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中轉設備的製作方法
2023-05-18 09:34:51 1
專利名稱:垃圾中轉設備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垃圾中轉設備,具體為一種自動將存放生活垃圾的垃圾箱裝卸 到配套垃圾轉運車上的垃圾中轉設備。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的垃圾中轉站有以下幾種形式 一種是在地面修建房屋作為堆放垃圾的 中轉站,這種垃圾中轉站不僅佔地面積大,而且容易造成垃圾的二次汙染,尤其是堆放 的垃圾需用人力裝上汽車,垃圾中的有害物質會對人體造成危害; 一種是用垃圾存放桶 放置在地面作為垃圾中轉站,中轉時由人力將垃圾桶掛在專用垃圾車的升降裝置上,由 升降裝置將垃圾檷的垃圾倒在垃圾車內,這種垃圾中轉站容積小,垃圾滋出同樣造成二 次汙染,而且傾倒垃圾於車內時,垃圾的臭氣彌散,造成對周圍環境的汙染;還有一種 是在地下設置垃圾存放箱作為垃圾中轉站,這種垃圾中轉站佔地面積小且不會造成垃圾 的二次汙染,是目前垃圾中轉站的發展方向,但現有的地下式垃圾站主要是依靠一至二 個液壓舉升缸將託板及垃圾箱舉升離地面,人工垃圾箱推拉到停靠在地坑旁邊的汽車上,
垃圾容量較小,工作強度大,垃圾箱的裝卸不方便,造成運送成本較高。
實用新型內容
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自動升降、穩定可靠、方 便高效的垃圾中轉設備。
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的主要方案為垃圾中轉設備,包括地
坑1、升降機構2、平臺3、平臺支撐機構4、垃圾箱5、箱體掛鈎機構6和電氣液壓工 作站7,其結構為升降機構2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平臺支撐機構4固定在地坑1 左右兩側面上端部的凹槽11內,平臺3活動放置在升降機構2上的橫梁21上,垃圾箱 5活動放置在平臺3上,箱體掛鈎機構6固定在升降機構2上部外側,電氣液壓工作站7 固定在地坑l上表面上。
上述的地坑1為長方形凹坑,在地坑1的左右兩側面上端部設置有凹槽11。 上述的升降機構2包括橫梁21、外套筒22、內套筒23和升降油缸24,其結構為 外套筒22通過升降油缸24垂直套裝在內套筒23外,升降油缸24的一端鉸接在內套筒23的底部,升降油缸24的另一端鉸接在外套筒22的頂部,橫梁21沿縱向分別固定在 兩個外套筒22的下端部,內套筒23的底部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
上述的平臺支撐機構4包括水平支撐座41、滑動油缸42和縱向支撐座43,其結構 為長板形水平支撐座41 一端固定在凹槽11內,另一端懸空在凹槽11內,滑動油缸 42的一端鉸接在地坑1的凹槽11的底面,滑動油缸42的另一端鉸接在長方形縱向支撐 座43的側面,縱向支撐座43的下表面與水平支撐座41的上表面相接觸。
上述的箱體掛鈎機構6包括掛鈎油缸61、下支撐座62、連杆6S、掛鈎64和支撐臺 65,其結構為下支撐座62固定在升降機構2的外套筒22上部外側面上,掛鈎油缸61 的一端鉸接在下支撐座62上,掛鈎油缸61的另一端鉸接連杆63的一端,連杆63的另 一端固定掛鈎64的一端,支撐臺65固定連接在升降機構2的外套筒22上部外側面上, 掛鈎64的下表面與支撐臺65的上表面相接觸。
電氣液壓工作站7通過液壓管分別與升降機構2的升降油缸24、平臺支撐機構4的 滑動油缸42和箱體掛鈎機構6的掛鈎油缸61相連,通過開關來控制壓力油的供給。
