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浮動式稱重叉車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2:23:26 1
專利名稱:全浮動式稱重叉車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叉車,尤其涉及一種可實現精確稱重的叉車。
背景技術:
現有叉車在搬運貨物時,有時需要知道所搬運的貨物的重量,以記錄貨物重量或方便結算,比如物流從貨車上卸下部分貨物時或者工廠進行多種材料混合時。但是,現有的叉車要麼沒有稱重功能,要麼就是稱重的精度不高,因為車叉的受力點與驅動機構之間不是完全的垂直受力,還收到水平分力的影響。而水平分力在不同的環境中甚至不同的搬運過程中都不完全一致,沒有辦法進行消除或補償,導致稱重誤差大、稱重一致性差。另外,叉車的工作環境惡劣,而叉車的稱重系統一般都較為精密,經不起搬運過程中來自各個方向的瞬時衝力,無法保證稱重精度和使用壽命。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其解決了現有稱重叉車稱重誤差大、稱重一致性差、無法保證稱重精度和使用壽命的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的技術解決方案是—種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包括車體、驅動單元、叉架、車叉掛架;其特殊之處是,還包括用於保持叉架和車叉掛架相互平行的支撐組件、用於測量叉架和車叉掛架間垂直拉力的至少兩個稱重單元;所述叉架與驅動單元固連;所述車叉掛架包括車叉、上掛橫梁、下掛橫梁、用於固連上掛橫梁和下掛橫梁的多個立梁;所述車叉固定在下掛橫梁上;所述支撐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板簧、與板簧數量一致的下支撐組件;所述板簧的一端部水平固定在叉架的上部,所述板簧的另一端部水平固定在車叉掛架的上部;所述下支撐組件包括連接壓杆、分別固定在叉架下部和車叉掛架下部的壓杆座、將連接壓杆的兩端部分別限制在兩個壓杆座內的蓋板;所述連接壓杆的一端部為半球形或刀刃形,所述連接壓杆的另一端部為半球形或刀刃形;所述壓杆座內設置有相應的半球形凹坑或水平方向的開口槽;所述半球形凹坑的半徑大於連接壓杆半球形端部的半徑,所述開口槽的底部為圓弧過渡;所述稱重單元包括拉力傳感器、傳感器上座、傳感器下座、減震彈簧;所述傳感器上座為固定在叉架上的水平支撐板,所述傳感器上座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所述傳感器下座固定在下掛橫梁上;所述拉力傳感器的上拉杆穿過傳感器安裝孔後被減震彈簧卡在傳感器上座上,所述拉力傳感器的下拉杆與傳感器下座鉸接;所述拉力傳感器的上拉杆和下拉杆位於同一垂直線上。上述板簧的數量為兩個且左右對稱分布;所述下支撐組件左右對稱分布;所述稱重單元的數量為兩個且左右對稱分布。上述稱重叉車包括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包括固定在叉架上的四個限位塊以及設置在上掛橫梁和下掛橫梁之間的兩個限位立梁;所述四個限位塊分布在由兩個限位立梁、上掛橫梁、下掛橫梁構成的限位框的四個內拐角處。上述拉力傳感器以S形拉力傳感器為佳。本實用新型優點1、本實用新型叉車的叉架和車叉掛架的上端用左右兩隻板簧連接,下端用左右兩隻雙球頭連接壓杆或兩隻雙刀刃連接壓杆連接,上板簧可保證車叉掛架可有微量的上下位移;雙球頭連接壓杆的兩端與壓杆座是點接觸,雙刀刃連接壓杆的兩端與壓杆座是線接觸, 也可保證車叉掛架有微量的上下位移;板簧和連接壓杆的結構可以保證車叉掛架和叉架間的相互平行關係,從而使得傳感器不受水平方向力的分量,只敏感垂直方向力的分量,所以稱重精度高,稱重量大。2、本實用新型在拉力傳感器的上端安裝了減震彈簧,可以緩衝來自車叉的絕大部分瞬時衝力,保證稱重單元不受損壞,使用壽命長,稱重一致性好。3、本實用新型在叉架和車叉掛架之間設置有限位單元,可以防止任意方向的衝力損壞板簧或連接壓杆。
