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蘆錨杆的製作方法
2023-05-05 23:10:56 1
專利名稱:葫蘆錨杆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屬於一種在地下製作的混凝土灌注錨固構件。
在建築基礎的基坑護坡施工中使用的錨杆一般為圓柱形,也有的錨杆底部是擴大頭的,由混凝土澆注而成。隨著中高層建築逐漸的增多,基坑的數量和深度而在迅速增加,維護基坑的護坡樁和錨杆,在基坑施工中佔有很大數量,特別是防止基坑塌垮的錨杆,有時需設計1-3層,在基坑施工中佔的比例很大,使基坑的造價、工作量、工期、工程費用都有顯著提高。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的葫蘆錨杆,改變已有錨杆的截面形狀,達到增加錨固體的抗拔能力,以減少錨杆根數和長度,減少錨杆造價,縮短工期,降低工程費用。
本實用新型的葫蘆錨杆,由非錨固段、錨固體、受拉力的鋼筋組成,非錨固段為直杆狀,其特徵是由混凝土與受拉力的鋼筋澆注成的錨固體成串葫蘆形,每個葫蘆呈蒜頭狀,每個葫蘆之間的間隔在0.3-3米,第一個葫蘆設置在距非錨固段末大於1.5米處,在每個葫蘆之間設置圓環形定位器固定受拉力的鋼筋。
所述的葫蘆錨杆的葫蘆最大半徑比圓柱半徑擴大30-1000毫米。
所述錨固體的葫蘆的直徑可以是上下相等,呈葫蘆狀,或是上小下大,呈寶塔形。
所述的受拉力的鋼筋可以使用鋼絞線或鋼管。
本實用新型的製作方式為,先用葫蘆錨杆鑽頭鑽進成孔,採用泥漿護壁,鑽至設計要求的土質地帶,進行擴孔成串葫蘆狀,然後清孔至合乎要求,將鋼絞線(或鋼筋、鋼管)紮好定位器,在圓柱形的非錨固段塗黃油或安設塑料套管,放入葫蘆錨杆鑽孔中,壓灌水泥漿成錨固體。
本實用新型的葫蘆錨杆在錨固段採用增大截面,使錨杆與抗拔地層接觸面積增大,在與圓柱形錨固體直徑相同情況下,其極限抗拔力可提高數倍,在總拉拔力相同的情況下,採用葫蘆錨杆可減少錨固體的根數和長度,節約材料,加快進度,縮短工期,降低費用。與圓柱形錨杆相比,葫蘆錨杆的受力更加合理,穩定性更好,適用於各種土質地區和不宜設置長錨杆的地區及其它需錨固的設施。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葫蘆錨杆做進一步描述。
圖1為葫蘆錨杆的結構示意圖圖2為葫蘆錨杆的葫蘆是上小下大,呈寶塔形的結構示意圖如
圖1可見,一種葫蘆錨杆,由非錨固段1、錨固體2、受拉力的鋼筋4組成,非錨固段為直杆狀,其特徵是由混凝土與受拉力的鋼筋澆注成的錨固體成串葫蘆形,每個葫蘆3呈蒜頭狀,每個葫蘆之間的間隔在0.3-3米,第一個葫蘆設置在距非錨固段末大於1.5米處,在每個葫蘆之間設置圓環形定位器5固定受拉力的鋼筋4。
葫蘆錨杆的葫蘆最大半徑比圓柱形半徑擴大30-1000毫米。
如圖2所示,錨固體的葫蘆的直徑可以上下相等,呈葫蘆串狀,亦可是上小下大,呈寶塔形。
圖中7-工字鋼,8-螺母,9-護坡樁,6-是減少的圓柱形錨固體。
權利要求1.一種葫蘆錨杆,由非錨固段、錨固體、受拉力的鋼筋組成,非錨固段為直杆狀,其特徵是由混凝土與受拉力的鋼筋澆注成的錨固體成串葫蘆形,每個葫蘆呈蒜頭狀,每個葫蘆之間的間隔在0.3-3米,第一個葫蘆設置在距非錨固段末大於1.5米處,在每個葫蘆之間設置圓環形定位器固定受拉力的鋼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葫蘆錨杆,其特徵是所述的葫蘆錨杆的葫蘆最大半徑比圓柱形半徑擴大30-1000毫米。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葫蘆錨杆,其特徵是所述錨固體的葫蘆的直徑上下相等,呈葫蘆形。
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葫蘆錨杆,其特徵是所述錨固體的葫蘆的直徑是上小下大,呈寶塔形。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葫蘆錨杆,其特徵是所述的受拉力的鋼筋是鋼絞線或鋼管。
專利摘要一種葫蘆錨杆,由混凝土與鋼絞線(鋼筋、鋼管)澆灌成一體的錨固體,其特徵是:錨固體成串葫蘆形,每個葫蘆呈蒜頭狀,每個葫蘆之間的間隔在0.3—3米。葫蘆錨杆在錨固段增大截面,使錨杆與抗拉力的地層接觸面積增大,在與圓柱形錨固體直徑相同情況下,其極限錨固力可提高數倍,在總拉力相同的情況下,採用葫蘆錨杆可減少錨固體的根數和長度,節約材料,加快進度,縮短工期,降低費用。適用於各種土質地區和不宜設置長錨杆的地區。
文檔編號E02D5/54GK2279381SQ96219640
公開日1998年4月22日 申請日期1996年10月15日 優先權日1996年10月15日
發明者劉瑞祺 申請人:劉瑞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