下面結合其工作過程對本實用新型進一步描述最初平臺3和垃圾箱5位於地坑1的底 部位置,當垃圾箱5裝滿垃圾後,通過電氣液壓工作站7上的操作按鈕來控制升降油缸24 的油路,從而帶動外套筒22和橫梁21將平臺3和垃圾箱5 —起頂升到地坑1的坑口處, 此時完成了第一次頂升;然後,通過電氣液壓工作站7上的操作按鈕來控制平臺支撐機 構4中的滑動油缸42的油路供給,使其將縱向支撐座43拉到平臺3左右兩端的下面, 升降油缸24帶動外套筒22、橫梁21和箱體掛鈎機構6—起下降,由於縱向支撐座43 在平臺3左右兩端的下面,此時將平臺3託住;當箱體掛鈎機構6降到垃圾箱5的下面, 就停止下降升降油缸24,接著,通過電氣液壓工作站7上的操作按鈕來控制箱體掛鈎機 構6中的掛鈎油缸61的油路供給,啟動箱體掛鈎機構6通過掛鈎64將垃圾箱5的底部 鉤住,再次通過升降油缸24帶動外套筒22、橫梁21和箱體掛鈎機構6—起上升,到達 上部位置,完成了第二次頂升,此時保證橫梁21不與平臺3相接觸;接著垃圾轉運車開 到平臺3上,使垃圾轉運車的車廂正好位於垃圾箱5的正下方,此時通過升降油缸24帶 動外套筒22、橫梁21、箱體掛鈎機構6和垃圾箱5—起下降,直到垃圾箱5全部落到垃 圾轉運車上,鬆開掛鈎64,垃圾轉運車和垃圾箱5—起離開平臺3,等下一輛垃圾轉運 車拉著已經倒空的垃圾箱5駛入平臺3,再通過升降油缸24帶動外套筒22、橫梁21和 箱體掛鈎機構6升起,通過箱體掛鈎機構6的掛鈎64將已經倒空的垃圾箱5升起,然後 垃圾轉運車駛離平臺3,又通過升降油缸24帶動外套筒22、橫梁21和箱體掛鈎機構6 一起下降,將已經倒空的垃圾箱5放置到平臺3上,鬆開掛鈎64,再通過升降油缸 24帶動外套筒22和橫梁21—起上升,直到橫梁21將平臺3從縱向支撐座43託起,接 著滑動油缸42將縱向支撐座43從平臺3的底部拉出,最後,通過升降油缸24帶動外套 筒22、橫梁21、平臺3和垃圾箱5 —起下降到地坑1的底部,從而完成了一個工作過程。 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 自動二次升降、工作效率高由於外套筒22通過升降油缸24垂直套裝在內套筒 23外,升降袖缸24的一端鉸接在內套筒23的底部,升降油缸24的另一端鉸接在外套 筒22的頂部,橫梁21沿縱向分別固定在兩個外套筒22的下端部,內套筒23的底部固 定在地坑l的下平面上,箱體掛鈎機構6固定在升降機構2的上部外側,當升降油缸24 第一次升起,將平臺3和垃圾箱5—起頂升到地坑1的坑口處,平臺支撐機構4動作支 撐住平臺3,然後升降油缸24第一次下降,再通過箱體掛鈎機構6將垃圾箱5—起第二 次升起,空的垃圾轉運車駛入平臺3,升降油缸24再次帶動外套筒22、橫梁21、箱體 掛鈎機構6和垃圾箱5—起下降,將垃圾箱5卸到垃圾轉運車上,即兩次升降完成了裝 車過程,整個過程的操作可以在操作板上完成,整個過程可以在短短2分鐘內完成,而 垃圾箱5可為現有可搬運的各種垃圾箱,有效裝載重量可達數十噸,工作效率相當高。
2. 運行平穩、無二次汙染升降機構2中的升降油缸24均採用液壓同步技術,使多 個升降油缸24能保持相同的運行速度運動,使垃圾箱5保持水平,不會發生顛覆灑落現 象,通過二次升降自動將垃圾箱5搬運到垃圾轉運車上,不會引起二次搬運造成二次汙 染問題。
