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09:28:16 1
專利名稱:一種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牙種植體構件,尤其涉及一種防旋轉脫位、聯結緊固、生物相容性好、持久耐用的牙種植體構件。
背景技術:
目前,常用的種植體主要有螺旋型、柱狀、葉狀、錨狀等,其中螺旋型和柱狀種植體最為常用。一般來說,螺旋型和柱狀種植體分為基樁和體部兩·部分。基樁和體部可為一整體,也可為可拆分的兩部件。傳統的牙種植體存在著易脫位、聯結不夠緊固、生物相容性不佳、持久性不強的缺點。
實用新型內容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上述缺陷,本實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種防旋轉脫位、聯結緊固、生物相容性好、持久耐用的牙種植體構件。為了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包括本體和多孔鉭結構;所述本體含有基樁和體部;所述基樁通過其上的螺紋與所述體部上的螺孔連接,所述基樁與所述體部連接後留有空隙;所述多孔鉭結構呈中空圓柱狀,位於所述基樁與所述體部連接後形成的空隙之中;所述體部下部連接有凹形板,所述體部上設有與凹口相對應的部位並與所述凹形板相嚙合固定,所述凹形板與所述體部垂直;所述凹形板的橫截面積大於所述體部的橫截面積。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多孔鉭結構孔隙率為35%至65%。作為對本技術方案的改進,所述多孔鉭結構的高度為所述體部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與現有技術比較,本實用新型由於採用了上述技術方案,有效防止了牙種植體構件旋轉脫位,使牙種植體構件與人體組織的聯結更加緊固,改善了結構的生物相容性,使牙種植體構件更加持久耐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1基樁、2體部、3凹形板、4多孔鉭結構。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通過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具體的描述,有必要在此指出的是以下實施例只用於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的說明,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保護範圍的限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根據上述內容對本實用新型作出一些非本質的改進和調整。實施例一種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如圖1所示,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包括本體和多孔鉭結構4 ;所述本體含有基樁I和體部2 ;所述基樁I通過其上的螺紋與所述體部2上的螺孔連接,所述基樁I與所述體部2連接後留有空隙;所述多孔鉭結構4呈中空圓柱狀,位於所述基樁I與所述體部2連接後形成的空隙之中;所述體部2下部連接有凹形板3,所述體部2上設有與凹口相對應的部位並與所述凹形板3相嚙合固定,所述凹形板3與所述體部2垂直;所述凹形板3的橫截面積大於所述體部2的橫截面積。為了實現充分的生物相容性,所述多孔鉭結構4孔隙率為35%至65%。為了兼顧力學性能與生物相容性,所述多孔鉭結構4的高度為所述體部2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0016]這種結構的牙種植體構件能夠增大牙種植體構件與牙槽骨的接觸面積,使兩者聯結更加緊固,牙種植體構件更加持久耐用。在單個牙缺失的修復中,可以防止複雜的側面向咬合力所造成的牙種植體構件的旋轉脫位,同時可以改變牙種植體構件的受力支點,有效防止牙種植體構件的頰舌向及近遠中向的擺動。多孔鉭的優點在於其擁有孔隙,能夠啟動並容納骨組織生長,加強連接的穩固性。
權利要求1.一種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包括本體和多孔鉭結構(4);所述本體含有基樁(I)和體部(2);所述基樁(I)通過其上的螺紋與所述體部(2)上的螺孔連接,所述基樁(I)與所述體部(2)連接後留有空隙;所述多孔鉭結構(4)呈中空圓柱狀,位於所述基樁(I)與所述體部(2)連接後形成的空隙之中;所述體部(2)下部連接有凹形板(3),所述體部(2)上設有與凹口相對應的部位並與所述凹形板(3)相嚙合固定,所述凹形板(3)與所述體部(2)垂直;所述凹形板(3)的橫截面積大於所述體部(2)的橫截面積。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孔鉭結構(4)孔隙率為 35% 至 65%。
3.如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其特徵在於所述多孔鉭結構(4)的高度為所述體部(2)高度的五分之一至四分之一。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所述分段式牙種植體構件包括本體和多孔鉭結構4;所述本體含有基樁1和體部2;所述基樁1通過其上的螺紋與所述體部2上的螺孔連接,所述基樁1與所述體部2連接後留有空隙;所述多孔鉭結構4呈中空圓柱狀,位於所述基樁1與所述體部2連接後形成的空隙之中;所述體部2下部連接有凹形板3,所述體部2上設有與凹口相對應的部位並與所述凹形板3相嚙合固定,所述凹形板3與所述體部2垂直;所述凹形板3的橫截面積大於所述體部2的橫截面積。這種結構的牙種植體構件,有效防止了牙種植體構件旋轉脫位,使牙種植體構件與人體組織的聯結更加緊固,改善了結構的生物相容性,使牙種植體構件更加持久耐用。
文檔編號A61C8/00GK202843836SQ20122058570
公開日2013年4月3日 申請日期2012年11月8日 優先權日2012年11月8日
發明者葉雷 申請人:重慶潤澤醫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