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好茯茶茶湯是金黃透亮的嗎(茯茶鎮裡的古今對話)
2023-04-23 15:13:00
「閩海迢迢道路難,西人誰識小龍團。向來只說官茶暖,消得山泉沁骨寒。」
1768年,紀曉嵐因鹽政虧空案被乾隆皇帝發配到新疆迪化(今烏魯木齊)。邊遠之地,他鬱結難舒,唯有喝茶寫詩,聊以自慰。這首詩記錄的就是他飲用茯茶的感受。想來那一杯暖茶下肚,這位大才子必是通體舒泰,一掃胸中塊壘。
琴棋書畫詩酒茶,茶歷來被人們視為生活的享受、健康的良藥、文明的象徵。伴著絲路駝鈴,茯茶從涇陽出發,一路向西,以顯赫的「官茶」「貢茶」身份成為以茶易馬的重要戰略物資,在中華文明發展進程中佔據著重要一席。
「自古嶺北不植茶,唯有涇陽出茯茶。」這個不產茶的地方,卻有著悠長的制茶史。幾度興衰,弦歌不輟,沐浴著新時代的晨光,涇陽茯磚茶正在續寫新的榮光。
茯茶鎮已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鎮。
一
道通天下的「和平使者」
12月7日,在西鹹新區涇河新城茯茶鎮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裡,遊人在清代的茶梆、茶鬥前駐足凝思,想要從這些老物件中解讀茯茶聲名遠播的密碼。
這套保存完整的制茶工具是百年老字號裕興重第六代傳承人、陝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散茯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羅榮利家祖傳的寶貝。這些工具早已失去了使用價值,卻依然在向人們訴說著涇陽茯茶的輝煌歷史。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物寶天華。茯茶的興起,離不開涇陽的水。
站在涇河渡口眺望,船隻往來穿梭,從湖南安化遠道而來的黑毛茶剛經渭河抵達這裡。在這裡,茶葉經過進一步加工,將以一種全新的面貌走向世界。
涇陽一帶成為南茶西運加工轉運的集散地始於中唐,興於宋,盛於明清時期。在茶香氤氳的悠長歲月裡,茶葉加工工藝不斷得到改進。明朝時期,茶商往來奔波,大件散裝茯茶不易運輸,加之政府管控趨緊,為了減少體積,謀求更大利潤,涇陽茶商摸索出一套複雜而完整的制磚茶工藝,「涇陽茯磚茶」逐漸名噪天下。
相傳,在卸船時茶包不慎掉入河中,撈起晾曬後入庫。數月後準備起運時人們發現茶葉上長有許多小黃點,於是茶商將之賤賣到蘭州。這種「黴變」的茶葉竟受到牧民的喜愛。偶然發酵形成的金花給茯茶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北宋詩人蘇軾有詩云:「從來佳茗似佳人。」千百年來,涇陽茯茶亦如此。生長在深山密林中的草木被百姓採摘,跋山涉水而來,在涇陽制茶師傅的蒸搓捶打下,自然天性被規訓,再在沸水中轉化,成就醇厚甘美的琥珀色液體,其香氣不絕、韻味無窮。尤其是發花後的茯茶,更添了一分菌花香,滋味醇厚悠長,茶湯橙紅明亮。其香如酒,年代越久香味越濃。
