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架空線路的在線監測單元拆裝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5-08 23:50:26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檢測單元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架空線路的在線監測單元拆裝結構。
背景技術:
由於配電網錯綜複雜,容易發生故障,特別是接地故障其隱性特性,很難查找。有時不得不通過拉分段開關並試送電確定故障所在區域,對線路、設備運行的安全性極為不利。因此,人們在檢測線路時一般採用一種便攜的監測單元,通過簡單、成本低廉的通信手段將故障指示器所採集到的故障信息上傳到自動化主站系統,從而實現故障區段的自動定位是十分必要的。監測單元在測試時懸掛於電纜之上,可帶電作業,如果人用手去撥動監測單元上的卡線彈簧來卡緊電纜,即使在有防護設備的情況下還是很危險的,因此需要一種監測單元的拆裝結構,可以實現監測單元的快速可靠地固定鎖緊並測量待側電纜。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本實用新型提供了一種新型的線路故障監測結構的拆裝,使用該結構實現將監測單元懸掛於電纜之上,可帶電作業,方便快捷。
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
一種架空線路的在線監測單元拆裝結構,包括殼體,所述殼體的下端固接有連接座,所述連接座一端設有控制手柄,所述殼體外壁左右兩側均設有側板,所述殼體內部設有用於壓緊監測單元的卡線彈簧,所述殼體上端鉸接有卡爪,所述卡爪一端可勾起卡線彈簧,所述側板中部設有第一固定銷,所述第一固定銷通過拉力彈簧與卡爪另一端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殼體內壁設有若干固定板,所述側板與固定板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上,所述固定板上設有用於卡爪限位的第二固定銷,所述第二固定銷可相對固定板上下滑動。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第二固定銷下端與控制手柄連接。
作為上述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卡爪呈L型。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有:
本拆裝結構利用裝置上的卡抓和拉力彈簧將監測單元結構的卡線彈簧預先打開,通過操作下部的控制手柄來控制卡線彈簧閉合,當監測單元結構放置到位後,開啟聯動結構,實現卡線彈簧閉合卡住電纜,避免了工人在檢測電纜的時候直接接觸電纜,安全方便,並且結構簡單,攜帶方便,適用於野外線路的檢測。
附圖說明
下面結合附圖及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參見圖1 ,本實用新型的一種架空線路的在線監測單元拆裝結構,包括殼體1,殼體1內部安裝有監測單元,所述殼體1的下端固接有連接座2,所述連接座2一端設有控制手柄3,控制手柄3可以控制殼體1上的聯動結構,所述殼體1的前後兩側開設有用於避讓電纜的U型槽,U型槽的位置與監測單元的檢測電纜位置對應。所述殼體1外壁左右兩側均設有一側板4,所述殼體1內壁設有若干固定板5,所述側板4與固定板5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1上,每塊側板4的左右兩側均穿過殼體1與固定板5連接,所述殼體1內部設有用於壓緊監測單元的卡線彈簧6,所述殼體1上端鉸接有卡爪7,所述卡爪7一端可勾起卡線彈簧6,所述側板4中部設有第一固定銷10,所述第一固定銷10通過拉力彈簧9與卡爪7另一端連接。
所述殼體1內壁設有若干固定板5,所述側板4與固定板5通過螺栓固定在殼體1上,所述固定板5上設有用於卡爪7限位的第二固定銷8,所述第二固定銷8可相對固定板5上下滑動;所述第二固定銷8下端與控制手柄3連接,當電纜在監測單元的合適位置放置到位後,聯動機構向下運動時,會帶動第二固定銷8向下滑動,卡爪沒有了第二固定銷8的限位,在拉力彈簧9的牽引作用下會圍繞殼體1上端的鉸接點擺動,卡爪7向外分開,監測單元的卡線彈簧6失去了限位,向下扣合,卡住電纜,同時監測單元的上灌封鐵芯在壓緊彈簧的作用下向下閉合,上灌封鐵芯內的感應線圈閉合形成迴路,可以檢測電纜是否帶點,這時在利用控制手柄的聯動機構來控制監測單元來完成電纜的監測,整個檢測過程無需操作人員用手近距離接觸監測單元或線路,十分安全可靠。
以上所述,只是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方式而已,但本實用新型並不限於上述實施例,只要其以任何相同或相似手段達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效果,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