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的製作方法
2023-05-23 11:29:36 1
專利名稱: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車輛配件,尤其涉及一種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
背景技術:
目前汽車上常用的行李箱蓋鉸鏈通常包括四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和鵝頸式行李箱蓋鉸鏈,現在對這兩種鉸鏈的特點作如下說明一、四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四連杆鉸鏈通常安裝在車身側圍內側的流水槽內,通過螺栓固定在車身和行李箱蓋內板上,具體結構見圖1。但是,流水槽需要一定的寬度才能滿足四連杆鉸鏈的安裝空間要求,而流水槽寬度越寬,行李箱開口就越小。因此,應用四連杆式鉸鏈的缺點是影響行李箱開口大小,給較大體積的物品進出行李箱帶來不便。二、鵝頸式行李箱蓋鉸鏈鵝頸式行李箱蓋鉸鏈通常用螺栓固定在後風擋下面的鈑金上,通過螺栓連接行李箱蓋內板,鵝頸式行李箱蓋鉸鏈具有較長的鉸鏈臂,具體結構見圖2。鵝頸式鉸鏈的缺點是關閉行李箱蓋時,鉸鏈臂過多地佔用了行李箱的空間,並且可能碰到行李箱內的物品,甚至將物品損壞。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的缺陷,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結構尺寸小、能夠最大程度提高了行李箱容積的鉸鏈裝置。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鉸鏈支架、第一連杆、第二連杆、 運動連杆和鉸鏈臂,其中,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均鉸接於鉸鏈支架與運動連杆之間,鉸鏈臂與運動連杆連接。優選地,所述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銷軸、襯套,通過銷軸、襯套,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與鉸鏈支架和運動連杆鉸接。優選地,所述襯套為L形襯套。優選地,所述襯套為工字形襯套。優選地,鉸鏈臂與運動連杆一體形成。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結構尺寸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流水槽的寬度,從而增大行李箱開口。此外,通過連杆機構使行李箱蓋鉸鏈臂進行變半徑運動,在很大程度上減小了連杆和鉸鏈臂的長度,從而提高了行李箱的容積。
圖1是現有技術的四連杆鉸鏈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的鵝頸式鉸鏈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的結構示意圖;[0017]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中鉸接部分的剖視圖;圖5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的工作原理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一種優選實施方式提供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 鉸鏈支架301、第一連杆302、第二連杆303、運動連杆304和鉸鏈臂305。其中,第一連杆 302和第二連杆303均鉸接於鉸鏈支架301與運動連杆304之間。優選地,所述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銷軸306、襯套307,通過銷軸306、襯套 307,第一連杆302和第二連杆303與鉸鏈支架301和運動連杆304鉸接。但本領域技術人員應該理解,其他適合的鉸接結構也可以用於本實用新型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如圖4所示,優選地,所述襯套為L形襯套。例如圖中所示的8個「L」形襯套。在另一種優選方案中,所述襯套為工字形襯套。例如,也可以使用四個「工」字形襯套。鉸鏈支架301可以由通過衝壓工藝製成的鋼板形成,例如,由厚度為2mm左右的鋼板通過衝壓模具製成。鉸鏈支架301通常固定在車體上。第一連杆302通過銷軸306和襯套307與鉸鏈支架301和運動連杆304鉸接。第二連杆303通過銷軸306和襯套307與鉸鏈支架301和運動連杆304鉸接。第一連杆302和第二連杆303限定了運動連杆304的運動軌跡。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的長度和角度關係,取決於行李箱的開啟角度和多連杆式行李箱鉸鏈在車身衣帽板上的安裝固定位置。在滿足開啟角度的情況下,鉸鏈臂在運動過程中和行李箱密封條之間的間隙需要大於8mm,優選地大於10mm。運動連杆304用於將鉸接旋轉過程中第一連杆302和第二連杆303所確定的位移傳遞給鉸鏈臂305,以便帶動固定在鉸鏈臂305末端的行李箱蓋運動。鉸鏈臂305與運動連杆304連接,優選地,鉸鏈臂與運動連杆一體形成。例如,運動連杆304是和鉸鏈臂305焊接在一起,在實際設計中也可以將運動連杆304和鉸鏈臂305 設計為一個零件。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方式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中鉸接部分的剖視圖。 可以看出,銷軸306將運動連杆304和第一連杆302鉚接在一起,為了保證鉸接旋轉的順暢,減小摩擦和噪音,在運動連杆304和第一連杆302之間加入了襯套307。襯套307可以由橡膠或其他適合的材料製成。所述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還包括凸焊螺母308,所述凸焊螺母308焊接在鉸鏈支架上。在安裝鉸鏈時,可以將螺栓穿過車身上的裝配孔,使螺栓與所述凸焊螺母配合,起到緊固作用。如圖5所示,在打開行李箱蓋的時候,多連杆機構分別繞四個旋轉點運動,為通過螺釘固定在鉸鏈臂末端的行李箱蓋提供一種變半徑的運動。在開啟過程中,隨著鉸鏈臂旋轉中心的不斷變化,使得鉸鏈以較小的旋轉半徑即滿足了行李箱蓋的開啟要求,從而減小了多連杆機構的長度,這樣既保證了行李箱蓋系統和周邊零件的距離,又減小了鉸鏈系統對行李箱空間的侵入量。儘管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上述的優選實施例進行描述的,但是其實現僅僅並不局限於上述的實施方式,應該認識到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情況下,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做出不同的變化和修改。
權利要求1.一種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其特徵在於,所述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鉸鏈支架、第一連杆、第二連杆、運動連杆和鉸鏈臂,其中,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均鉸接於鉸鏈支架與運動連杆之間,鉸鏈臂與運動連杆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其特徵在於,所述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銷軸、襯套,通過所述銷軸和襯套,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與鉸鏈支架和運動連杆鉸接。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其特徵在於,所述襯套為L形襯套。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其特徵在於,所述襯套為工字形襯套。
5.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其特徵在於,鉸鏈臂與運動連杆一體形成。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包括鉸鏈支架、第一連杆、第二連杆、運動連杆和鉸鏈臂,其中,第一連杆和第二連杆均鉸接於鉸鏈支架與運動連杆之間,鉸鏈臂與運動連杆連接。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的多連杆式行李箱蓋鉸鏈結構尺寸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減小流水槽的寬度,從而增大行李箱開口。
文檔編號E05D15/04GK202023449SQ20112009618
公開日2011年11月2日 申請日期2011年3月28日 優先權日2011年3月28日
發明者何煒, 張永志, 李建生, 李濤 申請人:上海通用汽車有限公司, 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