3. 使用方便、安全可靠本實用新型所有操作只需在操作面板上按動操作開關,無 需人工搬運,減少了搬運時間和搬運危險,使升降油缸24、滑動油缸42和掛鈎油缸61 等動作部件來回運動即可,所有油缸的供液系統通過電氣液壓工作站提供,電氣液壓工 作站能有效地保持各個油缸工作可靠,其他主要工作部件為機械式運動部件,因此使用 方便、安全可靠。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作進一步詳細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的結構示意圖2為
圖1所示的垃圾中轉設備的左視圖3為
圖1所示的垃圾中轉設備的A—A剖視圖4為
圖1的局部示意圖C的放大圖實施例1;
圖5為
圖1的局部示意圖C的放大圖實施例2;
圖6為圖2的局部示意圖B的放大圖。
具體實施方式
圖1為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
圖1所示的垃圾中轉設備的左視 圖,
圖1和圖2為本實用新型將平臺3升到水平面,垃圾箱5升到最高位置時的狀態圖,垃 圾中轉設備,包括地坑l、升降機構2、平臺3、平臺支撐機構4、垃圾箱5、箱體掛鈎機 構6和電氣液壓工作站7,其結構為升降機構2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平臺支撐 機構4固定在地坑1左右兩側面上端部的凹槽11內,平臺3活動放置在升降機構2上的 橫梁21上,垃圾箱5活動放置在平臺3上,箱體掛鈎機構6固定在升降機構2上部外側, 電氣液壓工作站7固定在地坑1上表面上。
上述的地坑1為方形凹坑,在地坑1的左右兩側面上端部設置有凹槽11。
上述的升降機構2包括橫梁21、外套筒22、內套筒23和升降油缸24,其結構為 外套筒22通過升降油缸24垂直套裝在內套筒23外,升降油缸24的一端鉸接在內套筒 23的底部,升降油缸24的另一端鉸接在外套筒22的頂部,橫梁21沿縱向分別固定在 兩個外套筒22的下端部,內套筒23的底部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
電氣液壓工作站7通過液壓管分別與升降機構2的升降油缸24、平臺支撐機構4的 滑動油缸42和箱體掛鈎機構6的掛鈎油缸61相連,通過開關來控制壓力油的供給,其 控制方式和電路接線方式均與現有液壓站及液壓油缸的相同。
圖3為
圖1所示的垃圾中轉設備的A—A剖視圖,本實用新型垃圾中轉設備由1個地坑1、 四組升降機構2、 一個平臺3、兩組平臺支撐機構4、 一個垃圾箱5、四組箱體掛鈎機構 6和一套電氣液壓工作站7組成。
圖4為
圖1的局部示意圖C的放大圖實施例1,平臺支撐機構4包括水平支撐座41、 滑動油缸42和縱向支撐座43,其結構為長板形水平支撐座41一端固定在地坑1的凹 槽11內,另一端懸空在凹槽11內,滑動油缸42的一端鉸接在水平支撐座41的懸空端, 滑動油缸42的另一端鉸接在長方形縱向支撐座43的側面,縱向支撐座43的下表面與水 平支撐座41的上表面相接觸,滑動油缸42採用普通液壓油缸。
圖5為
圖1的局部示意圖C的放大圖實施例2,平臺支撐機構4的結構為長板形水平 支撐座41一端固定在凹槽11內,另一端懸空在凹槽ll內,滑動油缸42的一端鉸接在 地坑1的凹槽11的底面,滑動油缸42的另一端鉸接在長方形縱向支撐座43的側面,縱 向支撐座43的下表面與水平支撐座41的上表面相接觸,滑動油缸42採用普通液壓油缸。
圖6為圖2的局部示意圖B的放大圖,箱體掛鈎機構6包括掛鈎油缸61、下支撐座62、 連杆63、掛鈎64和支撐臺65,其結構為下支撐座62固定在升降機構2的外套筒22 上部外側面上,掛鈎油缸61的一端固定在下支撐座62上,掛鈎油缸61的另一端鉸接連 杆63的一端,連杆63的另一端固定掛鈎64的一端,支撐臺65固定連接在升降機構2 的外套筒22上部外側面上,掛鈎64的下表面與支撐臺65的上表面相接觸,掛鈎油缸 61採用普通液壓油缸。