圖1是現有叉車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第一種叉車結構示意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第二種叉車結構示意圖;圖4是半球形端部連接壓杆的結構示意圖;圖5是半球形端部連接壓杆的安裝示意圖;圖6是刀刃形端部連接壓杆的結構示意圖;圖7是圖6的俯視圖;圖8是刀刃形端部連接壓杆的安裝示意圖;圖9是第三種端部結構的連接壓杆的結構示意圖;圖10是掛板的結構示意圖;圖11是過渡掛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2是過渡叉架的結構示意圖;圖13是本實用新型叉車稱重系統的結構示意圖;附圖標記20-上掛橫梁,21 -下掛橫梁,22-立梁,3-板簧座,30-板簧,31 -連接壓杆,32-壓杆座,33-蓋板;34-半球形端部,35-刀刃形端部,36-半球形凹坑,37-開口槽; 38-圓弧過渡,39-板簧壓塊,40-拉力傳感器41-傳感器上座,42-傳感器下座,43-減震彈簧,44-傳感器安裝孔,45-銷釘,46-上拉杆,47-下拉杆,51-叉架,52-車叉掛架,53-車體, 54-驅動單元,60-限位塊,61-限位立梁。
具體實施方式
本實用新型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包括車體、驅動單元、叉架、車叉掛架、限位單元、 用於保持叉架和車叉掛架相互平行的支撐組件、用於測量叉架和車叉掛架間垂直拉力的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稱重單元。叉架與驅動單元固連;車叉掛架包括車叉、上掛橫梁、下掛橫梁、用於固連上掛橫梁和下掛橫梁的左右兩個立梁;車叉固定在下掛橫梁上。為了保證強度,也可以在左右兩個立梁之間另外設置多個加強用立梁。支撐組件包括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板簧、兩個左右對稱分布的下支撐組件;板簧水平設置,其一端部通過壓板固定在叉架的上部的板簧座上,其另一端部通過壓板固定在上掛橫梁上;下支撐組件包括連接壓杆、分別固定在叉架下部和下掛橫梁上的壓杆座、將連接壓杆的兩端部分別限制在兩個壓杆座內的蓋板;連接壓杆的一端部為半球形或刀刃形, 連接壓杆的另一端部為半球形或刀刃形;壓杆座內設置有相應的半球形凹坑或水平方向的開口槽;半球形凹坑的半徑大於連接壓杆半球形端部的半徑,開口槽的底部為圓弧過渡; 開口槽一般選擇刀刃形槽且開口角度大於連接壓杆刀刃形端部的錐角,也可選擇U形槽或半圓形槽。對於刀刃形端部的連接壓杆,還需要設置可被蓋板擋住的限位結構,比如環形凸臺。稱重單元包括拉力傳感器、傳感器控制及顯示裝置、傳感器上座、傳感器下座、減震彈簧;傳感器上座為固定在叉架上的水平支撐板,為了牢固上座最好設置成L形結構,傳感器上座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傳感器安裝孔正對傳感器下座,傳感器下座固定在下掛橫梁上;拉力傳感器的上拉杆穿過傳感器安裝孔後被減震彈簧卡在傳感器上座上,拉力傳感器的下拉杆通過銷釘與傳感器下座鉸接;以使下拉杆可在垂直於車叉掛架的平面內自由轉動;拉力傳感器的上拉杆和下拉杆位於同一垂直線上。拉力傳感器通過導線與傳感器控制及顯示裝置相連。拉力傳感器優選S形拉力傳感器。