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的製作方法
2023-05-06 02:32:01 2
專利名稱: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貨櫃轉運、堆垛的機械,特別是一種帶移動配重的貨櫃正面吊運機的改進。
背景技術:
現有貨櫃正面吊運機的配重一般都固定於車體的尾部,在車體長度不變的情況下,配重與吊重是相匹配的,但如果所吊的貨櫃重量較重,則相應的配重重量較大,使得整車的重量偏重;若用加大車體長度來減小配重,又會給整車行走帶來不便。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缺陷,提供一種不用增加配重可提高整車吊重額定值之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
本實用新型是通過下面的技術方案解決上述技術問題的。它包括車體、配重塊和裝於車體上之吊臂,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為設置於車體尾部之可移動配重塊,該配重塊由與其相接之液壓油缸帶動作滑移,移動之前後位置分別裝有上限位擋塊和下限位擋塊。在配重塊上,還設有上滑軌,該上滑軌與對應裝於車體上之下滑軌相配合。
本實用新型通過在車體尾部安裝可前後移動的配重,在不增加配重的情況下,可增加車體相對於吊重的平衡力矩,使貨櫃正面吊運機在相同額定吊重情況下,減小整車重量,使得整車的製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降低,同時也增加了使用過程中的操作靈活性。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之結構示意圖;圖2為圖1之A-A剖視圖;圖3為圖2之B-B剖視圖;圖4為圖2之C-C剖視圖。
圖中1-車體2-配重塊;3-上滑軌;
4-下滑軌;5-液壓油缸;6-上限位擋塊;7-下限位擋塊;8-吊臂。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包括車體1、配重塊2和吊臂8,吊臂8裝於車體1上,其特徵在於它是在車體1之尾部設有一可根據需要作前後移動之配重塊2,在吊運不同重量時,配重塊2可調節其與吊運機重心的距離,使其相對於吊運重量形成一平衡力距,而不需要增加配重塊的重量,從而達到了本實用新型所要實現的目的。
圖2、圖3、圖4展示了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的實施例,它是通過液壓油缸來完成的。如圖2、圖3所示,在配重塊2底部中間位置開設一凹槽,其內裝有兩上滑軌3,固定於配重塊2上,也可將它們直接鑄為一個整體。在車體1上,對應安裝有兩下滑軌4,上滑軌3、下滑軌4相互配合,兩者之間可滑動。在配重塊2和車體1的中間部位,安裝了液壓油缸5,該液壓油缸5缸端固定在車體1上,活塞杆端與配重塊2鉸接。當液壓油缸5活塞杆伸出時,配重塊2後移;反之,配重塊2前移。
如圖4所示,在配重塊2之移動的前後位置,分設有上限位擋塊6和下限位擋塊7,可分別裝於配重塊2和下滑軌4上。當配重塊2移動到極限位置時,可與兩擋塊相觸,以保證配重塊2不脫出滑道,起安全保險作用,同時也可保護液壓油缸5,不致於受到過大的衝擊拉力。
本實用新型可以通過手動控制和自動控制同時運作,其手動控制是通過電器開關及電磁閥實現,由操作人員直接控制液壓油缸5的伸縮,而使配重塊2作前後移動。自動控制是通過電控系統檢測整車的吊重傾翻力矩,當達到或超過規定極限值時,電控系統發出相應的電信號,使配重塊2在液壓油缸5之帶動下移動。
權利要求1.一種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包括車體(1)、配重塊(2)和裝於車體(1)上之吊臂(8),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2)為設置於車體(1)尾部之可移動配重塊(2)。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2)上裝有可由其帶動作滑移之液壓油缸(5)。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2)移動之前後位置分別裝有上限位擋塊(6)和下限位擋塊(7)。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2)上設有上滑軌(3),該上滑軌(3)與對應裝於車體(1)上之下滑軌(4)相配合。
專利摘要一種帶移動配重機構的貨櫃正面吊運機,包括車體、配重塊和裝於車體上之吊臂,其特徵在於所述配重塊為設置於車體尾部之可移動配重塊,該配重塊由與其相接之液壓油缸帶動作滑移,移動之前後位置分別裝有上限位擋塊和下限位擋塊,在配重塊上,還設有上滑軌,該上滑軌與對應裝於車體上之下滑軌相配合。本發明通過在車體尾部安裝可前後移動的配重,在不增加配重的情況下,可增加車體相對於吊重的平衡力矩,使貨櫃正面吊運機在相同額定吊重情況下,減小整車重量,使得整車的製造成本和使用成本降低,同時也增加了使用過程中的操作靈活性。
文檔編號B66C23/76GK2773035SQ200420069320
公開日2006年4月19日 申請日期2004年11月30日 優先權日2004年11月30日
發明者彭國成, 李翠英, 章德剛, 劉貞華 申請人: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