不足。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既解決了施 工安裝困難的問題,又有效的杜絕了連接密封的安全隱患。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以下技術方案實現的一種承插環壓式 單環金屬管件,包括管件主體,管件主體的端部為雙層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環壓部和承插 部,環壓部與承插部之間為空隙,該空隙與管件主體端部外相通,環壓部內有一凹陷槽,凹 陷槽內設置有0型密封圈。作為優選,所述管件主體為彎頭、法蘭、三通管或四通管。作為優選,所述管件主體由不鏽鋼製成。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將管件進行重新設計,承插環壓式金 屬管件整體結構均採用不鏽鋼,使得金屬管件部分不再接觸其他物質,從而使金屬管件易 氧化和易電化學腐蝕問題得以徹底解決了,延長了使用壽命;採用承插環壓式連接,管材與 承插環壓式不鏽鋼金屬管件之間的密封性更強;由於整體採用不鏽鋼管件,大大的增加了 管件的承壓能力;採用承插環壓式金屬管件,施工安裝更方便,杜絕了密封安全隱患。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3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4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的詳細說明。[0013]實施例1 如圖1所示,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包括管件主體1,管件主體1為彎頭 管件,且管件主體1由不鏽鋼製成。管件主體1的端部為雙層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環壓部 11和承插部12。環壓部11與承插部12之間為空隙,該空隙與管件主體1端部外相通。環 壓部11內有一凹陷槽,凹陷槽內設置有0型密封圈2。在與管材進行連接時,先選取與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管徑相匹配的管材, 按照設定的長度進行切割。將切割好的管材的切口在打磨工具(該打磨工具為手提砂輪機 或銼刀)上進行打磨,將切口打磨到圓滑為止,去掉其周邊毛刺及毛邊。將承插環壓式單環 金屬管件內環壓部11與承插部12之間的縫隙底部進行灌膠(也可以不灌膠),再將經過處 理過的管材導入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環壓部11與承插部12之間,插入底部。採用 環壓液壓工具鎖住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環壓部11,按照規定的壓力壓緊即可。實施例2:如圖2所示,所述管件主體1為法蘭管件,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所述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連接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3:如圖3所示,所述管件主體1為三通管,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所述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連接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實施例4 如圖4所示,所述管件主體1為四通管,其餘與實施例1相同。本實施例所述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的連接方法與實施例1相同。
權利要求1.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包括管件主體,其特徵在於管件主體的端部為雙 層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環壓部和承插部,環壓部與承插部之間為空隙,該空隙與管件主體 端部外相通,環壓部內有一凹陷槽,凹陷槽內設置有0型密封圈。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管件主體 為彎頭、法蘭、三通管或四通管。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其特徵在於所述管件 主體由不鏽鋼製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承插環壓式單環金屬管件,包括管件主體,管件主體的端部為雙層結構,從外到內依次為環壓部和承插部,環壓部與承插部之間為空隙,該空隙與管件主體端部外相通,環壓部內有一凹陷槽,凹陷槽內設置有O型密封圈。本實用新型將管件進行重新設計,承插環壓式金屬管件整體結構均採用不鏽鋼,使得金屬管件部分不再接觸其他物質,從而使金屬管件易氧化和易電化學腐蝕問題得以徹底解決了,延長了使用壽命;採用承插環壓式連接,管材與承插環壓式不鏽鋼金屬管件之間的密封性更強;由於整體採用不鏽鋼管件,大大的增加了管件的承壓能力;採用承插環壓式金屬管件,施工安裝更方便,杜絕了密封安全隱患。
文檔編號F16L41/03GK201844136SQ20102061260
公開日2011年5月25日 申請日期2010年11月15日 優先權日2010年11月15日
發明者汪仕斌 申請人:汪仕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