遊牧民族由於飲食結構多肉食、奶酪,茯茶可消食解膩,古代西北地區遊牧民族生活逐漸形成「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的習慣,對茯茶的依賴和喜愛與日俱增。明清時期,茯茶已遠銷40多個國家。
開在茯茶鎮駱駝巷口的百年老字號裕興重的茯茶直營店。
二
金花香引世人競折腰
明清之際,陝商以「駿馬快刀英雄膽,幹肉水囊老羊皮」的英武形象闖蕩四方,在西北、西南邊茶貿易史上寫下了波瀾壯闊的史詩篇章。
在中國茯茶文化博物館裡,一張關於「茶背子」的黑白老照片格外打動人。
陝康藏茶馬古道是陝西商人主要的貿易線路。高山巨川崎嶇難行,茶號常常僱用「茶背子」沿茶馬古道背運茶磚。「茶背子」要身負100多斤茶葉,步行10餘天,到達康定,每年死傷不計其數。正是因為這種「忠義仁勇」的精神,造就了陝商「天下第一商幫」的輝煌。
隨著茯茶暢銷,涇陽成為「商賈輻輳之區」,湧現出裕興重、昌盛店、元順店等著名茶號。
「《涇陽縣誌》記載,我愛人的曾祖父鄧鑑堂是涇陽大戶吳家所開茶號裕興重的領東掌柜。」羅榮利說,2017年熱播的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中吳家的茶號原型就是裕興重。
民國時期,裕興重茶莊理事長鄧鑑堂為涇陽縣商會會長,曾多次資助糧餉支持民主革命,深受于右任稱讚。為此,于右任揮毫題寫了「安國茶」,對涇陽茯茶界為民主革命的貢獻表示肯定。
「我一直想講一個茯茶故事,今年終於圓夢了。」陝西省作協副主席、西鹹新區作協主席王海說,2017年,他一一走訪涇陽茯茶企業、復興茯茶的「縣前八老」,聽了一年有關茯茶的故事才動筆。幾經打磨,王海的第六部長篇小說《金花》於今年7月正式推出。
發酵後的茯茶滿身盡帶「黃金甲」。
在顯微鏡下,這些像黴點一樣的物質呈金色球狀顆粒,如同金花璀璨奪目。在王海筆下,名為金花的女主人公以柔弱雙肩擔起家族產業振興重任。
「寫茯茶的作品很多,我只圍繞四個字,『誠信』『精神』。」王海認為,一個不產茶的小縣城,卻成了茶的集散地,還把茶推向西域和國外,這本身就是一個奇蹟。這個奇蹟是由秦人寫就的,是陝商精神的體現。
涇陽茯茶產業的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1958年,由於運輸成本較高,政府決定將茯茶加工產業轉移至湖南安化。熱鬧了千年的涇陽茯茶自此陷入沉寂。
茶藝師王萍萍正在用放大鏡觀賞金花菌。
三
絲路之茶續寫新傳奇
12月7日,雪花紛飛,在陝西北極宮茶業有限公司裡劉翔正以金花茯茶會友,「紅泥小火爐」的愜意和雅致讓賓主盡歡。
隨著科技發展,金花的秘密被破解。7年前,劉翔查閱了我國第一位研究茯茶的科學家方心芳院士的手稿。方心芳研究確定了茯磚茶中常見菌種的類別和生長特性,並給出了控制和抑制雜菌的方法,「冠突散囊菌」的獨特功效以科學的方式進入人們視野。
劉翔介紹金花衍生產品。
