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的製作方法
2023-05-24 00:14:01 1
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由白芍、甘草、山渣、牛膝、白茅根、南沙參、黨參、黃芪、乳香、麥冬、白朮、防風、玉竹、柴胡、大棗、葛根、天門冬、龍眼、白芷、鉤藤、生地製成的中藥複方製劑。本發明藥物治療胃穿孔,療效顯著,標本兼治,一經治癒不會復發,而且原料易取,服用方便,相對手術治療無傷痛,無風險、費用低,綜合效果好。本發明藥物還對胃病相關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療養作用。
【專利說明】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尤其是一種治療胃穿孔的中藥配方,屬於中醫領域。
【背景技術】
[0002]胃穿孔多見於胃潰瘍,是潰瘍病最嚴重的併發症,是普通外科最常見的急症之一,常發生胃竇前壁小彎側。胃穿孔多見於50歲以上的中老年,有少量病人為胃癌穿孔。穿孔發生具有季節性,冬季發生穿孔者最多。胃穿孔是胃部病變向深度發展,胃壁變薄,或加上胃腔內壓力突然增加,可向腹腔穿破,食物、胃酸、十二指腸液、膽汁、胰液等具有化學性刺激的胃腸內容物流入腹腔,導致劇烈腹痛,引起急性瀰漫性腹膜炎。胃穿孔病人主要是暴飲暴食所致,暴飲暴食能引起胃酸和胃蛋白酶增加,很容易誘發胃穿孔。胃穿孔治療不及時就可死亡。因此,發生胃穿孔,必須儘快加緊治療。現有治療胃穿孔的方法,醫院主要採取外科手術修補。但手術治療須開刀,要求高,有風險,病人開刀有傷痛,愈後有傷疤,且所需較高的費用。人們期待一種可替代手術只需吃藥而能將胃穿孔疾病一次性治癒的藥物出現。本發明在多年探索實踐中勇於改進創新,根據中醫理念,採用內服中藥替代手術治療,從而較好有效地解決了這一難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其療效好,無傷痛,費用低,一經治癒不會復發,且原料易取,服用方便,綜合效果好。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是由下列原料重量配比製成的中藥複方製劑:
白芍6-16克甘草2-8克山渣6-12克牛膝5_10克白茅根10-20克 南沙參8-15克黨參10-20克黃芪10-25克乳香5_10克麥冬6_12克 白朮6-12克防風3-10克玉竹8-10克柴胡3-10克大棗10-15克 葛根6-12克天門冬6-12克龍眼10-25克白芷3_10克鉤藤3_12克 生地5-10克
本發明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的優選重量配比是:
白芍10克甘草6克山渣10克牛膝10克白茅根12克 南沙參12克黨參12克黃芪12克乳香8克麥冬10克 白朮8克防風6克玉竹10克柴胡8克大棗15克 葛根10克天門冬12克龍眼15克白芷8克鉤藤10克 生地8克
本發明藥物治療胃穿孔的方法是-J天為I個療程,每天煎服I劑,分早、中、晚三次溫月艮,以飯後10-30分鐘內服藥效果最佳。通常輕度急性患者3個療程可治癒;中性、慢性患者4-5個療程可治癒。一經治癒,不會復發。本發明藥物孕婦禁用,婦女經期內停服。此外,吃藥階段應注意禁食腥、酸、辣、酒、茶等刺激性食物。本發明藥物還對胃病相關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療養作用。
[0005]胃穿孔最常見的原因是消化性潰瘍。由於潰瘍不斷加深,穿透肌層,漿膜層,最後穿透胃或十二指腸壁而發生穿孔。穿孔後可發生幾種不同後果。如穿孔前潰瘍底已與胰肝等鄰近臟器發生粘連,形成穿透性潰瘍,此為慢性穿孔,少數病例潰瘍底與橫結腸粘連,穿孔後形成胃結腸瘻。以上兩種情況大多發生在胃,十二指腸後壁潰瘍穿孔,如潰瘍穿孔後迅速與大網膜或附近臟器發生粘連,則可穿孔周圍形成膿瘍。胃潰瘍、胃穿孔等相關胃病直接影響肝上火,致使咽喉腫痛,口乾舌燥,頭痛頭昏,口腔潰爛。胃穿孔症狀主要表現為:一是腹疼:突然發生劇烈腹疼是胃穿孔的最初和最重要的症狀。疼痛最初開始於上腹部或穿孔的部位,常呈刀割或燒灼樣疼,一般為持續性,但也有陣發生性加重。疼痛逐漸擴散至全腹部,可擴散到肩部呈刺疼或酸疼感覺。二是休克症狀:穿孔初期病人常有一定程度休克症狀,病情發展至細菌性腹膜炎和腸麻痺,病人可再次出現中毒性休克情況。三是噁心、嘔吐:約有半數病人有噁心、嘔吐,並不劇烈,腸麻痺時嘔吐加重,同時有腹脹,便秘等症狀。四是其他症狀:如發燒、脈快、白細胞增加等情況,但一般都在穿孔後數小時出現。通常患者由於情緒波動或暴飲暴食之後,胃潰瘍病人非常容易並發胃穿孔,一旦發生相關症狀,應立即考慮到胃穿孔的可能,應儘快加緊治療。對於胃穿孔患者,如重度患者非採取手術治療外,其實,採用中醫服藥是一種穩靠而有效的治療方法。根據中醫理念和胃穿孔病發特點,本發明配方選藥治療機理強調,標本兼治,治養並舉,一次性治癒。即止痛止血為標,養護強體為本。本發明藥物選擇白芍、甘草、山渣、牛膝、白茅根、南沙參、黨參、黃芪、乳香、麥冬、白朮、防風、玉竹、柴胡、大棗、葛根、天門冬、龍眼、白芷、鉤藤、生地組合製成的中藥複方製劑,可使各藥物功效產生協同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治療胃穿孔疾病。
