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功能保護器的製作方法
2023-06-18 01:28:36 1
專利名稱:全功能保護器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過電流、短斷路、缺斷相全功能保護器、能使電動機在小過電流範圍,脫離電網,避免了匝間,相間、繞組對地短路和缺相運行。
目前,公知的三相交流電動機綜合保護器,均是電子式,原理是採樣輸入部,信號放大部、比較放大部、指令執行部等組成,線路複雜,對使用環境要求嚴,容易受幹擾,難勝任長期連續作業頻煩開斷衝擊。故障率高,維修困難一般素質難勝任,且成本高,使用費用大。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繼電器結構,結構簡單不涉及電子線路的交流電動機全功能保護器,能使電機在小過流範圍,脫離電網,能避免出現匝間、相間、繞組對地短路和缺相運行。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為便於實施分一型和二型,一型用於大、中型電機,並聯於主迴路的A、B、C相線上使用、二型用於小型電機,串聯於主迴路A、B、C相線上使用,是繼電器結構有構成完整磁路的磁極,中心磁極、固定磁極、動磁極,拉力調節彈簧、控制觸點等件組成機械式連接,中心磁極上裝有4個監測兼吸引線圈,組成平衡電橋的4個臂,是利用電橋平衡原理設計,在線徑、匝數和直流阻抗一致下,注意相序,使每組的兩個線圈的電流方向相反,在三相電壓平衡,電機又無過流時,全功能保護器的磁勢為零,不存在吸合條件,常閉觸點不分開,電路正常運行,當某相電路因故,破壞了兩相之間的電流平衡狀態都會導致全功能保護器產生磁場而吸合,常閉觸點分開切斷了接觸器電源,脫扣和釋放,切斷電機電源,達到保護電機的目的,常開觸點閉合,接通指示燈或警鈴,告知值班人員,採取措施。
以下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實用新型進一步說明。
圖1是全功能保護器的結構圖。
圖2是全功能保護器的原理控制圖圖3是全功能保護器的摘要附圖圖1中1、中心磁極,2、動磁極;3、動磁極定位支杆;4、觸點和接線簧片;5、拉力彈簧調節裝置;6、JK常閉觸點380V、2A;7、常開觸點;8、接線固定螺絲;9、固定磁極;10、A、B、C、D4個監測兼吸引線圈;11、固定觸點接線片的絕緣支架。為了保證全功能保護器正常工作時,不動作,必須使線圈A=B、C=D或A=C、B=D以及A=D、B=C三種狀態中的一種使磁勢等於零,圖1中的3是定位支杆與動磁極壓緊配合,一端頂到固定磁極上作為支點,調正動磁極張開角度,另一端安裝接線和動觸點的簧片,5是調節彈簧拉力些置,用來克服電機繞組的不平衡和電源電壓波動造成的不平衡影響,在一定範圍內決定吸合功率的大小。
在圖2中不難看出,兩個感抗相同和電流方向相反的線圖,在不間斷的監測和比較兩相之間的電流變化,從而得出平衡與否的結論,因某種因素造成不平衡時,並且達到預定值時,產生吸合動作,6-JK觸點分開,切斷了電機的電源,達到保護電機的目的,7-常開觸點閉合接通指示燈或警鈴,告知值班人員,電機脫離電網,停止運行,圖3中10、A、B、C、D4個監測兼吸合線圈,構成平衡電橋的4個平衡臂,A、B、C、D中任一臂出現過流或無電流都會破壞平衡狀態,導致全功能保護器動作。
本實用新型全功能保護器的關鍵是線圈的絕緣處理,設A=B、C=D時,採用同槽雙線並澆,易達到匝數和阻抗的一致,但兩線圈的絕緣必須充分注意,不能單靠漆皮或沙包,而應在繞線的同時,澆刷環氧樹脂,待固化後,能達到絕緣要求,另一方法是A和B分槽繞制,C和D也一樣分槽繞制A與C、B與D線圈間的絕緣容易處理,但必須作到A=B和C=D。
本實用新型全功能保護器,較電子式結構簡單,不易發生故障,不會漏檢,工作極為可靠,成本低。
權利要求1.一種全功能保護器,是繼電器結構,有構成磁路的中心磁極,固定磁極,動磁極、調正機構,控制觸點是機械聯接結構,線圈分A、B、C、D共計4個,與電源A、B、C三相是電連接,其特徵是監測線圈兼吸合線圈,線圈A並或串聯接於電源A相中,B和C並或串接於電源B相中,D並或串接於電源C相中。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功能保護器,其特徵是中心磁極有線徑和匝數相同的4個線圈,分為兩組每組中的兩線圈匝數相同,A=B,C=D或A=C,B=D以及A=D、B=C三種狀態的任一種,構成平衡電橋的四個臂。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功能保護器,其特徵是三相電源電流平衡時,全功能保護器磁勢等於零,不發生動作,當某相因故出現過電流時,磁勢不等於零,有吸合動作,切斷控制電源。
專利摘要一種能夠不間斷監測三相電源平衡與否的全功能保護器,它是機械式繼電器結構,有構成磁路的中心磁極,固定磁極,動磁極,調整裝置,控制觸點和4個裝於同一中心磁極上,監測線圈兼吸全線圈,並或串接於電源迴路中,四個線圈A、B、C、D構成平衡電橋的四個臂,由於控制在一定範圍內的過電流,一般不會出現短路和斷相,當某相有過電流出現三相之間不平衡時,全功能保護器作出反映動作,切斷電機電源有效的保護了電動機。
文檔編號H02H7/085GK2145471SQ9224368
公開日1993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199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1992年12月12日
發明者陳洪普 申請人:陳洪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