劉翔以此為契機開啟他的「茯茶人生」。他提出了微生物控制工程茯茶製作技術,從菌種、生長、發酵、代謝、微空間5個節點實現對金花生長過程的精準控制,茯茶製作邁入機械化時代。
「現在,金花已經開遍6大茶系,無論什麼尺寸,我都能讓它滿身盡帶『黃金甲』。」劉翔說,現在他們已研發生產出人參、酒等4類15種金花衍生產品。
茯茶這塊古老的「金字招牌」逐漸贏得更多擁躉。在7月9日舉辦的一場陝西農特產品的直播活動中,經主播薇婭介紹,涇陽縣裕興重茯磚茶業有限公司所生產的茯茶上架30秒銷售額就突破100萬元,「百年傳承」單品搜索超10萬次。
如今,茯茶鎮駱駝巷口,昔日駝隊嘶鳴不再,而裕興重茯茶直營店裡卻人聲鼎沸。2015年,西鹹新區涇河新城打造的茯茶鎮正式對外開放。在這裡,遊客在品茶之餘,還可以親手用傳統制茶工具製作茯茶,全面感知茯茶文化。
茯茶鎮現已聚集茯茶生產銷售企業43家,被評為國家4A級旅遊景區和國家美麗宜居示範村鎮,未來將會成為集茯茶生產加工、批發零售、科研創新、文化創意、生態農業、休閒度假等功能於一身的茶文化旅遊小鎮。5年來,約有300名青年從全國各地返鄉創業就業,帶動當地3000多名群眾實現就業。
乘著「一帶一路」的東風,茯茶鎮正在攜手企業,積極探索「走出去」路徑,讓茯茶香飄萬裡。(記者 侯燕妮 文/圖)
在茯茶鎮的茶店裡,遊人可以邊品茶邊了解茯茶文化,享受慢時光。
記者手記
茶
TEA
茶是一種奇妙的存在。
看似乾枯蜷縮的一團或者一縷,放入水中,那葉片便很快舒展開來,綻放出翠綠,在杯中翩翩地躍動,以這躍動,將綠意充盈於整個杯中。
茶樹是四季常青的。無論是在徐徐拂過的暖風中,還是在凜凜呼嘯的寒風中,無論是接受霏霏細雨的滋潤,還是面對滂沱大雨的衝擊,無論是春意融融還是烈日炎炎,它總是那麼綠著,綠得透徹,綠得從容,不見葉片凋零,不見枝幹萎縮。即使葉片飄落,也是通綠通綠地融入在泥土裡,不似大多的樹木,葉片枯黃黯淡地告別枝頭。
這綠,是一種信念,是一種意志,是內心頑強的堅守。這信念、意志與堅守,成就了茶樹的品質與蘊涵,也醞釀了它的寂寞與痛苦。
因這綠,在夏天,茶樹被埋沒在漫山遍野的綠裡,隱身於其他的樹木與花草裡。因這綠,在冬天,茶樹成為漫山遍野裡突兀顯現的一個,更顯孤獨與悽冷。
我常常想,它是沉浸於美妙的夢中,還是在四季交替的變幻中帶給這世界一個美妙的夢?它是無感於寒來暑往的外界變化,還是在外界萬千的變化中執著於自己的信念與堅守?
在經歷了火的灼熱後,它褪去了翠綠,痛苦地蜷縮成一團,黯淡地枯萎成一縷,不復有生機,仿佛只剩下乾枯的軀殼,虛無地存在著。
當葉片在水的浸潤下緩緩舒展,一個新鮮的生命便綻放了,茶又呈現出它的翠綠來,散發出淡淡卻悠遠綿長的香味,這香味不媚不俗,透透的純純的,直直浸入肺腑之中,讓人通體舒暢與愉悅。這是茶把它的生命融入新的生命了。
品茶,品的是茶的味道,更是茶的韻味,茶的靈魂,以這韻這魂來淨化自己。
在茶的醇香中,我品出淡淡的苦澀。是它在生長中,在展現永不更易的翠綠時,深埋在心底的苦澀嗎?是它在遭受烈火炙烤中,內心流溢的掙扎與痛苦凝結的苦澀嗎?是悽風苦雨滲入它體內化為的苦澀嗎?是寂靜的夜裡,星星和月亮的淚水在它的葉片上滲入的苦澀嗎?