限位單元包括固定在叉架上的四個限位塊以及設置在上掛橫梁和下掛橫梁之間的兩個限位立梁;四個限位塊分布在由兩個限位立梁、上掛橫梁、下掛橫梁構成的限位框的四個內拐角處。本實用新型原理本實用新型稱重叉車,叉架與車叉掛架的上端用左右兩隻板簧連接,下端用左右兩隻雙球頭連接壓杆或兩隻雙刀刃連接壓杆連接,該結構可以保證叉架與車叉掛架相平行,從而相互之間的拉力和壓力沒有垂直分量。叉架向車叉掛架伸出兩個傳感器上座,傳感器上座與傳感器的上端相連,傳感器的下端與車叉掛架的下掛橫梁相鉸接,且傳感器與車叉掛架平行,所以拉力傳感器只敏感來自垂直方向的力,該拉力全部為車叉掛架自身的重力和車叉掛架所承受的貨物重力。
權利要求1.一種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包括車體、驅動單元、叉架、車叉掛架;其特徵在於還包括用於保持叉架和車叉掛架相互平行的支撐組件、用於測量叉架和車叉掛架間垂直拉力的至少兩個稱重單元;所述叉架與驅動單元固連;所述車叉掛架包括車叉、上掛橫梁、下掛橫梁、用於固連上掛橫梁和下掛橫梁的多個立梁;所述車叉固定在下掛橫梁上;所述支撐組件包括至少兩個板簧、與板簧數量一致的下支撐組件;所述板簧的一端部水平固定在叉架的上部,所述板簧的另一端部水平固定在車叉掛架的上部;所述下支撐組件包括連接壓杆、 分別固定在叉架下部和車叉掛架下部的壓杆座、將連接壓杆的兩端部分別限制在兩個壓杆座內的蓋板;所述連接壓杆的一端部為半球形或刀刃形,所述連接壓杆的另一端部為半球形或刀刃形;所述壓杆座內設置有相應的半球形凹坑或水平方向的開口槽;所述半球形凹坑的半徑大於連接壓杆半球形端部的半徑,所述開口槽的底部為圓弧過渡;所述稱重單元包括拉力傳感器、傳感器上座、傳感器下座、減震彈簧;所述傳感器上座為固定在叉架上的水平支撐板,所述傳感器上座上設置有傳感器安裝孔,所述傳感器下座固定在下掛橫梁上; 所述拉力傳感器的上拉杆穿過傳感器安裝孔後被減震彈簧卡在傳感器上座上,所述拉力傳感器的下拉杆與傳感器下座鉸接;所述拉力傳感器的上拉杆和下拉杆位於同一垂直線上。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板簧的數量為兩個且左右對稱分布;所述下支撐組件左右對稱分布;所述稱重單元的數量為兩個且左右對稱分布。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其特徵在於還包括限位單元,所述限位單元包括固定在叉架上的四個限位塊以及設置在上掛橫梁和下掛橫梁之間的兩個限位立梁;所述四個限位塊分布在由兩個限位立梁、上掛橫梁、下掛橫梁構成的限位框的四個內拐角處。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其特徵在於所述拉力傳感器為S形拉力傳感器。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全浮動式稱重叉車,包括車體、驅動單元、叉架、車叉掛架、用於保持叉架和車叉掛架相互平行的支撐組件、用於測量叉架和車叉掛架間垂直拉力的至少兩個稱重單元;叉架和車叉掛架的上端用左右兩隻板簧連接,下端用左右兩隻雙球頭連接壓杆或兩隻雙刀刃連接壓杆連接,從而使得傳感器只敏感垂直方向力的分量,其解決了現有稱重叉車稱重誤差大、稱重一致性差、無法保證稱重精度和使用壽命的技術問題,具有稱重精度高,稱重量大,使用壽命長,稱重一致性好的優點。
文檔編號B66F9/075GK202297033SQ201120413909
公開日2012年7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0月26日 優先權日2011年10月26日
發明者孫力, 孫勇, 張穎 申請人:西安高度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