權利要求1.垃圾中轉設備,包括地坑(1)、升降機構(2)、平臺(3)、平臺支撐機構(4)、垃圾箱(5)、箱體掛鈎機構(6)和電氣液壓工作站(7),其特徵在於升降機構(2)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平臺支撐機構(4)固定在地坑(1)左右兩側面上端部的凹槽(11)內,平臺(3)活動放置在升降機構(2)上的橫梁(21)上,垃圾箱(5)活動放置在平臺(3)上,箱體掛鈎機構(6)固定在升降機構(2)上部的側面,電氣液壓工作站(7)固定在地坑(1)上表面上。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轉設備,其特徵在於地坑(1)為長方形凹坑, 在地坑(1)的左右兩側面上端部設置有凹槽(11)。
3.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轉設備,其特徵在於升降機構(2)包括橫梁(21)、外套筒(22)、內套筒(23)和升降油缸(24),其結構為外套筒(22)通過升 降油缸(24)垂直套裝在內套筒(23)外,升降油缸(24)的一端鉸接在內套筒(23) 的底部,升降油缸(24)的另一端鉸接在外套筒(22)的頂部,橫梁(21)沿水平縱向 固定在外套筒(22)的下端部,內套筒(23)的底部固定在地坑(1)的下平面上。
4.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轉設備,其特徵在於平臺支撐機構(4)包括水 平支撐座(41)、滑動油缸(42)和縱向支撐座(43),其結構為長板形水平支撐座(41) 一端固定在凹槽(11)內,另一端懸空在凹槽(11)內,滑動油缸(42)的一端鉸接在 地坑(1)的凹槽(11)的底面,滑動油缸(42)的另一端鉸接在長方形縱向支撐座(43) 的側面,縱向支撐座(43)的下表面與水平支撐座(41)的上表面相接觸。
5.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中轉設備,其特徵在於箱體掛鈎機構(6)包括掛 鉤油缸(61)、下支撐座(62)、連杆(63)、掛鈎(64)和支撐臺(65),其結構為下 支撐座(62)固定在升降機構(2)的外套筒(22)上部外側面上,掛鈎油缸(61) 的一端鉸接在下支撐座(62)上,掛鈎油缸(61)的另一端鉸接連杆(63)的一端,連 杆(63)的另一端固定掛鈎(64)的一端,支撐臺(65)固定連接在升降機構(2)的外 套筒(22)上部外側面上,掛鈎(64)的下表面與支撐臺(65)的上表面相接觸。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垃圾中轉設備,具體為一種自動將存放生活垃圾的垃圾箱裝卸到配套垃圾轉運車上的垃圾中轉設備,穩定可靠、方便高效,採用的方案為垃圾中轉設備,包括地坑、升降機構、平臺、平臺支撐機構、垃圾箱、箱體掛鈎機構和電氣液壓工作站,結構為升降機構固定在地坑的下平面上,平臺支撐機構固定在地坑左右兩側面上端部的凹槽內,平臺活動放置在升降機構上的橫梁上,垃圾箱活動放置在平臺上,箱體掛鈎機構固定在升降機構的上部側面,工作站固定在地坑上表面上;本實用新型可廣泛應用到工業、生活垃圾中轉站中。
文檔編號B65F9/00GK201058743SQ200720101708
公開日2008年5月14日 申請日期2007年6月18日 優先權日2007年6月18日
發明者勇 劉, 衛國防, 孫治國, 田文軍, 秦書秦, 郭晉斌, 龍玉霞 申請人:長治清華機械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