茶樹是孤獨的。或生長在陡峭的山坡上,或生長在群山環繞的溝壑間,隔絕了外界的喧囂紛擾。沒有奇特的形狀,沒有高大的身材,沒有絢麗的色彩,默默地沐浴著陽光雨露,默默地從泥土和石縫裡吸收著營養。
在霏霏細雨中,我漫步於一片茶園,漫山遍野的樹木生長得正旺,茶園被淹沒在一片碧綠之中。我聽到四周滿漾著窸窸窣窣的聲音,輕微卻又密集。我不知道,這是雨絲在茶樹上划過的聲響,還是茶樹在雨絲中輕吟低唱。在這聲音中,我聽到蕭瑟、煩悶混雜著快樂與期冀。
在這深山之中,在空曠與寂寥中,這吟唱,山聽不懂,樹聽不懂,河聽不懂,茶樹是在為自己吟唱。於這吟唱中,消釋著內心淤積的苦痛;於這吟唱中,讓信念在一次次支離破碎後重新生長;於這吟唱中,保持靈魂的純淨與安靜。
立於茶樹間,我願化身為一株茶樹,在絲絲細雨中,在微微輕風中,和它們一起吟唱,用這吟唱驅散陰霾,用這吟唱喚醒太陽。
在這大山間,我願化身為一株茶樹,仰望空曠與遼遠的天空,俯視沉寂的土地與河流。我不羨慕樹木的挺拔與高大,也不羨慕小草的安逸與閒適,我唯一的期望,就是把自己的靈魂,把自己的希望,把自己的鮮血,輸送到葉脈中,輸送到土地裡。
陽春三月,當和煦的暖風吹拂,當燦燦的陽光潑灑,一片片的新葉便從茶樹的枝葉間萌發,嫩嫩的,翠翠的,茶園便氤氳在恬淡的幽香裡。
茶園的四周,百花盛開,五彩繽紛,散發著濃烈的花香。茶的幽香並沒有被這花香淹沒,而是穿透花香,清晰地浸入心脾。茶香雖淡,但是悠遠、深邃、獨特、高潔而動人心魄。因這香,茶樹在萬木之中成為一個純粹而卓越的存在。因這香,茶註定要經受炭火的炙烤,沸水的滾燙;因這香,茶能夠在褪去生機與色彩之後,實現蛻變與涅槃。
花香濃鬱,但隨著花的枯萎轉瞬即逝;茶香清淡,但持之長久,常年縈繞。花色豔麗,但經不住些許雨打風吹破敗零落;茶色單純,但在驚雷閃電疾風驟雨中處之泰然,經久不衰。
在赤日炎炎中,我漫步於一片茶園。在豔陽的炙烤下,茶樹的葉片愈發鮮明透綠,似乎將陽光的熾熱聚斂吸收,有風經過時,枝葉間便傳出陣陣的清涼。在盛夏的燥熱中,茶園成為清新涼爽的一隅。
茶樹是開花的。當瑟瑟的寒風到來,當別的花早已化為泥土,一朵朵小白花便從茶樹的枝幹上綻放。茶樹的花是小巧的,潔白的,遠遠望去,猶如點點積雪。茶樹的綠,是初冬季節荒涼的山谷中唯一的綠,茶樹的花,是在蕭索與肅殺中唯一卓然的開放。
茶樹的碧綠與潔白,為冬季的荒山野嶺點綴了生機與活力。在冰封路絕的境域,這碧綠、這潔白,被遠遠地阻隔於人們的視線之外了。因行潔所以孤單,因自好所以孑立。
不因四野荒涼而凋敝,不因晝夜更替而斂容,不因無人問津而自艾,茶樹是在為這天地間增添一縷鮮活,還是在默默中獨守一份純淨?我總覺得,在默然與純淨之中,它的根脈深處一定激蕩著一股暖流,飽含著期待與希望,是這暖流讓它四季常青,是這期待與希望讓它在嫋嫋茫茫的霧盤雲繞中堅守著內心的純淨。
茶樹是樹,卻沒有樹的高大與威儀,只是那麼毫不起眼地生長著,甚至被萋萋荒草淹沒著。樹木可以壓住它的枝,荒草可以遮蔽它的葉,但它仍在樹叢與荒草中卓然地存在。當樹叢枝禿葉落,當荒草枯乾蜷縮,它便顯出它純淨的綠來,儘管這綠不為人知,儘管這綠冷清孤單。
茶是最有底蘊的飲品,越是最後,越能嗅出它的香,品出它的味來。(張斌峰)
來源:陝西日報
來源: 陝西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