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食用紫菜的製法的製作方法
2023-05-14 07:47:06 3
專利名稱:人造食用紫菜的製法的製作方法
過去從海中採集加工的天然紫菜不用說當然是自古以來供於食桌上的食品,但是現在由於海水汙染等原因而減產,以至不能充分滿足國內的需求,在處於從國外大量進口的狀態下,紫菜至今仍然作為食品中的必需品而銷售於市場中。
普通家庭和其它方面廣泛使用的上述紫菜是由海草加工成它本身的紫菜,要把它加工成製品時,從生紫菜的接種開始、經過原海藻的採集、去除塵土、脫除水分、到成為製品的加工技術實在需要具有高度機械化的設備。
鑑於上述情況,我國針對農產物年景不況的對策是把重點放在蔬菜的生產上,謀求進一步增進生產,與此同時不使已經收穫的蔬菜全部消費掉,而是把它們加工成其它食品。本發明即是關於可供普通食用的人造紫菜的開發,其目的是利用諸如人參、蘿蔔、白菜、油菜、捲心菜、大芥、青菜、艾等蔬菜,以及橘、夏橘、橙、金橘、梅等水果以及所有其它蔬菜和水果,將它們加工成不論兒童、大人皆樂於食用的所謂人造紫菜,其開發的目的是謀求菜農之所得有所提高,本發明是與海草紫菜完全不同的製品的製造法。
基於上述目的,本發明不是將這些豐富的蔬果原樣地直接作為食品,而是將它們加工成其它食品,以供日常飯桌用,或攜帶用的實施例,本發明是關於將它們加工成紫菜狀的食品。現試舉一例以說明之。將蘿蔔200g、水2升放在鍋內煎熬,先除去其澀液,脫除水分後,用研缽等磨細。將已磨細的蔬菜放入鍋中,加入約1升的水,點火加熱,加熱時加入砂糖30g、食鹽20g之類的調味品,充分攪混。另外準備好一個鍋,加入水0.5升、小麥粉15g和適量的食鹽,點火加熱,用所謂的文火使之充分攪混,粘糊物出現後即成為小麥糊。接著,把上述小麥糊加入另外裝有已加佐料調味的蔬菜鍋中,再進行充分攪混。將它倒入小篩目的約為15cm×20cm的方框中,並使其均勻鋪開至厚紙般的厚度,約經3小時後,水分減少約70%。在平板上鋪放墊層如クレラッブ,把原先已在金屬絲網上去除水分的紫菜狀半成品翻轉過來移到上述平板上,用小竹板之類的東西弄平,使其厚度均勻。然後儘可能避開直射的陽光,使其自然乾燥。這樣就完成了實際的有光澤的紫菜狀食品的製作。用上述蘿蔔200g可以做出邊長30cm的方形蘿蔔紫菜5張,其厚度與厚紙差不多。上述製法是手工製作法的一例。不言而喻,在大量生產的情況下,當然是全部自動化,用計算機等控制,以進行機械化的生產。(本說明書關於機械加工法的敘述從略)。另作,蔬菜的磨碎也不是磨成上述的粉末狀態,而是磨成仍有一定纖維殘存的狀態。
此外本發明的效果,如上所述是把蔬菜加工成形為市售的紫菜狀食品,可以用作飯糰的包卷外皮,手卷皮,或者就像普通家庭中歷來食用的燒紫菜一樣食用。此外,還可作為可保存的食品,作為將來的宇宙食品(太空食品)效果也很好。而且,由於這種加工食品的原材料皆為廉價品,因此在開發規劃性食品時,可以作為青果紫菜或水果紫菜向市場供銷。使這些蔬菜和水果類成為紫菜狀熬煉物這一點是很重要的因素,它使本發明有效存在的同時,還可以獲得有光澤的色香味俱全的製品。
附圖是本發明的實施例,
圖1是平面圖,圖2是正視圖。
權利要求
1.人造食用紫菜的製法,其特徵是將蔬菜類煎熬,去除澀液後進行脫水,用研缽等物磨碎、加水後加熱,充分攪混後加入水、小麥粉、食鹽等物,再一次攪混熬煉,用文火進一步攪混至出現粘性為止,加佐料調味成為小麥漿糊。將製得的小麥糊移到小篩目的方框上,將它展平,並展成薄層,去除水份,除水之後在板上鋪墊層(クレラツフ0),將上述小麥薄層移至其上,使之厚度均勻,通風乾燥,成形為規定尺寸的紫菜狀的人造食用紫菜。
全文摘要
本發明是將蔬果類加工成其它食品的方法,其特徵是煎熬蔬菜、去除澀液、脫水。用研缽磨碎、加水後加熱,充分攪混,然後加入水、小麥粉、食鹽等,再攪混,文火加熱至粘稠,加佐料調成小麥糊。移到小篩目的方框上,展平成薄層,除水,鋪展成均勻的厚度,風乾後成形為規定大小的紫菜狀的人造食用紫菜。
文檔編號A23L1/212GK1030692SQ88104630
公開日1989年2月1日 申請日期1988年7月23日 優先權日1987年7月23日
發明者原尻教和 申請人:原尻教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