[0006]本發明藥物選用白茅根,是因為白茅根性味甘、寒,具有涼血止血、清熱利尿之功效;乳香辛、溫、苦,活血、定痛、伸筋、消腫、生肌;山楂酸、甘、微溫,消食健胃、行氣散瘀;防風辛、甘、微溫,散風解表、祛風溼、止痛;鉤藤甘、涼,清熱平肝、息風定驚;柴胡苦、微寒,疏風退熱、舒肝、昇陽;葛根甘、辛、涼,解肌退熱、生津、透疹、昇陽止瀉;白芷辛、溫,祛風溼、活血排膿、生肌止痛;白芍苦、酸、徽寒,平肝止痛、養血調經、劍陰止汗;生地甘苦、徽寒,滋陰清熱、涼血補血。以上一組白茅根、乳香、山楂、防風、鉤藤、柴胡、葛根、白芷、白芍、生地十味藥的藥效功能主要是活血化瘀、排膿生肌、止痛涼血,重在治標。
[0007]為了獲得最佳療效,本發明藥物還選擇牛膝,是因為牛膝性味苦、酸、平,具有補肝腎、強筋骨、逐瘀通經、引血下行之功效;南沙參甘、微寒,養陰清肺、化痰、益氣、養胃生津;黃芪甘、溫,補氣固表、利尿託毒、排膿、斂瘡生肌;麥冬甘、微寒,養陰生津、潤肺清心;天冬甘、微寒,養陰生津、潤肺清心;白朮苦、甘、溫,健脾益氣、燥溼利水、止汗、安胎;玉竹甘、微寒,養陰潤燥、生津止渴;大棗甘、溫,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龍眼甘、溫,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甘草甘、平,補脾益氣、清熱解毒、祛痰止咳、緩急止痛、調和諸藥。以上一組牛膝、南沙參、黨參、黃芪、麥冬、天冬、白朮、玉竹、大率、龍眼、甘草十一味藥的藥效功能主要是養胃生津、養血安神、補身強體,重在治本。
[0008]本發明藥物將上述方中二十一味藥進行組合,特別是以方劑所述重量配比組合,其清熱涼血、止痛止血、養胃生津、補身強體之功效更強,治療胃穿孔的療效更佳。
本發明藥物治療胃穿孔,療效顯著,標本兼治,一經治癒不會復發,而且原料易取,服用方便,相對手術治療無傷痛,無風險、費用低,綜合效果好。本發明藥物還對胃病相關疾病有較好的預防和療養作用。
[0009]【具體實施方式】以下通過治療例進一步闡述本發明藥物的有益效果。
[0010]1、瘳承昌,男,30歲,貴州省人。2012年與發明人同在廣東惠州博羅能達製衣公司打工。患者先前喝酒過猛引發胃出血,稍有好轉放棄治療,以後喝酒也不在意,時有發作,病情越來越嚴重,醫院胃鏡檢查為胃穿孔,孔徑有小拇指大,周圍有白點罐膿。先後到各大小醫院及找專家治療,花費醫治費用I萬多元,時好時壞,仍舊反覆發作,口腔經常多處潰瘍,患者十分痛苦。經服用本發明藥物7個療程,終於痊癒。患者驚嘆不已,感激萬分。
[0011]2、李小妹,女,48歲,廣東省晉寧市人個體小販。患者胃穿孔多年,時常吃藥不見好轉,胃穿孔徑已有大 拇指大小,經常口乾舌燥,大便呈黑色,臉色瘡白,全身無力。2013年經介紹服用本發明藥物4個療程,得以一次性治癒。
【權利要求】
1.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其特徵是由下列原料重量配比製成的中藥複方製劑:白芍6-16克、甘草2-8克、山渣6-12克、牛膝5_10克、白茅根10-20克、南沙參8_15克、黨參10-20克、黃芪10-25克、乳香5-10克、麥冬6-12克、白朮6-12克、防風3_10克、玉竹8-10克、柴胡3-10克、大棗10-15克、葛根6-12克、天門冬6-12克、龍眼10-15克、白芷3-10克、鉤藤3-12克、生地5-10克。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治療胃穿孔的內服藥物,其特徵是由下列原料重量配比製成的中藥複方製劑:白芍10克、甘草6克、山渣10克、牛膝10克、白茅根12克、南沙參12克、黨參12克、黃芪12克、乳香8克、麥冬10克、白朮10克、防風6克、玉竹10克、柴胡8克、大棗15克、葛 根10克、天門冬12克、龍眼15克、白芷8克、鉤藤10克、生地8克。
【文檔編號】A61K36/899GK103893607SQ201410160756
【公開日】2014年7月2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2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2日
【發明者】楊昌太 申請人:楊昌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