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4-30 12:33:01 4

本發明屬於建築結構技術領域,涉及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
背景技術:
現有牆體一般利用砌塊砌築形成,砌塊內會設置橫豎交錯的鋼筋,但鋼筋一般獨立設在砌塊內,與砌塊之間連接不緊密,導致強度偏度,穩定性較差,因此有必要進行改進。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是針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上述問題,提供了一種強度更高,穩定性更好的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
本發明的目的可通過下列技術方案來實現: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包括若干方形砌塊,砌塊內對稱設有兩個方筒形澆築口,若干砌塊砌築形成牆體,且豎向對應的若干砌塊的澆築口對齊設置,還包括橫向設置的橫加強筋和豎向設置的豎加強筋,所述的上下兩排砌塊之間設有一根所述的橫加強筋,豎直對齊的一列澆築口內設有一根所述的豎加強筋,所述的橫加強筋包括若干依次呈v形連接的橫杆,豎加強筋包括若干依次呈v形連接的豎杆,橫杆沿澆築口的一個對角線設置,豎杆位於澆築口的另一對角線所在的平面上,豎杆兩端分別頂在澆築口兩個內壁夾角處,且橫杆和豎杆在豎直方向的投影形成x形結構,且橫杆中部和豎杆中部相抵,並綑紮細鋼絲固定。
橫加強筋和豎加強筋能在相鄰砌塊之間,以及砌築口內形成交錯結構,並頂緊澆築口,同時利用細鋼絲固定,因此能與砌塊形成穩定結構,之後在砌塊內澆築砂漿固定,因此能提高牆體強度,使牆體穩定性更好。
在上述的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中,豎杆兩端頂在澆築口豎向中部。
因此能進一步增強穩定性。
在上述的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中,所述的砌塊頂面設有筋槽,且所述的橫加強筋嵌在筋槽內。
在上述的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中,所述的橫加強筋和豎加強筋均為鋼筋一體彎折形成。
因此製作方便。
在上述的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中,所述的澆築口內一體澆築有保溫砂漿。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具有如下優點:
橫加強筋和豎加強筋能在相鄰砌塊之間,以及砌築口內形成交錯結構,並頂緊澆築口,同時利用細鋼絲固定,因此能與砌塊形成穩定結構,之後在砌塊內澆築砂漿固定,因此能提高牆體強度,使牆體穩定性更好。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牆體結構主視剖視圖。
圖2是本牆體結構俯視圖。
圖中,
1、砌塊;11、澆築口;
2、橫加強筋;21、橫杆;
3、豎加強筋;31、豎杆;
4、細鋼絲。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是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並結合附圖,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的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於這些實施例。
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包括若干方形砌塊1,砌塊1內對稱設有兩個方筒形澆築口11,若干砌塊1砌築形成牆體,且豎向對應的若干砌塊1的澆築口11對齊設置,還包括橫向設置的橫加強筋2和豎向設置的豎加強筋3,上下兩排砌塊1之間設有一根橫加強筋2,豎直對齊的一列澆築口11內設有一根豎加強筋3,橫加強筋2包括若干依次呈v形連接的橫杆21,豎加強筋3包括若干依次呈v形連接的豎杆31,橫杆21沿澆築口11的一個對角線設置,豎杆31位於澆築口11的另一對角線所在的平面上,豎杆31兩端分別頂在澆築口11兩個內壁夾角處,且橫杆21和豎杆31在豎直方向的投影形成x形結構,且橫杆21中部和豎杆31中部相抵,並綑紮細鋼絲4固定。
進一步的,豎杆31兩端頂在澆築口11豎向中部。砌塊1頂面設有筋槽,且橫加強筋2嵌在筋槽內。橫加強筋2和豎加強筋3均為鋼筋一體彎折形成。澆築口11內一體澆築有保溫砂漿。
橫加強筋2和豎加強筋3能在相鄰砌塊1之間,以及砌築口11內形成交錯結構,並頂緊澆築口11,同時利用細鋼絲4固定,因此能與砌塊1形成穩定結構,之後在砌塊1內澆築砂漿固定,因此能提高牆體強度,使牆體穩定性更好。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是對本發明精神作舉例說明。本發明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做各種各樣的修改或補充或採用類似的方式替代,但並不會偏離本發明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權利要求書所定義的範圍。
儘管本文較多地使用了砌塊1、澆築口11、橫加強筋2、橫杆21、豎加強筋3、豎杆31、細鋼絲4等術語,但並不排除使用其它術語的可能性。使用這些術語僅僅是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釋本發明的本質;把它們解釋成任何一種附加的限制都是與本發明精神相違背的。
技術特徵:
技術總結
本發明提供了一種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屬於建築結構領域。它解決了現有牆體結構強度低的問題。本高強度建築牆體結構,包括若干砌塊,砌塊內對稱設有兩個澆築口,還包括橫向設置的橫加強筋和豎向設置的豎加強筋,上下兩排砌塊之間設有一根橫加強筋,豎直對齊的一列澆築口內設有一根豎加強筋,橫加強筋包括若干依次呈V形連接的橫杆,豎加強筋包括若干依次呈V形連接的豎杆,橫杆沿澆築口的一個對角線設置,豎杆位於澆築口的另一對角線所在的平面上,豎杆兩端分別頂在澆築口兩個內壁夾角處,且橫杆和豎杆在豎直方向的投影形成X形結構,且橫杆中部和豎杆中部相抵,並綑紮細鋼絲固定。本牆體結構能提高強度,使穩定性更好。
技術研發人員:趙沅飛
受保護的技術使用者:趙沅飛
技術研發日:2017.06.30
技術公布日:2017.09.05